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逢原

寄王逢原朗读

诗词《寄王逢原》是宋代作家王安石所作,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北风吹云埋九垓,
草木零落空池台。
六龙避逃不敢出,
地上独有寒崔嵬。

披衣起行愁不惬,
归坐把卷阖且开。
永怀古人今已矣,
感此近世何为哉。

申韩百家爇火起,
孔子大道寒於灰。
儒衣纷纷欲满地,
无复气焰空煤炱。

力排异端谁助我,
忆见夫子真奇材,
楩柟豫章概白日,
秖要匠石聊穿裁。

我方官拘不得往,
子有闲暇宜能来。
晤言相与入圣处,
一取万古光芒回。

中文译文:
北风吹起乌云,遮蔽了辽阔的天空,草木凋零,空旷的池台上无人。
六条巨龙躲避逃离,不敢出现,只有寒崔嵬独自在地上。

穿上衣服起身行走,心中忧虑无法安宁,回到家中坐下,拿起书卷,打开来阅读。
永远怀念古代的伟人,但现今的世道却如何呢?

申韩百家的学说被烈火所吞噬,孔子的大道变得黯淡无光。儒家的学者们纷纷披上儒衣,欲望满溢,仿佛要遍地都是,但却没有了往日的气势,只剩下空洞的言辞。

力量可以排除邪说的人是谁来帮助我呢?回忆起曾见过的孔子,他真是一个奇特的人才。楩柟(木材)可以雕刻出豫章(指孔子故里鲁国)的美景,只需要匠人的技艺。

我作为官员受到限制不能自由前往,但你有闲暇的时候应该能来。我们可以在一起讨论圣人的思想,从中汲取古往今来的光芒。

诗意和赏析:
《寄王逢原》这首诗词表达了王安石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古代伟人的怀念之情。他通过描绘北风吹云、草木凋零的景象,抒发了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近世社会风气的不满。

诗中提到申韩百家学说被烈火烧毁,孔子的大道变得黯淡无光,儒家学者们纷纷披上儒衣,却失去了昔日的气焰,这是对当时士人普遍追求功名利禄而忽视道德修养的批判。王安石希望能有力量排除邪说,回归到孔子的真正教义,寄托了他对社会的期望。

最后几句表达了王安石对古人的怀念和对学术交流的渴望,他希望能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进入"圣人处",共同追求真理和智慧,从中获得灵感和启迪,使自己的思想光芒闪耀于万世之间。

整首诗词以写景起始,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凄凉和荒芜,反衬出当时社会的颓废和不堪,进而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古代伟人的憧憬。通过对儒家学说的批判和对真正学术追求的呼唤,表达了王安石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对复兴儒学的期望。整体上,这首诗词既有对时代的批判性反思,又表达了对古代先贤的敬仰和对真理的追求,展现了王安石独特的思想和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

猜你喜欢

古人有至心,不在狷与忍。国禄既弗加,吾身可以隐。

去矣适其时,耕此荒山畛。更与贤母偕,丘壑情同允。

()

麟趾袅蹄式可寻,何须番舶献其琛?汉家平淮书难续,且仿齐梁铸饼金。

()

太和终古在人间。古调至今弹。烬馀不朽传清散,遗琴比、埋剑重看。

文谢音容珠璧,一弹再鼓燕山。

()

造化钟奇构,崇冈涌沸泉。怒雷翻地轴,毒雾撼崖巅。

碧涧松长槁,丹山草欲燃。蓬瀛遥在望,煮石迓神仙。

()

临江山势郁岧峣,江面风和絮乱飘。锦缆解开扬子渡,龙旗飞过广陵潮。

重光丽日悬天镜,几道晴虹驾海桥。一曲汾歌怀帝德,榜人齐唱拥兰桡。

()

孝思忠悃本相成,蜀道迢迢去帝京。自是白云增恋慕,非关绿野乐幽清。

松楸得展酬亲志,魏阙长悬报国情。好待泷冈封马鬣,速还黄阁赞升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