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沈道原

寄沈道原朗读

诗词:《寄沈道原》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城郭千家一弹丸,
蜀冈拥肿作蛇蟠。
眼前不道无苍翠,
偷得锺山隔水看。

中文译文:
城市的城郭千家仿佛只有一个弹丸大小,
蜀山的山峦拥挤得像一条蟠曲的巨蛇。
眼前的景象并不表达出这里的苍翠,
我偷偷地窥视着隔水远望的锺山。

诗意:
这首诗以王安石写给沈道原的寄语形式表达了他对家乡山水景色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对城郭和山峦的描绘,展示了城市的繁忙和山区的壮美。诗人感慨于城市的繁华喧嚣,认为眼前的景象无法展现出山区的青翠美景。然而,他通过隔水远望的方式,偷偷欣赏着远处的锺山,表达了对故乡山水的思念和渴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城市和山区的对比,展现了王安石对家乡山水的深深眷恋之情。城郭千家一弹丸的描绘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城市的繁忙和拥挤,而蜀冈拥肿作蛇蟠的描述则展现了山区的壮美和蜿蜒曲折的地貌。诗句"眼前不道无苍翠"表达了诗人对城市景象的失望,认为眼前的景象无法展现出山区的青翠美景。最后两句"偷得锺山隔水看"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思念,通过隔水远望的方式,他偷偷欣赏着远处的锺山,展现了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渴望。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王安石对故乡山水的深情追忆,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

猜你喜欢

西风飞锡度如舟,来向湖山作胜游。
七十二峰青一色,君看何处独宜秋。

()

天意若曰汝毋北,覆车南沙书卷湿。
汶阳风雨六幕黑,申以东平三尺雪。

()

风静灯寒酒力微,旅人醉梦尚依稀。将惊病客今朝愧,数问贫妻昨夜归。

蝴蝶绿深春草合,邯郸荒尽暮云飞。天明欲说襄王事,十二峰边雨湿衣。

()

金陵昔年谈道学,同谓文词总成末。乘闲拈笔弄风花,见者交谈笑予错。

重来已是十三春,竞尚诗篇誇有神。濡毫我欲试锋锷,皤然两鬓霜花新。

()

黄子吾真畏,程生尔更奇。江城倾盖日,渭北暮云时。

宝剑神终合,冥鸿性不移。忽思千里驾,惭愧昔人为。

()
拆东篱,补西壁。
从空架空,以楔出楔。
佗时耸壑昂霄,须信不劳余力。
()

南方春景好,念子缓归心。身方脱野服,冠未系朝簪。

足恣平生赏,无虞外役侵。汀洲观鸟戏,向月和猿吟。

()

春过三之一,轻车走阡陌。
平坂抹池阳,迤逦山路埆。
凤颠吹人面,雪滑皲人足。

()

应为飘零有故侯,竞将灯火簇溪楼。田夫野妇盈衢巷,怪我还能与共游。

()
六籍讨雅奥,百家穷怪奇。
江沱马尘合,毛釐无所施。
不自我后先,逢此泽火时。
固已殛来恶,尚乃存微箕。
()

新年吉利。华胜妆钗,宜春贴字。檀郎把酒,屠苏索醉。

道儿家得岁。

()

黄芦萧萧波渺渺,六花飞入江天杳。远渚长林落叶空,平沙断迹行人少。

嗈嗈鸿雁自随阳,饮啄飞鸣古岸傍。几点遥横关塞远,数声迥隔云山长。

()

天地本无言,万物自化生。美利利天下,保合归鸿冥。

弥纶六合普,岂大色与声。造化吾具足,空虚亦何名。

()

绣衣骢马引双旌,手捧纶章出帝城。满路桃花飞乳燕,夹堤杨柳带流莺。

关西旧识霜威肃,塞上今传氛祲清。昭代有才当显用,会看竹简记勋名。

()
至德无私不我欺,精祈未效莫轻疑。
但令葵藿勤倾向,会有风云感会时。
()

榴花时节出都门,语燕啼莺绿树繁。近侍十年趋殿陛,旬宣两浙佐藩垣。

青云高步承昭代,白首閒居感圣恩。冠带光华动闾里,清游多在海边村。

()
公相昔宜避,公闲今可从。
分无先睹凤,情有后凋松。
一瓣今拈出,三熏敢不恭。
谁书御李事,为我赞登龙。
()

空囊不羞涩,犹自念僧寒。顿使贫儿富,能令白骨丹。

雪埋深易见,血洒湿难乾。且得残冬过,何如破衲安。

()

身槁如柴,眼明如电。衡鉴台岭,品藻山外之宗。挥呵悟门,不堕文字之相。

以讷为辩,以戒为碍。横拈麈尾雨花倾,万象森罗俱鼎沸。

()

世家诚易识,同姓复难忘。诸子高阳俊,令昆大父行。

受书惟孝友,应诏自贤良。无愧公卿长,兼难元季方。

()

去年送子越江西,几度相思梦转迷。此日械舟双棹急,夜深风雨过梁溪。

()

月儿初上鹅黄柳,
燕子先归翡翠楼,
梅魂休暖凤香篝。

()

海门寒月三江水,天阙晴云五凤楼。别路此时频目极,两乡千里各神游。

诗书不断通家好,尊酒难浇壮士忧。往见周郎话相忆,北风归思满沧洲。

()
漫道平生风马牛,也能历历记吾州。
相从大胜十年读,肯过轻为一饭留。
气合未知投分晚,腹虚终苦和诗搜。
我方羁旅君当去,契阔何时重与游。
()

日照东笼烂若霞,误惊春色到山家。宫人晓殢葡萄酒,道士秋开踯躅花。

莫擅鹅翎欺白雪,未论鹤顶养丹砂。霜中苦节知谁并,雨里寒香只自誇。

()

掘井深无水,疏泉远隔溪。堰潴余雨积,碾石压苗低。

酒熟倾桑落,桥成盼柳堤。斜阳花一路,香草衬归蹄。

()
投分虽深迹却疏,君居东婺我西湖。
儿曹方喜承毛檄,父执应容效鲤趋。
慨念旧游多宿草,仅余二老见霜须。
诗来唤起相思梦,又向梅山得楷模。
()
舣舟寻近岸,余兴月明中。
鼓瑟人何在,弹筝意略同。
声和随去浪,调古动悲风。
争甲无由见,清音出绣栊。
()
山椒斫寒翠,涧曲披玄图。
写此一派润,化作万顷腴。
谁知田中禾,粒粒心上珠。
()

绕朝赠策送君归,魏绛和戎众共疑。骂我倭奴兼汉贼,函关难闭一丸泥。

()
燕国八千里,送君离恨增。
短衣粘雪片,孤棹触冰棱。
夜锁沙河栅,寒光土屋灯。
故园稀钓侣,秋浦挂鱼罾。
()

淮源之水清,可以濯君缨。彼美称才杰,亲人伫政声。

岁寒畴曩意,春晚别离情。终叹临岐远,行看拥传荣。

()
本自无涯宦海游,如何杖策访田畴。
太平岂是浑无象,两两耕夫话有秋。
()

茅檐仅隔几渔罾,五载无由识李膺。牛渚月明船久泊,龙门春煖客初登。

三山果熟催征骑,四月莼香忆旧朋。奈尔相逢又相别,河梁携手复何能。

()

往者渔洋老,论诗重太冲。君家自有法,吾道本从同。

妙悟凭天授,虚怀若谷通。倾心一开卷,如抚广陵桐。

()

晓云双阙外,夕霰一庭中。絮起犹含吹,花飞更舞空。

谢吟还汝共,郢曲为谁工。往岁梅关北,寒深阻塞鸿。

()

而翁扣竹扃,拈出两诗新。凉柄骎骎置,秋檠隐隐亲。

年劳须制胜,日益是刊陈。翰长渊源地,山阴试问津。

()

马通新熟夜炉深,拄膝承颏梦欲成。
不记坐来汤沸鼎,却疑蓬底听滩声。

()

不到钟山二十上,江边独立思茫然。
故园如梦南归客,明日好风东去船。
白鹭一双轻照水,青鸦万点远漫天。

()

□鸟起舞,凤凰吹笙。

()

春芳馀复几,尘恋苦相仍。负杖才堪起,单衣已自胜。

溪留花共入,山待月同登。欲往招公子,无言病未能。

()

宾鸿几过淀山湖,夜夜西风转辘轳。苜蓿草衰江馆静,枇杷叶老石泉枯。

曲终明月闲歌扇,病去寒灰满药炉。客梦不堪千里远,故园篱菊正荒芜。

()
药瓢藜杖合施行,独往山林已歃盟。
傍水断云含暮色,拂檐高竹借秋声。
痴人自作浮生梦,腐骨那须後世名。
莫笑吟哦无阙日,老来未尽独诗情。
()

平山堂外蜀冈长,十里楼台隐夕阳。更爱缘溪茅屋好,与君相约住维扬。

()

离离道傍芷,随风即芬敷。习习谷中兰,引分任荣枯。

众姱竞承颜,静女长独居。临当趣君召,且复立次且。

()
留落殊方少故人,岂其再见愈情亲。
几因高论兴衰飒,频藉深杯慰苦辛。
只道朝天在长夏,那知奉檄又残春。
未闻行日先惆怅,君复何忧慨此身。
()

身得贰师馀气概,家藏都尉旧诗章。

江南别有楼船将,燕颔虬须不姓杨。

()

朱衣独坐几人扳,曾是中朝曳履班。天上玑衡依北斗,人间霖雨望东山。

平生匡济心犹在,归去田园鬓未班。麟阁姓名谁似者,留侯能托赤松还。

()

短短戎葵晚自芳,飞飞蝴蝶夏犹忙。钩帘到面清风远,唤梦吟莺白日长。

()
天地忽昼晦,四山泼墨浓。
而我行其间,宛如所翁龙。
大风吹倒人,欲避无所容。
有翼不得张,狂走急雨中。
()

需宿需宿,炳烂光合。蒸蒸婺民,钟此多福。自东自西,

自南自北。伊飞伊走,乳乳良牧。和气无形,春光自成。

()

几株碧柳小窗东,弱线低垂度晓风。似解催人吟白雪,飘来数点砚池中。

()

  阳春无不长成,草木群类,随大风起。零落若何翩翩,中心独立一何茕。四时舍我驱驰,今我隐约欲何为?生居天壤间,忽如飞鸟栖枯枝。我今隐约欲何为?

  适君身体所服,何不恣君口腹所尝?冬被貂鼲温暖,夏当服绮罗轻凉。行力自苦,我将欲何为?不及君少壮之时,乘坚车、策肥马良。上有沧浪之天,今我难得久来视。下有蠕蠕之地,今我难得久来履。何不恣意遨游,从君所喜?

()
昨夜梅花漏蚤春,和香和月弄精神。
休教玉笛三更奏,惊起含章梦里人。
()

乔木如云倚画图,郁苍佳气接天都。共言地似西来象,西域冠裳似此无。

()

气易我移,匪志曷持。
道虽我志。
匪志曷之。

()

七星何峻峭,孤馆驻韩侯。为爱岩塘静,偏连水石幽。

著书修竹里,把酒峡泉头。一鹤冲天起,飞鸣动九州。

()

常年老瓦盆,珍重花神意。白衣人不来,对尔聊成醉。

()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