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隐堂诗

中隐堂诗朗读

《中隐堂诗》是苏轼的作品,描写了他初次逃离蜀地、游历秦地并未归还家乡后,在中隐堂(一处隐居之地)的感慨与思念之情。

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去蜀初逃难,
游秦遂不归。
园荒乔木老,
堂在昔人非。
凿石清泉激,
开门野鹤飞。
退居吾久念,
长恐此心违。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作者的离乡经历和隐居生活,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内心的担忧。

在诗的开头,苏轼提到他初次离开蜀地逃难,随后游历秦地,但却没有回到故乡。接着他描绘了他的隐居之地——中隐堂,园中的树木荒废、苍老,而堂室却是昔日的人已不在了。

诗的下半部分,苏轼通过凿石取泉的手法,描述了清泉激流的景象,以及门外野鹤的飞翔。这些景象与他的内心情感形成了对比,凸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与世隔绝的状态。

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轼在隐居之地长时间思念故乡的情感,他担心自己隐居的决定是否背离了他内心的真实愿望。整首诗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在隐居中所体验到的孤独、思乡和内心挣扎的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

鞭弭中原五十春,凭陵一剑岂依人。纵趋丞相厅中试,羞作诸侯幕里宾。

侠气直须齐慎到,斋心差拟学王珣。六桥风月阊门柳,匹马还惊梦后身。

()

八载江湖甫召还,深言应又忤天颜。
九重不见饥民色,只看先生两鬓间。

()
春雨既过行水滨,江花汀草相鲜新。
牧童歌上前山去,愁杀江天行路人。
()

邺城春酒共跻攀,芳草相违一怆颜。北极云开燕道路,中原天划晋河山。

宦情独感星霜下,国计长忧战伐间。后夜月明千里梦,随君西度马陵关。

()
新春遨西湖,结伴每有侣。
岂意气差忒,旬中自寒暑。
欣欣一日晴,愀愀三日雨。
谓言爱酒伴,有酒谁能湑。
()

钟残未忍眠,惜此一池墨。拈毫作小诗,妙在无心得。

()

风吹峨眉云,东依此山住。
我来不敢登,只恐还飞去。

()

夜雨凉生夕,幽居独起迟。烦君移小艇,别我到阳岐。

碧障开莲萼,青林熟荔枝。同舟陪使节,须为道相思。

()

白浪浮空散作花,荡舟食力度年华。行人不用愁风雨,过得江来似到家。

()
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
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时须束带,故人颇问不休官。
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
膏车度重关,重关路漫漫。
两厢既充轫,四牡何盘桓。
翘首望前,迢迢不可攀。
任重难为力,临歧发长叹。
()
灯月交光,渐轻风布暖,先到南国。
罗绮娇容,十里绛纱笼烛。
花艳惊郎醉目。
有多少、佳人如玉。
()
嶮绝无微径,淙潺有细流。
寒岩依作屋,堕毳拾为裘。
木客求相识,毛人约共游。
百年如一瞬,尘世几公侯。
()
水云乡。
又南枝逗暖,绰约汉宫妆。
春艳浓分,朱铅浅试,翠袖独倚修篁。
想应道东风料峭,翦霞彩,零乱补绡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