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文觉显公房

过文觉显公房朗读

《过文觉显公房》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斑斓碎玉养菖蒲,
一勺清泉潢石盂。
净几明窗书小楷,
便同尔雅注虫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苏轼拜访文觉显公房的场景。诗中展现了一幅清新雅致的画面。

首先,诗中提到了斑斓碎玉养的菖蒲。菖蒲是一种花草,色彩斑斓,宛如碎玉一般。这里可以理解为文觉显公房中精心养护的美丽植物,给整个环境增添了一份生机和色彩。

接着,诗中描述了一勺清泉倒入潢石盂中。这里的清泉代表着纯净的水源,潢石盂则是一种器皿,可能是用来盛放水的容器。这句描绘了一幅清澈净透的画面,表现了文觉显公房中的宁静和清新。

然后,诗中提到了净几明窗和书写小楷。净几明窗表示摆放整齐的书桌和明亮的窗户,而小楷则是一种字体,代表着文化与书写。这里表达了文觉显公房中有一片整洁明亮的读书环境,与文人雅士的氛围相得益彰。

最后,诗中出现了尔雅、注虫鱼。尔雅是一部古代词典,注虫鱼则是指用小鱼作为标注注解的方式。这里描绘了作者与文觉显公房主人一同学习研读典籍的情景,展示了共同追求知识和学问的志趣。

整首诗以清新、雅致的描写方式,展现了文觉显公房中的宁静、清澈和文化氛围。通过对自然景物和读书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和追求知识的向往与赞美。这首诗也体现了苏轼对于文化、艺术和人文情怀的热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作画与作诗,妙处元同科。苟无自得处,当复奈渠何。

()

珥笔趋丹陛,垂珰上玉除。步檐青琐闼,方幰画轮车。

市阅千金字,朝闻五色书。致君光帝典,荐士满公车。

()

海烟来不近,三月意长悬。送喜灯花际,忘忧背树边。

小人思击缶,中妇解安弦。江夏无双誉,何郎第五贤。

()

出剡篇章入洛文,无人细读叹俱焚。莫辞秉笏随红旆,

便好携家住白云。过水象浮蛮境见,隔江猿叫汉州闻。

()

春风采采宫芹香,宫前泮水涵晴光。鳞鳞瓦影落晴昼,鱼自在藻鸢自翔。

盛时学士多俊造,两庑弦诵声琅琅。藏修游息俨有序,丹雘炫耀联宫墙。

()

漫漫湖水拍堤浮,欲到南亭泛小舟。平日登临如别境,后来语笑尚中流。

采菱斫鲤皆新美,赌酒围棋自献酬。对面火云高万丈,谁知此地有清秋。

()

六国文武浩如云,花簇头冠样样新。
惟有至尊浑不戴,尽将春色赐群臣。

()

隔江灯火夜深明,见说江城犬不惊。黠虏头颅当献社,使君胸次有长城。

()

嵩峤云高,洛川波暖。举头乔木森无断。□□□雨绝风尘,小桥频过春渠满。□□离宫,□棱斗焕。万家罗绮多游伴。□□□□自风□,□□是处喧弦管。

()

罕豪已附汉,夏水故东流。何事通西域,犹劳博望侯。

()

淮水东边旧六朝,琼楼翠馆白云销。于今只有垂杨柳,犹似当时舞细腰。

()
君侯不与力科同,能事都归德行中。
矍相圃间唯孔子,和容堂上独韩公。
()
萧然在涧。
景色秋来冠。
几缕明霞红未断。
矫首时时遐观。
()
主人尤爱竹,老病鲜窥园。
粟鼠竞携子,箨龙空长孙。
化为玉版去,留得锦绷存。
虽有监临者,贪眠昼闭门。
()

度壑飞流急,缘溪狭径长。松杉围古寺,鸥鹭下回塘。

旧讶周颙隐,今无贺监狂。惟馀林下叟,淳朴似虞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