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朗读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燕山雪花大如席,
与儿洗面作光泽。
怳然天地半夜白,
闺中只是空相忆。

点注桃花舒小红,
与儿洗面作华容。
欲问平安无使来,
桃花依旧笑春风。

中文译文:
燕山的雪花大如褥子,
我与儿子洗脸,使之光泽。
天地间一片明亮,仿佛半夜白昼,
闺中只有空虚的相思。

点缀红艳的桃花绽放,
我与儿子洗脸,使之容颜美丽。
想问平安消息何处寻,
桃花依然笑迎春风。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天,雪花纷纷飘落在燕山上。诗人与他的儿子在雪中洗脸,使得他们的面容光洁如雪。他们的动作和雪花的美景构成了诗中的主题。诗人在雪夜中感到天地一片明亮,仿佛白昼,而他的闺中却只有空虚的相思。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诗人的思念之情更加浓烈。

第二节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桃花点缀着小红花瓣,绽放在春风中。诗人再次与儿子洗脸,使他们的容颜更加美丽。诗人想要询问平安的消息,但没有使者前来传递。然而,桃花依然笑迎春风,似乎在告诉诗人一切平安。

赏析:
这首诗以富有表现力的意象描绘了冬天和春天的景色,通过描述洗脸这一日常动作,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和平安的思念。诗中的雪花和桃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冷与暖、寒冷与温暖的交替,呈现出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循环。

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思念,以及对平安消息的渴望。诗中的桃花笑迎春风,传递出希望和生机的象征,给人以安慰和希望。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写,融入了诗人对家庭和社会的关怀,展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以真实、朴素的风格著称。这首诗词展现了他的写作风格,简洁明了,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家庭琐事的描写,他表达了对亲情和平安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以温暖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

猜你喜欢

黄花夹径疑无路,红叶临流巧胜春。
前去重阳犹一日,不辞倾尽蚁醪醇。
()

稽首同途听教化,休教虚度流年。常生觉照道心坚。包容他过失,整顿自邪偏。分上本无人我相,闲中认正根原。但迷假合起攀援。永沉烦恼海,难证大罗天。

()

晓寒暮寒楮衾薄,同云密布萁灰落。乾坤上下冰壶里,莹洁一尘浑不著。

柴门深掩茅屋静,屐齿无人到山郭。千林叶尽少生意,只有花魁绽葩萼。

()
杨柳东塘细水流,红窗睡起唤晴鸠。
屏间山压眉心翠,镜里波生鬓角秋。
临玉管,试琼瓯,醒时题恨醉时休。
明朝花落归鸿尽,细雨春寒闭小楼。
()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跸[1]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
困臂知三折,攻顽费七旬。
不闻覆杯水,能救一舆薪。
俗傲轩辕圣,巫夸越女神。
百年勾漏术,触处白头新。
()

山□□□□□□,□对春风把酒螺。况是安氓嚣讼少,何□□□□怀多。

眼看野色烟云秀,指数瓜期日月过。闻说贤侯将解印,追攀无计且酣歌。

()

可惜出群蹄,毛焦久卧泥。孙阳如不顾,骐骥向谁嘶。

()

苍苍乔木出云岑,翠柏干霄始十寻。直干栽培根已厚,高枝雨露沐逾深。

岁寒并茂惟松径,地近连芳有桂林。若比汉家梁作咏,何如中谷自清音。

()

东归复得采真游,江水迎君日夜流。

客舍不离青雀舫,人家旧在白鸥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