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不照物

白日不照物朗读

《白日不照物》是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诗词,属于宋代文学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白日不照物,
浮云在寥廓。
风涛吹黄昏,
屋瓦更纷泊。
行观蔡河上,
负土私力弱。
隋堤散万家,
乱若春蚕箔。
仍闻决数道,
且用宽城郭。
妇子夜号呼,
西南漫为壑。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关注。诗中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白天无光、浮云遮蔽天空、黄昏时风涛声响、屋瓦纷纷掉落等形象,暗示出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生活的困苦。诗中还涉及到蔡河决口,导致许多家园被摧毁,形容乱象如同春蚕脱壳一般。最后提到了西南地区的妇女夜晚的哭号声,形容那里的困苦和苦难。

赏析:
《白日不照物》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关切和思考。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手法,将社会的动荡与自然的景象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意境。通过描绘白日无光、浮云遮蔽天空等景象,表达了社会黑暗和人民生活困苦的氛围。诗中还以蔡河决口和西南妇女的哭号声为象征,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揭示。整首诗给人以深沉而悲凉的感觉,展示了王安石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呼吁。这首诗词在描绘社会景象的同时,也蕴含着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批判,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

猜你喜欢

庭柯不摇绿蔽空,西风未回尚南风。
香稻既收八月白,晚花能开百日红。
安排物色慰年暮,流落天涯嗟路穷。
炎江热石那可触,少待征帆驾归鸿。
()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
明镜照新妆,鬓经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
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

人生老戒贪,金堤捍河水。他年渝此约,何面视邑里。

()

漏浅风微夜未胜,雨云无迹火云凝。
簟铺寒水频移枕,帐卷轻烟更背灯。
沃顶几思金掌露,涤烦谁借玉壶冰。

()
凭高瞰迥足怡心,菌阁桃源不暇寻。
馀雪依林成玉树,残霙点岫即瑶岑。
()

赤板桥西小竹篱,槿花还似去年时。

淡黄衫子浑无色,肠断丁香画雀儿。

()

躬耕习农时,岂敢称高蹈。侯门不可干,聊以从吾好。

方春理耒耜,随时调水潦。布衣足掩形,茅檐频洒扫。

()

探梅又复负前盟,曾念霜风病不禁。
清晓担头和雪买,数枝亲插供观音。

()

忍笑投簪出禁林,都门黄叶报秋深。苍生其柰东山卧,湖海谁知后乐心。

舟载夕阳横野渡,堂閒清昼看槐阴。钓游旧地俱无恙,藜杖从今得再寻。

()
春衫快马君来时,寒江稳泛君今归。
人生聚散定何许,怅望十年三别离。
忆昔见君石城下,杂佩瑶瑜间兰麝。
三年一鸣惊倒人,欲和薰风奏韶夏。
()
千里平阑,水天低处山无数。
断城孤树。
城外人来去。
欲问青鸾,杳杳随烟雾。
()
漠漠春从天际来,春旂已在望春台。
寒销岭上容梅落,暖拂江南放雁回。
()

二合兆嘉偶。女子礼有行。
洁己入德门。终远母与兄。
如何耽时宠。游宦忘归宁。

()

南徐风日好,怅望毗陵道。毗陵有故人,一见恨无因。

独恋青山久,唯令白发新。每嫌持手板,时见著头巾。

()

曾系金狨扈属车,田间访旧尚勤渠。都忘森戟临方岳,但记燃藜共值庐。

谢守吟来谁继者,洛英老去各何如。山林深密江湖远,相见烦公问起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