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花一首赠王十六

灯花一首赠王十六朗读

《灯花一首赠王十六》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金粟钗头次第多,
起看缺月带斜河。
悬知瑞草桥边夜,
笑指灯花说老坡。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于夜晚景色的赞美和对友人王十六的赠诗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以及一些象征意义的元素,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赏析:
首句“金粟钗头次第多”,描绘了灯花的繁盛景象。金粟钗是一种形状优美的发饰,这里用来比喻灯花,意味着灯花的盛开如同金粟钗头的繁多。这个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灯花的繁荣景象。

第二句“起看缺月带斜河”,通过描绘月亮和河流的景象,营造出夜晚的氛围。缺月和斜河给人一种寂静和迷离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幻。

第三句“悬知瑞草桥边夜”,诗人以瑞草桥为背景,描绘了夜晚的景色。这里的“悬知”暗示了作者对友人不在场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瑞草桥是苏轼与王十六常常相聚的地方,夜晚的景色更加增添了情感的寄托。

最后一句“笑指灯花说老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情谊和欢乐。诗人笑着指着灯花,以灯花为媒介,向王十六传达友情和喜悦。说“老坡”可能指友人的别号或地名,也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亲近和轻松的交往。

整首诗词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以及对瑞草桥和灯花的联想,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和友情的思念和珍视之情。同时,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赋予了诗词一种富有情感和意境的魅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

一轩高竹似高人,鸟雀驯除不动尘。首夏清和故应好,可须载酒祇寻春。

()

江县萧条岁欲除,溪山寥落野人居。九重时复行宽令,使者徵求忍蠹渔。

()

太室祼将严体荐,景灵朝献荐牙盘。九重黼坐盘盂固,四海苍生奠枕安。

()

玉杵擎将蜀道行,不辞辛苦为云英。当年只觉成都近,未称琼浆一饮情。

()

自是人间薄命人,祇应云水寄閒身。萧条野鹤躯偏瘦,歌啸蛰龙诗可嗔。

三载虚沾慈尸禄,廿年犹忆帝都春。天涯知己恩难报,空付悲吟泣鬼神。

()

五色灵仙缀,千丝少女攀。缕交禳绿发,臂系益红颜。

并虎分龙内,同鸾出凤间。永年从此得,何须假九还。

()
风高准拟整乌巾,簪菊难逢酒主人。
为语闭门投辖子,一般曲糵万家春。
()

一代文章见国工,清词高调几人同。不因下榻逢徐稚,谁识通家是孔融。

令尹关前占紫气,大夫台上赋雄风。瑶池咫尺蟠桃宴,玉液琼浆怅望中。

()

买山老山间,乃识山之容。
爱山无古今,此论谁非同。
仇仙来匡庐,一转语独工。

()

晨风吹茂林,夕露下芳畹。
秋容变憔悴,复此白日短。
萧萧岁华暮,冉冉节物换。

()

翡翠生南方,羽毛未为彩。装载上两京,声价踰数倍。

()

古陕传高士,东郊问草堂。红泉绿树好襄羊。曾掩松扉双扇,不肯见君王。

胜地留陈迹,征轮绕别肠。樊村泾口小柴庄。也有梅花,也有碧苍筤。

()

湖山兴不浅,而我亦淹留。得罪缘微禄,怀君属早秋。

淡云乡树远,孤月旅情幽。借问衡阳雁,何时到广州。

()

感怀细数十年事,养拙略无终日閒。
景物自新春稍稍,吾亲渐老发斑斑。
岂曾有梦到天上,且任此生浮世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