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寺

南寺朗读

诗词:《南寺》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东去愁攀石,
西来怯渡桥。
碧潭如见试,
白塔苦相招。
野馈惭微薄,
村沽慰寂寥。
路穷斤斧绝,
松桂得干霄。

中文译文:
向东去,愁苦攀爬山石,
向西来,畏惧渡过桥。
碧潭似乎在试探我,
白塔苦苦地呼唤我。
野外的馈赠使我惭愧微薄,
村中的沽酒安慰了我的寂寥。
路途走到了尽头,斧头的砍劈声停止了,
松树和桂花得以登上苍穹。

诗意和赏析:
《南寺》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在旅途中的心境和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矛盾和追求的思考。

诗的前两句“东去愁攀石,西来怯渡桥”描绘了作者行走在险峻山石和渡过狭窄桥梁时的心理状态。愁苦和畏惧体现了作者在行进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接下来的两句“碧潭如见试,白塔苦相招”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遇到的景观给他带来的心灵的触动。碧潭似乎在试探作者的心志,白塔则用苦苦的姿态吸引着作者的目光,暗示了作者在旅途中对于内心和信仰的思考和探索。

第五句“野馈惭微薄,村沽慰寂寥”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得到的民间的馈赠和村中的酒食,使他感到自己所能奉献的微薄和寂寥得到了一些安慰和满足。这里反映了作者对于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关注,以及对于人情世故的思考。

最后两句“路穷斤斧绝,松桂得干霄”表达了作者行走至尽头,不再有斧头的砍劈声,而松树和桂花则得以登上苍穹,寓意着追求卓越和超越平凡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心境和思考,通过对于困境、景观、民俗和追求的描绘,展现了苏轼对于人生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追求卓越和超越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倦飞何意闭樊笼,冉冉年光过眼空。
酒尽不妨沽巷口,诗成多是在车中。
曾腰白羽心犹壮,不养丹砂颊自红。
所叹暮年交旧尽,灯前情话与谁同!
()

休洗红,洗红红减色。虽好不如新,著时须爱惜。阿母嫁女不择人,鸡飞狗走长苦辛。

()

蚤日称雄翰墨林,暮年里巷且浮沉。
诸公自负遗贤愧,此士元无谤国心。
子佩子衿输少俊,某丘某水拣幽深。

()

长淮渺渺寒烟白。凭栏人是霜台客。时句妙春豪。风云不啻高。

樽前人已老。余恨连芳草。一曲酒醒时。梧桐月欲低。

()
才惜季方去,又更别元方。
惊心天上双凤,接翅下高冈。
万里瞿塘烟浪,一片昭亭云月,渺渺正相望。
夜雨连风壑,此意独凄凉。
()
轻红短白东城路。
忆得分襟处。
柳丝无赖舞春柔。
不系离人只解、系离愁。
()

双树萧萧对不眠,狂歌痛饮竹林前。何来把臂华阳夕,宛似论心碣石年。

北极寒星随舄履,西山疏雨待楼船。江州旧识如相问,寂寞扬亭抱太玄。

()

昔予忝晋棘,所荐多名士。黄生独裒然,博雅轻流辈。

惠我锦绣段,示我瑶华制。苦心济南室,转与时趣避。

()

客舍秋高雁影斜,萧条双眼自天涯。思君半枕潮头雨,落尽邮亭一夜花。

()

碧空湛湛露华清,万籁沈沈一鉴明。节序俄惊今夕是,光阴只使老怀惊。

杯盘小酌双瓶尽,宾主高谈四坐倾。童子煮茶来报说,莲花漏刻已三更。

()

耻化顽仙羽,新宫待尔题。河山双划断,物论片言齐。

脉望徒吞字,蟾蜍未映迷。寒陵劳坐卧,极目去踪低。

()
积雪凝寒不肯融,梅花佇立待春风。
嫩波正比鸭头绿,厚叶休嗤鹤顶红。
()

泉声何砰訇,石骨自坚瘦。泉飞石亦飞,直挟风雨斗。

石劲不能敌,云根穿欲透。长桥亘如虹,雪浪喷岩岫。

()

江风侵山云不乾,迎春送腊雨漫漫。
勾萌潜识化工意,泥淖莫嗟行路难。
闭衣定无元夜醉,拥衾如对九秋寒。

()

小麦深如人,澶漫不见地。
一苞十馀茎,一茎五六穗。
实粒大且坚,较岁增三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