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履远寄之作

次韵子履远寄之作朗读

诗词:《次韵子履远寄之作》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飘然逐客出都门,
士论应悲玉石焚。
高位纷纷谁得志,
穷途往往始能文。
柴桑今日思元亮,
天禄何时召子云。
直使声名传後世,
穷通何必较功勋。

中文译文:
轻飘地离开都城的门,
士人们应该为玉石的燃烧而悲伤。
高位者纷纷争名逐利,有谁能实现志向呢?
在穷困的途中,往往才能产生文学才华。
如今在柴桑,我思念着元亮,
不知何时才能被天命所召唤呢?
只要能让声名传遍后世,
贫穷或富贵又何必计较功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王安石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士人在社会中的遭遇和追求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士人境遇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士人境况的关切和思考。

首句“飘然逐客出都门”,描述了士人离开都城的场景,暗示着士人在社会中辗转流离的遭遇。接下来的两句“士论应悲玉石焚,高位纷纷谁得志”,表达了士人在社会竞争中的艰辛和无奈。士人们应该为玉石燃烧而悲伤,意味着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为了生存而屈从于现实。

接着的两句“穷途往往始能文”,表明在困境中,士人才能够培养出文学才华。这句表达了王安石对于士人在逆境中磨砺自己、追求文学创作的理解。

接下来的两句“柴桑今日思元亮,天禄何时召子云”,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期望和对未来的渴望。作者思念元亮,希望自己能够像元亮一样有所作为,被社会所重用。

最后两句“直使声名传後世,穷通何必较功勋”,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声名和财富的思考。作者认为,追求声名和财富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能够让自己的声名流传后世,为后人所知。

整首诗以对士人命运的关切和对追求的思考为主题,通过对士人境遇的描绘和对自身期望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诗中的思想内涵丰富,表达了作者关于人生追求和境遇的独特见解,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

猜你喜欢

瀛洲真学士,为底事、在红尘。
为语触宫闱,沈香亭里,瞋谪仙人。
为亲近君侧者,见万言策子_刘_。
为是尚方请剑,汉廷多惮朱云。
()
谁将一点凄凉意,送入低眉。
画箔闲垂。
多是今宵得睡迟。
夜痕记尽窗间月,曾误心期。
()

小搆向西坰,人迹罕经过。深巷无犬声,荜门翳云萝。

虽无车马亲,寄兴寡所和。波光与山色,所得则已多。

()
()

罢停青雀棹,来访碧山居。杂浦桥能识,飞花径未除。

坐通文举刺,窗满邺侯书。为酒初收秫,分泉自灌蔬。

()
环子丽华皆已美,谪仙狎客两堪悲。
悬知千载难湔洗,留下沉香结绮诗。
()
枨也好刚多悔吝,唯凭忠信自书绅。
严陵知退遗荣利,只拟沧浪把钓纶。
老去趁朝慵待旦,病来求假动经旬。
西垣兴味更谙尽,一片乌纱满马尘。
()

香满东风莫可寻,一枝空见玉和金。不阶尺土神偏王,独立微波韵亦深。

何处杯盘犹献舞,谁家海外更投簪。伯牙不作成连往,留得新声入素琴。

()

子知公莹,在*中聘。意猿心不肯收,论荣华命。齿存真性,处清中静。向虚无境内寻,步蓬莱景。

()

黄鹤矶头一棹还,白鸥波上几人閒。笛声吹断江南曲,不见渔翁祇见山。

()

高树疏阴送晚晖,桑榆路近鹤先归。披襟偏爱秋风爽,碧叶满山云乱飞。

()

任安与田仁,周仕将军门。
厮养恶啮马,实坐贫失身。
发忿骑奴席,拔刀徒自分。

()

绿阴青子渐能佳,杨柳深藏三四鸦。
春有余情无处著,林边野草亦开花。

()
行不得,唤阿兄。
向晚夕,独悲鸣。
垣垣之途万人履,跛鳖不休跬千里。
汝行不上可奈何,日暮途远无蹉跎。
()
曲江矶头山崒嵂,此景江南夸第一。
渔舟晚弄暖波閒,市楼春映晴岚出。
拥肩寒吟入图画,席地草饮成真率。
更叩僧房借榻眠,再上山椒约明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