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虞醇翁

答虞醇翁朗读

《答虞醇翁》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辍学以从仕,仕非吾本谋。
欲归谅不能,非敢忘林丘。
临餐耻苟得,冀以尽心酬。
万事等画墁,虽勤亦何收。
扬扬古之人,彼职乃无忧。
感子抚我厚,欲言秪惭羞。

诗意:
这首诗是王安石回答虞醇翁(一位友人)的诗作。诗中表达了王安石辍学从政的决定以及对自己从政道路的思考和感慨。他表示辍学从事官职并不是他最初的志向,但出于某种原因迫使他不能回到他钟爱的山林生活。他在吃饭的时候感到羞愧,希望通过全心全意地履行职责来弥补。然而,他对于种种事务的辛勤努力却很难有所收获。与古代的伟大人物相比,他的职责似乎并不令人忧虑。他感激虞醇翁对他的厚爱,但对于自己的回答感到羞愧。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王安石在宋代政治改革时期的困惑和矛盾心态。他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但他在政治生涯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折磨。他辍学从政,并非因为个人志向,而是被时势所迫。他对于离开山林生活的思念和羞愧感是明显的,他在吃饭的时候感到苟且和羞愧,希望能够通过全心全意地履行职责来弥补这种感觉。然而,他也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事务很难有真正的成果,与古代伟大人物相比,他的职责似乎微不足道。尽管如此,他仍然感激虞醇翁对他的厚爱,并对自己的回答感到羞愧。

这首诗词通过表达个人情感和困惑,展现了王安石作为政治改革家的心路历程。它体现了他对政治生活的矛盾感和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个人所从事事务的反思和对于自身价值的思考。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王安石内心的复杂情感,是他个人情感与政治理想的结合。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

猜你喜欢

京府偕趋幕,弥年接坐隅。
驽骀攀骥足,鱼目混骊珠。
风谊敦贪薄,吹嘘变朽枯。
交亲齐鲁卫,政事拟阿蒲。
()

壮发忽种种,华年今复穷。
客怀少安适,况乃京尘中。
病肺厌斟酌,疲筋谢过从。

()

姑射山头冰雪,仙人散作云霞。嫣红姹紫让夭斜。

略似文君新寡。

()

愁人影共。残灯语、夜寒何处寻梦。淡月微笼,酸风乍咽,严更徐动。

孤衾自拥。听声声、如迎似送。想依稀、长歌短泣,数阕谯楼弄。

()

钓竿青,袅袅孤。影照云汀莫遣青,天上浮光动客心。

()

小窗睡起觉衣松,怪底幽情似酒浓。立尽斜阳人不见,目随征雁到回峰。

()

酒留诗恋意迟迟,回到中途已落晖。小蹇引秋行落叶,老渔隈冷坐危矶。

山间明月随人出,松外閒云伴鹤归。试问夜深何处宿,欲从山下扣禅扉。

()

行行古天堑,幂幂桑与梓。树枝防刺人,天明仅十里。

功名果何物,白发仍早起。赖闻瀑水声,清彻畸人耳。

()

父老争言雨水匀,
眉头不似去年颦。
殷勤谢却甑中尘。

()

般阳兵后步之青,古驿荒寒粥夜烹。四舍分程曾借宿,一杯数种不知名。

二千里外新归客,三十年前旧友生。宾馆莫嫌来往数,中途霜露已无情。

()
暮暮过渡头,旦旦走堤上。
舟人与关吏,见熟识颜状。
痴顽久不去,常恐遭诮让。
昨日倒樯干,今日联百丈。
()

更烦横铁笛,吹与众山听。

()
翟彩开新礼,金文易大名。
真游上仙路,故物感皇情。
月落辞丹禁,春前引素旌。
宫闱呜挽铎,不是佩环声。
()

绿重墙头柳,红欹谷口桃。燕轻翻水捷,鹳暖入云高。

好景宜佳句,残尊有浊醪。故人沧海上,相忆钓金鳌。

()
紫汉参横宿雾收,烟江南渡怅夷犹。
梦中未省能知路,天上何缘许寄愁。
岂有文鳞凭远客,枉缘香杜怨芳洲。
遥知花艳惊郎目,几曲新诗播郢楼。
()
造物本无尽,贪求乃不公。
此能随量取,彼亦一无穷。
水底家家月,窗间处处风。
要知真宰意,不在有无中。
()

君去须登郭隗台,凭将杯酒酹荒苔。黄金骏骨招何日,赤汗龙驹只自来。

()
漠漠秋云澹,红藕香侵槛。
枕倚小山屏,金铺向晚扃。
睡起横波慢,独望情何限!衰柳数声蝉,魂销似去年。
()
猫头名字出长沙,别号犀株岂过夸。
好对竹尊招二子,藕如船大枣如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