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宣州开元寺 寺置于东晋时·

题宣州开元寺 寺置于东晋时·朗读

《题宣州开元寺 寺置于东晋时·》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朝谢朓城,东吴最深处。
亡国去如鸿,遗寺藏烟坞。
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
高高下下中,风绕松桂树。
青苔照朱阁,白鸟两相语。
溪声入僧梦,月色晖粉堵。
阅景无旦夕,凭栏有今古。
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宣州开元寺的景象和氛围。宣州位于南朝谢朓之城,是东吴国境最深处的地方。虽然国家已亡,但遗留下来的开元寺仍然傲然屹立,隐藏在云雾之中。寺庙的楼阁高耸九十尺,廊柱环绕四百根。寺庙高高低低错落有致,风吹拂着松树和桂花。青苔照亮了红色的阁楼,白色的鸟儿相互交谈。溪水的声音渗入僧人的梦境,月光照亮了粉色的墙壁。欣赏这美景,时间似乎没有早晚,站在栏杆边,可以感受到过去和现在的交汇。留下一壶酒,欣赏前山的春雨。

赏析:
这首诗词以宣州开元寺为背景,通过描述寺庙的建筑和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人以寺庙作为象征,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尽管国家已经消亡,但寺庙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依然屹立不倒,具有一种永恒的存在感。诗人通过描绘寺庙的壮丽景观,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融合,以及历史文化的沉淀和延续。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青苔、松桂、溪声和月色等形象细腻而生动,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描绘的境界中。最后两句“阅景无旦夕,凭栏有今古。”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诗人站在栏杆边,感受到历史和现实的交汇,思考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整首诗写景婉约,情感深沉,通过对宣州开元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独特感悟,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朗读
()

猜你喜欢

身与瑶姬并得仙,兰枝同秀玉同坚。车轮几从三山驾,鞶帨曾分八茧绵。

沁水林园今孰盛,晋卿文采世争传。小春明日长生燕,遥听鸾箫又隔年。

()

帝历今朝启,王春次日新。聪明鞭得尽,富贵祝空频。

人老酒无力,春来诗有神。不须论甲子,我欲守庚申。

()

乾坤亦有意,纵汝向中原。只益新诗好,那扶游客尊。

拂衣缘躄者,垂涕过夷门。数尽人间事,能如知己恩。

()
先生高义薄层穹,解使池庭化泮宫。
应笑兰亭旧豪逸,溪山千古寂寥中。
()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

久废先朝榜,何人礼大慈。青苔荒石马,昏月宿寒鸱。

不见张蠙咏,空留孟昶碑。年年春草绿,古迹问谁知。

()

宫锦袍熏水麝香。越纱裙染郁金黄。薄罗依约见明妆。
绣陌不逢携手伴,绿窗谁是画眉郎。春风十里断人肠。

()

合鬟仍昔发,略鬓即前丝。从今一梳罢,无复更萦时。

()
松舟桂楫。
苕_溪头别。
秋后雨,春前雪。
书凭湖雁寄,手把江蓠折。
()

一树紫薇花,繁英日未斜。曾经青琐闼,长忆碧云车。

烂漫朝晞露,葳蕤晚照霞。暂将邛竹杖,扶植惜年华。

()

弦歌声闹正绸缪,宿驾天迁动别愁。留犊悬鱼遗厚爱,攀辕卧辙叹痴谋。

斟残玉斝情难继,唱彻阳关泪欲流。翘首此行摅底裹,陆沉经济展神州。

()

吾闻上下泉,终与江海会。高哉庐阜间,出处濂溪派。

清深远城市,洁净去尘埃。毫发难遁形,鬼神缩妖怪。

()

万马风号出塞声,昆仑气势本天倾。奔流倒掣太行去,大地横吹碣石平。

万古乾坤淘日夜,千年豪杰荡精英。平生要试蛟龙胆,击楫中流浩荡行。

()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
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
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
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
()

香满江南数百州,一枝冀北更风流。御沟堤上今宵月,添得清光浸玉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