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太皇太后高氏挽词二首

大行太皇太后高氏挽词二首朗读

《大行太皇太后高氏挽词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却狄安诸夏,先王社稷臣。
固应祠百世,何止活千人。
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亲。
万方何以报,得疾为勤民。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为追忆去世的太皇太后高氏而写的。诗中表达了对太皇太后的敬仰和思念之情。苏轼称太皇太后为"却狄",意指她在世时是尊贵的君主,统治了中原和狄(指北方民族)等地。他认为太皇太后是先王(指太祖赵匡胤)的重要臣子,为社稷(指国家的安危)作出了巨大贡献。苏轼表示,太皇太后应该被世世代代地祭祀,因为她的功劳不仅仅是活着的千人能够比拟的。他相信上天已经了解自己的忠诚,而忘记家庭的君主也会念及亲人。最后,苏轼思考如何回报太皇太后的恩情,认为自己应该通过付出努力和奉献来报答,将个人的疾病化为为民众的勤奋。

赏析:
这首诗词体现了苏轼对太皇太后的深厚敬意和忠诚。他以"却狄"称呼太皇太后,突显了她在世时的地位和威望。苏轼认为太皇太后是非常伟大的人物,她的功绩应该被永远铭记并世代祭祀。诗中的"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亲"表达了他对上天和君主的信任,相信自己的忠诚和努力会得到认可和回报。最后两句"万方何以报,得疾为勤民"则展现了苏轼对太皇太后的感激之情,并表示自己愿意通过自己的付出来报答太皇太后的恩情。

这首诗词通过对太皇太后的称颂和思念,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位官员和文人的忠诚与担当。他以此表达了对社稷和君主的忠诚,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家庭、亲人和社会的责任感。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杰阁隐温泉,临流倦欲眠。清含云外影,春在水中天。

大块浑无迹,洪炉暗有烟。知君豪杰士,高咏自超然。

()
步上危亭欲细看,忽惊风雨暗江干。
此身不作蛮州鬼,犹拟扶筇再倚栏。
()

去留虽有异,失路与君同。何如拔心草,还逐断根蓬。

()
菰月苹风逗葛裳,出城赴得一番凉。
荷花笑沐燕支露,将谓无人见晓妆。
()
天上人间,好时节、无过初夏。
君记取、瞿昙生后,纯阳来也。
风骨清_如野鹤,门庭低小才旋马。
更旁无红粉有青奴,堪娱夜。
()

生计无聊更问津,凤衰真笑楚狂人。
何如直取卢家女,耗尽雄心送此身。

()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

公在春官我已归。公来东蜀我居西。及公自遂移潼日,正我由潼使遂时。

如有碍,巧相违。人生禁得几分飞。只祈彼此身长健,同处何曾有别离。

()
渊明形神自我,乐天身心相物。
而今月下三人,他日当成几佛。
()

百计留春春不住。褪粉吹香,日日催教去。心事欲凭莺语诉。流莺划地无凭据。
绿玉阑干围绮户。一点柔红,应在深深处。想倚翠帘吹柳絮。浅颦惆怅芳期误。

()

黄山山上削芙蓉,十二楼台紫气重。春酒如渑将母去,何须仙掌露华浓。

()

作令文章窟,吾其旌子行。潇湘水可渡,单莒政能成。

去矣蚕忙际,怀哉求友声。劳君勤抚字,莫漫说阳城。

()

淅淅响空檐,怕湿重帘。挑残灯芯觉寒天。窗内愁人窗外雨,一样恹恹。

心事任猜嫌,泪浥青衫。一天凉气晚风尖。著个银蟾秋尚惨,况恁廉纤。

()
丁宁僮可沽佳酒,戒饬阍毋纳恶宾。
种杞菊非求饱者,思莼菜是见几人。
食甘鮓饭安排易,出驾鸡栖受用贫。
却笑曹瞒遗令侈,黔娄殓不待衣巾。
()
金鸭烟青蜡炬红,玉龟山上劝春风。
乍寒还暖花无数,似缺疑圆桂欲中。
八十又三人所羡,双曈如潦寿难穷。
七千九百十七岁,始共椿龄一半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