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宋代。秦观。门外绿荫千顷,两两黄鹂相应。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静,人静,风弄一枝花影。
诗词:《如梦令·门外绿荫千顷》
门外绿荫千顷,
两两黄鹂相应。
睡起不胜情,
行到碧梧金井。
人静,人静,
风弄一枝花影。
中文译文:
门外是一片千顷的绿荫,
两只黄鹂互相呼应。
从睡梦中醒来,充满了情感,
走到碧梧树旁边的金井。
四周安静,非常静谧,
风轻轻吹拂着一枝花的倩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诗人秦观创作的《如梦令》中的一首。诗人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优美宁静的自然景象。
首先,诗中描述了门外绿荫千顷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和舒适的感觉。绿荫是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恩赐,象征着生命和繁荣。
接着,诗人写到两只黄鹂相互呼应的情景。黄鹂是美丽的鸟类,它们的歌声相互应和,形成了一种和谐的音乐。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将自然界的声音与自己的情感相连,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喜悦和愉悦。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通过“睡起不胜情”表达了自己在这美景中的情感激荡,感叹之情溢于言表。接着,他行至碧梧树旁的金井,这里的碧梧树和金井都是自然界的景观,进一步衬托了诗人的情感。
最后两句“人静,人静,风弄一枝花影”,通过反复的“人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宁静,而“风弄一枝花影”则展示了风轻拂花影的美好景象,给人一种恬静而又动人的感觉。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与诗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一种宁静、美好的心境。它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喜悦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秦观。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中秋与南村泛舟石湖望月。清代。赵执信。王郎与我能无愁,客中放棹寻清秋。清秋了知在何许,且远城市辞歌讴。胥江水洗天宇净,片帆轻驶如星流。横塘西去见山影,苍翠豁露霜烟收。楞伽灵岩两迎揖,此中安得无夷犹?湖光一曲萦我舟,与子呼酒相劝酬,以湖为酒恣拍浮。须臾湖月忽晃漾,照映天上白玉楼。须眉萧飒风飕飕,飘然疑坠海外洲,却视人世真蜉蝣。我已一身随落叶,子亦一官成赘疣。不见吴越俱荒丘,鱼城酒城何处求,伍胥种蠡同浮沤。惟有石湖湖上月,曾照石湖居士游。西施溪畔馀温柔,座中微笑寒花羞。子既醉矣我未休,回帆挝急不可留。夙昔中秋有此不,令我却忆西湖头。
初秋游西园庵四首 其四。明代。曾受益。觉苑秋风落,谶筵法鼓传。经声穷夜柝,幡影薄云天。老厌樊笼役,思登彼岸先。何功得愿果,不使笑磨砖。
夜半。唐代。李商隐。三更三点万家眠,露欲为霜月堕烟。斗鼠上堂蝙蝠出,玉琴时动倚窗弦。
遥哭刘乃运。明代。释函可。草岁论文尔汝交,柴门雨雪每来敲。朝云墓侧新鸳冢,白鹤峰头旧鹊巢。留得眉须身后惜,肯将风月死前抛。于今哭子全无泪,乡国都来水上泡。
冬至次韵张宣抚二首 其二。元代。杨载。瀛海无消息,冥冥鸟道长。已惊双鬓短,更待两瞳方。落日依平嶂,洪河入大荒。忧来那可得,挥泪欲沾裳。
红林擒近·寿词·满路花。宋代。陈允平。三万六千顷,玉壶天地寒。庾岭封的皪,淇园折琅玕。漠漠梨花烂漫,纷纷柳絮飞残。直疑潢潦惊翻,斜风溯狂澜。对此频胜赏,一醉饱清欢。呼?童翦韭,和冰先荐春盘。怕东风吹散,留尊待月,倚阑莫惜今夜看。
寄题张著作。宋代。司马光。玉垒老先生,逍遥乐太平。门阑百客盛,冠盖一乡荣。国族招邀近,堂皇指顾成。江山对平远,图史散纵横。止水中心适,秋毫物外轻。鲤庭新露冕,闾巷不须惊。
如梦令。宋代。刘景翔。独立荷汀烟渚。一霎锦云香雨。似为我无情,惊起鸳鸯飞去。飞去。飞去。却在绿杨深处。
和同会舍千叶绯桃。宋代。程俱。飞花动江光,风力两相怯。扁舟老参谋,觅句时拄颊。连昌出墙枝,晞日香江挹。深宫夹修篁,岁久森翠叶。至今丹青妙,华宇张九叠。谁移此繁英,密荫如栽接。因依肖蜾裸,变幻胥蝴蝶。忽如剪绯㠾,又似翻锦箧。殷唇注猩血,细蕊轻蚊睫。争春虽云晚,斗丽固当捷。冰实傥可分,仙梯不难蹑。赓诗憎怪烦,我意终未惬。
壬戌南还作 其一。明代。归有光。自出皇都门,渌水明可掬。高风抟羊角,飞沙旋雾縠。乘快得顺流,溯行又转辘。长河亘千里,回溪每九曲。时序值暮春,光景信明淑。市邑临水折,岸柳新雨沐。欲问北州故,但以南期促。同行近百艘,晨夕相追逐。挂席雁翅接,转棹鱼尾续。长闻夜集喧,又见风排簇。所遇皆南金,胡为弃荆玉?非有弹冠庆,相呼入山麓。
答程子虚登吴虎臣飞云楼见怀因寄丰干诸子。明代。欧大任。吴家楼上飞云还,万里罗浮在此间。别后君曾呼白酒,梦中吾每驻青山。已知慧远新开社,愿学刘伶善闭关。寄与江南故人道,朔风萧飒鬓毛斑。
吴咏十章用韵复正宗架阁。元代。杨维桢。淮南八月雁初过,奉使槎回乌鹊河。十里杨州花底散,五陵年少已无多。
萤灯。清代。许廷壁。雨打风吹急,荧荧未减辉。纱囊真可贮,罗扇不须挥。池上随波动,花间照客归。终含丹一点,光采莫嫌微。
摊破浣溪沙(七夕)。宋代。高观国。袅袅天风响珮环。鹊桥有女夜乘鸾。也恨别多相见少,似人间。银浦无声云路渺,金风有信玉机闲。生怕河梁分袂处,晓光寒。
午日观竞渡。明代。边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