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

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朗读

《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知君此去便归耕,
笑指孤舟一叶轻。
待向三茅乞灵雨,
半篙流水送君行。

译文:
我知道你此去将回归田园劳作,
笑指着孤舟如一片轻飘的叶子。
等待在三茅山祈求神灵降下雨水,
用半根篙杆推动着流水送你离去。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苏轼和孟震一同游历常州僧舍的情景。诗中的“知君此去便归耕”表明诗人了解孟震将离开游历之地,回归平凡的田园生活。他笑着指着一只孤舟,象征着他的离别轻巧自如。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孟震即将离去的场景。他说要去三茅山祈求灵雨,这里的“三茅”指的是古代道教中的三茅仙山,是道教信仰中的重要地点。孟震希望得到神灵的庇佑,以便在离别后的归耕之路上有足够的雨水滋润农田。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推动船只,让流水送行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通过对孟震的离去和离别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和离别之情。整首诗情感简洁而深刻,以平实的语言传递出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其中,“知君此去便归耕”一句凝聚了对朋友回归平凡生活的理解和祝福,而“笑指孤舟一叶轻”则展示了轻松愉快的离别态度。

诗中的“三茅乞灵雨”一句揭示了古代人对天气的依赖和对自然力量的祈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最后一句“半篙流水送君行”将离别场景描绘得生动而富有情感,展现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展示了苏轼在离别时的坦然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扁舟伊轧乱秋声,花下新凉暑不侵。
浓叶衬成螺展髻,芳苞拆尽玉垂簪。
谁将茉莉评高下,未必清香较浅深。
把酒问花花不语,微吟空伴小蛩吟。
()

元良齿学简成均,朴遫如臣厕友宾。坐对空江邀祖逖,遥呼三诏愧焦君。

深更细听鱼龙语,片苇平分吴楚云。独使至尊忧社稷,肯教终日醉曛曛。

()
一声鸣?一作鸿?雁破江云,万叶梧桐卷露银。
我自飘零是羁旅,更堪秋晚送行人。
()
犹记天街会,同为乳窦游。
姻家频会聚,亲意愈绸缪。
吉德宜多寿,奇痾竟不瘳。
无由见安道,汎雪怅回舟。
()

相逢菊花下,相映菩提光。试问少林壁,穿云几许长。

指月莫盻手,掷拂閒挂墙。睡鼾微作吼,狮子一时降。

()

纷纷儿辈自名家,妙道从来岂有他。时以丹青写佛事,不妨柱史入流沙。

()
县人灯夕旧尝看,夜敞窗扉晓不关。
胜赏繼应追俗尚,晴晖巧与破天悭。
招邀便拟日复日,容易遽吟山上山。
更乞紫姑丰乐语,为添喜色到颜间。
()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
晨策登青霞,众峰郁绸缪。
举目嗟新亭,缅怀忆神州。
酣觞气磊磊,感物心悠悠。
伟哉此二翁,高风继前修。
()
月昃鸣珂动,花连绣户春。
盘龙玉台镜,唯待画眉人。
()

老更惊年改,闲先觉日长。晴熏榆荚黑,春染柳梢黄。

云破山呈色,冰融水放光。低平稳船舫,轻暖好衣裳。

()

敛眉语芳草,何许太无情。正见离人别,春心相向生。

()

门巷萧条掩薜萝,雪花纷藻带烟拖。疏慵分拟袁安卧,宴赏遥怜太傅歌。

南阮酒狂应洒落,西园诗思近如何?梅花他日礼台路,肯共奚囊策蹇过?

()

群鳞戏清波,天青云影白。
濯足歌沧浪,一笑天地窄。
山色秀而深,都言秘神物。

()

春半上阳花满楼,太平天子昔巡游。千门虽对嵩山在,

一笑还随洛水流。深锁笙歌巢燕听,遥瞻金碧路人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