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渊明。宋代。苏轼。子知神非形,何复异人天。岂惟三才中,所在靡不然。我引而高之,则为日星悬。我散而卑之,宁非山与川。三皇虽云没,至今在我前。八百要有终,彭祖非永年。皇皇谋一醉,发此露槿妍。有酒不辞醉,无酒斯饮泉。立善求我誉,饥人食馋涎。委运忧伤生,忧去生亦还。纵浪大化中,正为化所缠。应尽便须尽,宁复事此言。
《问渊明》是苏轼所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你知道神不是有形的,那么何来人与天的区别。
岂止是在宇宙的三才之中,没有一样不是如此。
我引领它升高,就像太阳和星星悬挂在天空。
我放任它降低,它岂不是山川般低下。
虽然三皇已经消失,但他们的精神一直在我面前。
八百岁的寿命也有终结,彭祖也不是永生的。
皇皇有意一饮醉,故而把这美丽的事物展现出来。
有酒时不拒绝醉,没有酒就喝泉水。
立下善行追求赞誉,饥饿的人为美味而流口水。
命运投射忧伤生命,但忧伤一去又会回来。
即使在巨大的波涛中,也会受到波涛的限制。
应当尽力而为,不要再处理这个问题。
诗意:
《问渊明》是苏轼对人与天、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诗中他提到神不具备形态,人与天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宇宙的规律普遍适用于一切事物。他通过引领事物升高或放任它降低,表达了对于事物起伏变化的认识。他提到三皇虽已逝去,但他们的精神依然在人们的前方启示着。诗人也谈到人生的有限性,寿命终有尽头,没有人能永生。诗人通过描述宴饮、美食、饮酒和追求赞誉,表达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他也意味深长地提到了命运和忧伤的存在,以及在复杂的世界中努力行动的重要性。
赏析:
《问渊明》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人与天、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之间关系的思考。他通过描写事物的升高与降低,表达了宇宙规律的普遍性,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共通性。他对于人生的有限性和寿命的终结的思考,表达了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永恒的渴望。诗中的宴饮、美食和追求赞誉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于物质享受的欲望。最后,他提到了命运和忧伤的存在,以及在复杂世界中努力行动的重要性,给人以深思。整首诗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考和哲学意味,展示了苏轼的独特见解和才华。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约圆机来吃社饭以雨不果。宋代。晁说之。积雨晦沧溟,归期燕不灵。何能陪社饭,应为厌侯鲭。
王四十处见舅氏所录外祖与日本国僧诗并此僧诗书作五言。宋代。刘攽。沧波浩无涯,泱漭际朝日。安知鲛鱼渊,而有邑居室。便风送来帆,夙昔多人物。始信天地间,见闻岂云悉。惆怅蓬莱说,胡为浪自黜。夷倭与侏离,九译迷彷佛。书问顾已同,纸墨存落笔。俛仰六十年,举指不任屈。好事见君家,闻诗初未失。杜邺富小学,平通知祖述。鄙老独何能,执书几涕出。
送王子从军。清代。屈大均。太白天将军,夜来穿月出。光芒一何长,直使阴精失。吁嗟兵象见,变乱将无日。怜君虎豹姿,自此难安佚。子房青云士,高尚素无匹。一朝去从军,鞍马如风疾。经营罗甸兵,左右哀牢帅。天心早能知,王命多论述。英雄方缤纷,囊括须高密。王侯宁有种,厮养亦胶漆。仲夏珠江湄,送君情洋溢。离支堆玉盘,花露甘如蜜。半醉即扬鞭,乳羊啖未毕。慷慨辞故人,故人多卓逸。羊裘钓泽中,亦有男子一。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四 萝衣洞。元代。陈樵。萝衣草带护烟蓑,楚国狂夫尚楚歌。石影到溪千丈劲,藤痕入木八分多。泉分少白山中雨,衣取云门寺顶荷。洞口樵人谁语汝,棋边相遇懒相过。
西江月。宋代。周紫芝。罗袖云轻雾薄,醉肌玉软花柔。相逢不道有春愁。只道春来微瘦。一点人间深意,数声柳下轻讴。带将离恨上归舟。肠断月斜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