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

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朗读

《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写了双桧树在吴王池馆中的景象和象征意义。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吴王池馆遍重城,
奇草幽花不记名。
青盖一归无觅处,
只留双桧待升平。
凛然相对敢相欺,
直干凌空未要奇。
根到九泉无曲处,
世间惟有蛰龙知。

诗意:
这首诗词以吴王池馆和其中的双桧树为主题。诗人苏轼通过描绘吴王池馆的景色,表达了对双桧树的敬意和对升平时期到来的期待。双桧树象征着坚贞和忠诚。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擅长的写景手法展示了吴王池馆的壮丽景色。诗中的"吴王池馆遍重城"描绘了吴王池馆遍布于重重城池之间,暗示了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奇草幽花不记名"表达了园中奇异的草木和幽深的花朵,这些奇异之美难以被人所知晓和记住。

接着,苏轼将目光聚焦到双桧树上,"青盖一归无觅处"意味着双桧树是唯一的独特存在,它的归宿无法寻觅。双桧树象征着忠诚和坚定,它们守候在那里,等待着升平的到来,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安宁和和平的期望。

接下来的两句"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描述了双桧树的生长姿态。它们直挺挺地对立着,不畏惧任何挑战,高耸入云,不需要任何奇迹的点缀。这表达了双桧树的坚强和不屈的精神,也可视为苏轼自身的写照。

最后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则赋予了双桧树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双桧树的根扎根至九泉之下,没有弯曲之处,这暗示了它们的刚直和坚定。"蛰龙"是苏轼对自己的别称,这里指的是他唯一能够理解双桧树的含义。

综合来看,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吴王池馆和双桧树,表达了苏轼对国家安宁和升平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他自身坚定不屈的精神。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盘屈高才入短章,卷中字字挟冰霜。
直探宝藏珠盈掬,倒泻金茎露浣肠。
铁笛一枝横夜月,水沉三舍避天香。
妙年早去吟薇药,莫共侬争寂寞乡。
()

方把银缸吹隐。绣幕风欹不定。好梦总难成,月上花枝交映。

深省。深省。枕上独吟清冷。

()

闻有太湖名,十年未曾识。今朝得游泛,大笑称平昔。
一舍行胥塘,尽日到震泽。三万六千顷,千顷颇黎色。
连空淡无颣,照野平绝隙。好放青翰舟,堪弄白玉笛。

()
铜钚玉锁闭空堂,腕脱初惊笔札忙。
红烛遥怜风雪暗,黄封微泻桂椒香。
光明坐觉幽阴破,温暖深知覆育长。
明日白麻传好语,曼声微绕殿中央。
()

圣主懋承乾。绥万邦,屡丰年。神仓御廪登大田。明粢郁鬯祀孔虔。

舆情咸豫,协气用宣。万古帝图传。璧合珠联。

()
曾醉扬州十里楼。
竹西歌吹至今愁。
燕衔柳絮春心远,鱼入晴江水自流。
情渺渺,梦悠悠。
()

宛宛阑干石径斜,悠悠水木湛清华。桥通玉局仙人馆,邻接金绳大士家。

翠锁渭川千亩月,红蒸杜曲一园花。刘安招隐歌丛桂,屈子离骚赋折麻。

()
一只奇峰入眼中,看来只只是奇峰。
好山道是无重数,少说青苍十万重。
()
团扇如明月,动摇微风兴。
屏去坐上热,袪逐盘中蝇。
有用何提挈,无心分爱憎。
炎炎虽可贵,弃置奈寒冰。
()

一从辞聘卧枢绳,四海谁论目若营。衰世竟闲援溺手,林宗好在寄吾声。

()

珠林东望白桥高,近筑湖居俯涧毛。要知同气真连理,连遣分飞叹伯劳。

()

老去看花能几回,旋移花树着行栽。君家封植满烟露,分我一枝春色来。

()

恩浃黄侬族,师还左右溪。

()

帝子吹箫逐凤皇,空留仙洞号华阳。落花何处堪惆怅,头白宫人埽影堂。

()

丛林老宿川无准,不钓纖鳞钓大鱼。
抱佛脚多同学者,得吾髓有几人欤。
难呼兜率谈宗旨,且问狐山乞绪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