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

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朗读

《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
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屦。
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

诗意:
诗词描绘了苏轼在梵天寺遇见一位僧人的场景。诗人只能听到寺庙外的钟声,却无法看到寺庙内的景象。寺庙里的僧人在山中漫步,草地上的露水湿了他的草鞋。唯一能照亮他行走的是山头上的明亮月光,它在夜晚不停地照耀着来来往往的人们。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寂静而美丽的画面。苏轼以他独特的笔触,将景物与人物紧密结合,传达出一种深远的情感。

诗的开头,诗人只能听到钟声,但看不到寺庙,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接着,诗人用"幽人行未已"来形容僧人在草地上行走,这一行描述了僧人的孤独和沉思的状态,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心境。

"草露湿芒屦"这一句描绘了清晨的景象,草地上的露水湿润了僧人的草鞋,给人一种静谧和清新的感觉。

最后两句"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将视线转向山头上的明亮月光,它成为寺庙和僧人的唯一照明之物。月亮在夜晚照耀着来往的人们,给人以安慰和引导。

整首诗词以简短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描写僧人和山头月亮,诗人表达了对宁静、孤独和内心追求的向往。整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才情展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和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给人一种清婉可爱的感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名园花正好,娇红殢白,百态竞春妆。笑痕添酒晕,丰脸凝脂,谁与试釭霜。

诗朋酒伴,趁此日、流转风光。尽夜游、不妨秉烛,未觉是疏狂。

()

人情胶漆道情乖。昧灵台。翳尘埃。不惧如山,贩骨走轮回。见在宝躯今不悟,千万劫,朽仙材。好收*住武都阶。药苗栽。结神胎。九转功成,方寸蕊珠开。体混净光从隐显,随眼底,是蓬莱。

()

风尘久客心如醉,江海游人鬓已疏。薄宦苦无閒日月,清时长为惜居诸。

须从壮齿勤修业,莫以贫囊废读书。眷彼连枝松与柏,凌霄耐岁荫吾庐。

()

受暑若作釜,付之无如何。岂阴阳知争,变起一刹那。

西风卷屋茅,澍雨如江河。振衣欲露坐,濯此寒滂沱。

()

晋祠山水冠人间,好请希公向此闲。饭了蒙头三觉睡,逢人休说赵州关。

()

秋夕苍茫一雁过,西风白露满宫莎。昨来京洛逢归客,

犹说轩车未渡河。莫把少年空倚赖,须知孤立易蹉跎。

()

平楚殊苍莽,众峰亦窈窕;清辉来扑人,引我发长啸。

()

露入庭芜恨已深,热时天下是知音。汗流浃背曾施力,

气爽中宵便负心。一片山溪从蠹损,数行文字任尘侵。

()

赤涧蟠双阙,青山壮一门。放歌游远目,箕踞得高原。

地险劳天设,边戈厌日屯。庙谋新控扼,万里可雄吞。

()

江南秋尽风雨期,柔条打折漫纷披。墨菊谁家初发蓓,篱落半含霜雪姿。

不矜颜色教人爱,那露清香遣蝶知。标格自惊群品异,等闲勾得野夫诗。

()

瑟瑟如迸珠玉,冽冽不浸苞稂。入口疑尝石髓,沁脾尝带花香。

()
冰鉴悬秋,琼腮凝素。
铅华夜捣长生兔。
玉容自拟比*娥。
妆成尤恐*娥*。
()

汉室穷经礼宿师,伏生老矣拜昌时。献王纂雅褒天口,歆向披忠长玉枝。

()
春日迟迟,绿暗红稀。
尀耐深山百舌,也学江南杜宇,声声报道不如归。
()
薤叶葱根两不差,重蕤风味独清嘉。
薄揉肪玉围金钿,浅染鹅黄剩素纱。
台琖元非千叶种,丰容要是小莲花。
向来山谷相看日,知是他家是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