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三夜小儿方读书而油尽口占此诗示之

九月二十三夜小儿方读书而油尽口占此诗示之朗读

《九月二十三夜小儿方读书而油尽口占此诗示之》是宋代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彻骨贫来累始轻,
孤村月上正三更。
汝缘油尽眠差早,
我亦尊空醉不成。
南陌金羁良自苦,
北邙麟冢半无名。
书生事丛期千载,
得丧从来未易评。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贫穷的小孩在九月二十三夜读书时,油灯用尽了,他只好用口诵读。诗人通过这个场景,表达了自己对贫困生活的感受,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贫困孩子读书的情景,通过对时间、地点和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贫困生活的深刻体验。诗中的“彻骨贫来累始轻”表达了作者对贫困的切身感受,贫穷使得他对一切困难变得麻木。孤村的夜晚,月亮高挂,正是安静读书的好时光。然而,油灯用尽了,小孩只能用口诵读,这种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不畏困难的精神。

诗中还提到了南陌金羁和北邙麟冢,这两个地名象征着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南陌金羁指的是贫穷的书生,他们在南方的大街上艰难求学,受到社会的压迫和苦难。北邙麟冢则指的是富贵的世家,他们享受着荣华富贵,却没有留下什么名声。通过这两个地名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贫困书生的同情。

最后两句“书生事丛期千载,得丧从来未易评”表达了作者对书生命运的思考。书生的命运历来艰辛,千百年来都是如此,而他们的得失和评价也从未容易。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书生命运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贫困孩子读书的情景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贫困生活的感受,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它展现了作者对贫困书生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坚持和对命运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朗读
()

猜你喜欢

雷出应乾象,风行顺国人。川途犹在晋,车马渐归秦。

背陕关山险,横汾鼓吹频。草依阳谷变,花待北岩春。

()
君如春柳我如松,晚岁重逢意愈通。
日日公余搜理窟,时时史暇乐谈丛。
友朋罕有心相照,兄弟惟应姓不同。
此别未知何日见,掺祛无语对西风。
()
花下朦胧作桂看,细评香影一般般。
唤醒二十年前梦,依旧身游在广寒。
()
善恶无佗在所存,小人君子此中分。
改图不害为君子,迷复终归作小人。
良药有功方利病,白圭无玷始称珍。
欲成令器须追琢,过失如何不就新。
()

三椽容膝地,一枕曲肱眠。手把故人画,起行梦相牵。

明河天上落,一派堕我前。溶溶注银海,浩浩泻玉川。

()
槜李当年是越乡,客情何事忽清凉。
霜催燕子归南国,露逼虫声上北堂。
野外几重秋水白,天涯一片暮云黄。
年年有雁书难寄,无梦到家空夜长。
()
十年身与鬼为邻,曾见岩花几度春。
莫怪柴门终日闭,怕将尘事恼间人。
()

白杨花,何纷纷,是谁种汝当墓门?墓经盗发无所有,但有朽骨犹纵横。

昔为将相公侯贵,今成无主同孤魂。万家第宅人如雾,尽如他茔之子孙。

()

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

()
入夜朔风烈,出门黄叶深。
霜曦开畅月,雪蘤动阳林。
冬暖儿童色,时和父老心。
百年吾此日,乘健数经寻。
()

懒拙从人弃,行藏与世违。陶潜辞米去,张翰忆莼归。

垂钓贪春水,看花爱夕晖。便须开竹径,还制芰荷衣。

()

有鸟有鸟名太平,太平时节方来鸣。当今天子神且圣,怪尔日夕无停声。

人言此鸟亦如凤,不向梧桐爱萋菶。上林何树可相依,万年枝上春风动。

()
油帘雪白日华红,老子良图策俊功。
自晒绵裘并衲裤,谁知衣桁是薰笼。
绝怜寒菊枯根底,留得残霜过日中。
旧说冬乾年定湿,试将今岁试南翁。
()

侯家连戚畹,裘马气翩翩。系腰丈二组,门依尺五天。

已誇金作穴,宁惜埒铺钱。却笑南邻客,安贫学草玄。

()

刹那念念转光阴,已过方来不住今。身似虚舟从不系,魔如敌国谩相侵。

未能以幻还脩幻,岂暇将心更用心。以说为宗遍天下,思公一笑白云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