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

暮春朗读

《暮春》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王安石。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北山吹雨送残春,
南涧朝来绿映人。
昨日杏花浑不见,
故应随水到江滨。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暮色时的景象。北山上吹来的细雨伴随着残余的春天渐渐离去,而南涧的晨曦之中,绿色映照着人们的身影。诗人感慨昨天还看得到杏花的美景,但现在已经找不到了,而这些杏花很可能已经随着水流漂到江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春天的转瞬即逝和人事的无常。北山上的雨意味着春天的结束,而南涧的绿色代表着新的季节的到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人类的命运与季节的变迁相结合,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的主题。

诗中的北山和南涧是具体的地点,但同时也具有象征意义。北山代表着春天的结束,而南涧则代表着春天的开始。这种地点的选择使得诗中的景象更加具体而又充满意象力。

诗的最后两句"昨日杏花浑不见,故应随水到江滨",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短暂美好的怀念。杏花是春天的象征之一,诗人在昨天还能欣赏到杏花的美丽景色,但现在却无法再见到了。诗人猜测这些杏花可能已经随着水流漂到江滨,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短暂和流逝。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递出作者对光阴流转和生命无常的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深刻感受。同时,诗中的意象和隐喻也赋予了诗歌更深层的意义和思考空间,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能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

猜你喜欢

呼舟特地度西湖,欲访山中幽子居。
山色湖光浑似旧,人间万事有乘除。

()

萸房初荐,橙子新槎。菊松图下捧金荷。看翁将息,後生似、去年些。更眼前、稚子又多。鬓绿颜酡。对花醉、把花歌。熙宁安乐好行窝。佳辰虽异,翁此兴、不输他。更如何、欢喜也呵。

()
步步经戎虏,防兵不离身。
山多曾战处,路断野行人。
暴雨声同瀑,奔沙势异尘。
片时怀万虑,白发数茎新。
()
春晓灵旂画尾斜,汉官青帻待晨霞。
宫中綵树纷无算,不待东风已作花。
()

执手各依依。记否湖楼话夕晖。他日南归重舣棹,依稀。

独凭危栏认翠微。

()

娇态殿馀春,芳名艳花谱。樽酒暖风前,僛僛为君舞。

()
云鬓如蓬堕枕窝,病怀禁得几销磨。
钿盟钗约恐蹉陀。
刻意伤春花费泪,薄游扶醉夜听歌。
清愁争得旧时多。
()
侬居石城下,郎到石城游。
自郎石城出,长在石城头。
()

双林行色夕阳催,几日相逢祖席开。周汉两朝题不尽,河嵩独览倦方回。

尘中老计嗟浮梗,笛里春声怨落梅。更念法曹征旆远,菟园何事未归来。

()

梁王池苑罢经过,古木残云奈尔何。莫放流音空袅袅,行人长少夕阳多。

()

风云蛇阵将,山水鹿门居。
报国曾留剑,归田始读书。
雁秋湖水落,蝉露柳条疏。

()

君家兄弟玉为林,怪尔官卑且滞淫。奉使虚随天阙转,谈经复向海门深。

幸逢汉代崇儒日,不比秦皇策石心。赋就淩云人所羡,岂无狗监是知音。

()

病客迷津舫,清宵古寺门。灯明深树阁,僧住远人村。

烟月自良夜,江湖多放言。云泉有旧约,投老欲终焉。

()

闭户十日病骨僵,手龟发燥面色苍。
朱颜绿鬓不相待,俯仰天地为凄凉。
男儿勋业竟何在,镜中摸索求亡羊。

()
陈君为生廉易足,水石田园藏一曲。
畦田已作故侯业,种竹未享封君禄。
干名懒复观书卷,济病时能开药箓。
夜来秋雨如决渠,不寐忧君玉川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