秋晴。宋代。陆游。身健心闲百虑轻。秋晴未必减春晴。晨窗暖日烘花气,午枕微风送鸟声。韫玉砚凹宜墨色,冷金牋滑助诗情。少年风味嗟犹在,虚道归休学力耕。
诗词:《秋晴》,朝代:宋代,作者:陆游
中文译文:
身体健壮,心灵闲适,百种烦忧轻如鸿毛。秋天的晴朗未必逊色于春天的晴朗。早晨的窗户透出温暖的阳光,烘烤着花儿的香气,午后的枕头传来微风,伴随着鸟儿的歌声。玉砚凹陷处适宜深墨的颜色,冷金牌滑动时有助于诗情的表达。少年时的风味令人叹息依然在心中,但虚浮的学问应当归于休止,转而专注于务实的农耕。
诗意:
《秋晴》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对于秋天的美好感受和对于人生的思考。作者表达了自己身心健康、心境宁静的状态,将种种烦恼和忧虑视为轻如鸿毛。他认为秋天的晴朗并不逊色于春天的晴朗,通过描绘早晨温暖的阳光和花香、午后微风和鸟儿的歌声,表现了秋天的美好景象与生机。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借用玉砚和冷金牌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写作创作的渴望和追求。最后,作者提及自己年少时的风采,但认为虚浮的学问应当放下,转而专注于实际的农耕劳作。
赏析:
《秋晴》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作者的心境和对于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和思想。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生动,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阳光、芬芳和生机。秋天被赋予了与春天相媲美的美丽与活力,展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诗中反映了作者对于虚浮学问的批判态度,认为应当放下浮华的学问,转而投身于实际的农耕劳作。这体现了作者对于务实和真实的追求,呼吁人们关注生活的本质和真实的价值,并且表达了对于过于追求名利和虚幻的学问的反思。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秋天的赞美和对于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作者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情感。通过对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于学问与生活的思考,诗词呈现了一种平和、淡泊的心境,引发人们对于内心平静、宁静生活的思考。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又和晦翁棹歌。宋代。方岳。宿雨留云被半岩,晴光飘散雪毵毵。沾衣不识骨轻重,下有老龙无底潭。
题四皓。明代。林俊。一夜仙风吹紫芝,道人同是出山时。从今莫道安刘事,主圣臣贤正作期。
拟古。宋代。赵处澹。今日宴良会,微风动波心。逸响悲秦筝,仁声和舜琴。古人为此曲,寓意良以深。何当共欢乐,长啸溪之阴。
寄贾丈汉庭 其二。清代。缪公恩。今岁山梅特早开,北枝已是点冰苔。墙阴一树封残雪,笋脆芹香待客来。
偈颂一百零二首。宋代。释绍昙。落寞山家,忙如火急。趁晴刈茆,带霜收橘。山僧冷地思量,尽把家私狼籍。日日日东上,日日日西没。
殢人娇。宋代。张扩。深院海棠,谁倩春工染就。映窗户、烂如锦绣。东君何意,便风狂雨骤。堪恨处,一枝未曾到手。今日乍晴,匆匆命酒。犹及见、胭脂半透。残红几点,明朝知在否。问何似,去年看花时候。
雪霁轻尘敛,好风初报柳。春寒浅、当三五。是处鳌山耸,金羁宝乘,游赏遍蓬壶。向黄昏时候。对双龙阙门前,皓月华灯射,变清书。
彩凤低衔天语。承宣诏传呼。飞上层霄,共陪霞觞频举。更渐阑,正回路。遥拥车佩珊珊,笼纱满香衢。指凤楼、相将醉归去。
换遍歌头。宋代。王诜。雪霁轻尘敛,好风初报柳。春寒浅、当三五。是处鳌山耸,金羁宝乘,游赏遍蓬壶。向黄昏时候。对双龙阙门前,皓月华灯射,变清书。彩凤低衔天语。承宣诏传呼。飞上层霄,共陪霞觞频举。更渐阑,正回路。遥拥车佩珊珊,笼纱满香衢。指凤楼、相将醉归去。
送刘分攵倅海陵。宋代。苏轼。君不见阮嗣宗,臧否不挂口,莫夸舌在牙齿牢,是中惟可饮醇酒。读书不用多,作诗不须工,海边无事日日醉,梦魂不到蓬莱宫。秋风昨夜入庭树,莼丝未老君先去。君先去,几时回。刘郎应白发,桃花开不开。
石马沉烟,银凫蔽海,击残哀筑谁和?旗亭沽酒处,看大艑、风樯轲峨。元龙高卧。便冷眼丹霄,难忘青琐。真无那。冷灰寒柝,笑谈江左。
一笴,能下聊城,算不如呵手,试拈梅朵。苕鸠栖未稳,更休说、山居清课。沉吟今我。只拂剑星寒,欹瓶花妥。清辉堕。望穷烟浦,数星渔火。
翠楼吟。。文廷式。 石马沉烟,银凫蔽海,击残哀筑谁和?旗亭沽酒处,看大艑、风樯轲峨。元龙高卧。便冷眼丹霄,难忘青琐。真无那。冷灰寒柝,笑谈江左。一笴,能下聊城,算不如呵手,试拈梅朵。苕鸠栖未稳,更休说、山居清课。沉吟今我。只拂剑星寒,欹瓶花妥。清辉堕。望穷烟浦,数星渔火。
吕氏心文友园亭杂咏十二首 其三 搴芳亭。明代。黎民表。杂花满芳树,四时不改色。有酒须尽欢,春风应可惜。
题斋壁。宋代。陆游。平生喜萧散,垂老厌奔走。三年镜湖上,乐事未曾有。晨开一卷书,暮把一卮酒。病除觉身轻,赤脚自蹋藕。乃知造物意,亦未弃衰朽。今夕月殊佳,出门唤邻叟。
叠前韵三首 其一。宋代。葛胜仲。菁村小隐卜巑岏,盟在前峰讵肯寒。却把青鞋踏城市,赤栏山色带惭看。
寻人不遇。元代。郭钰。早望云林意欲倾,独回江路鸟空鸣。山童去后始知悔,追客桥西问姓名。
杂诗二十七首。宋代。曹勋。连旬梅雨暗人家,甚阻支筇一径斜。待得晴明荫新绿,追凉风帽侧乌纱。
至正戊戌九日感怀赋 其八。元代。叶颙。风急登高野客伤,悲笳声里过重阳。正须击剑论《孤愤》,何暇携壶举一觞。白骨不埋新战恨,黄花空发旧枝香。寒烟冷日东篱下,西望柴桑路更长。
甘棠谣。元代。胡奎。甘棠堤上水平溪,野人掘河新筑堤。春风杏花三十里,长城道边闻马嘶。使君考绩朝天去,沙堤惟见棠梨树。儿童骑竹待公还,父老攀辕愿公住。公今到京勿久留,骢马重来堤上头。盐官户口三十万,寒则思衣饥则饭。我今试作甘棠歌,父兮母兮可奈何。
菊枕诗 其二。清代。丘逢甲。至人安曲肱,浮云谢非望。我生罹百忧,魂梦鲜舒畅。何当高枕卧,心境两平旷。眷怀陶靖节,赏菊倾清酿。北窗寄傲时,自谓羲皇上。采采黄金英,清华谢天贶。盈盈古锦囊,高雅绝时尚。曲屏深幌间,夕静幽香飏。因之参睡禅,无尽秘密藏。万缘付消磨,一梦任疏放。相期保晚节,古谊吾何让?宁须作警枕,重拥将军帐。
祷雨有应题赠县中令佐。明代。殷奎。春田处处耕难入,宿麦蔪蔪秀未齐。县里官僚忧旱熯,陇头黎庶望云霓。香烟谒庙携双袖,甘雨随车过一犁。两屐莫嫌趋贺晚,上街滑滑怕青泥。
清明日试新火作牡丹会。宋代。范成大。再钻巴火尚浮家,去国年多客路赊。那得青烟穿御柳,且将银烛照京花。香鬟半醉斜枝重,病眼全昏瘴雾遮。锦地绣天春不散,任教檐雨卷泥沙。
醉中登避俗台。宋代。陆游。半醉行歌上古台,脱巾散发谢氛埃。但知礼岂为我设,莫管客从何处来。剡曲烟波菱蔓滑,耶溪风露藕花开。老来世事浑成嬾,一棹幽寻未拟回。
自笑。明代。李东阳。鼓角声寒不出楼,一灯无语照春愁。苍茫却醒并州梦,寥落真停汉水舟。事偶随人翻自笑,吏非知己戒轻投。闭门只合昏昏醉,强饮无过一盏休。
题英烈庙。宋代。袁甫。二难千载牛山事,压尽当年虎帐功。始屈终伸天赫赫,皇家特地侈真封。
端平二年端午帖子词·贵妃阁。宋代。洪咨夔。裁成宝月翻宫扇,织就禅云制御衣。朝贺归来无点暑,坐看燕子引雏飞。
久雨阻游昭亭有作。宋代。李弥逊。浪迹随方寄,穷途触事谙。雨逢春甲子,江满地东南。客鬓霜前落,诗情酒外酣。上方愁独往,藜杖许同参。
投所知。唐代。孟郊。苦心知苦节,不容一毛发。炼金索坚贞,洗玉求明洁。自惭所业微,功用如鸠拙。何殊嫫母颜,对彼寒塘月。君存古人心,道出古人辙。尽美固可扬,片善亦不遏。朝向公卿说,暮向公卿说。谁谓黄钟管,化为君子舌。一说清嶰竹,二说变嶰谷。三说四说时,寒花拆寒木。晔晔家道路,灿灿我衣服。岂直辉友朋,亦用慰骨肉。一暖荷匹素,一饱荷升粟。而况大恩恩,此身报得足。且将食檗劳,酬之作金刀。
蝶恋花。宋代。金章宗。几股湘江龙骨瘦,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金缕小钿花草斗,翠条更结同心扣。金殿珠帘闲永昼,一握清风,暂喜怀中透。忽听传宣颁急奏,轻轻褪入香罗袖。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触龙说赵太后。两汉。刘向。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