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纯粹守庆州

送范纯粹守庆州朗读

《送范纯粹守庆州》是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才大古难用,论高常近迂。
君看赵魏老,乃为滕大夫。
浮云无根蒂,黄潦能须臾。
知经几成败,得见真贤愚。
羽旄照城阙,谈笑安边隅。
当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
诸郎更何事,折箠鞭其雏。
吾知邓平叔,不斗月支胡。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范纯粹的送别之情,同时展现了苏轼对人才和境遇的思考。

诗词的诗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才大古难用,论高常近迂:诗人认为才华横溢的人往往难以得到应有的重用,高论常常陷入迂腐的境地。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人才被埋没的遗憾。

2. 君看赵魏老,乃为滕大夫:这句话提到了赵魏和滕大夫,暗示了历史上被忽视的贤臣。诗人希望人们能够关注这些年迈的、经历丰富的人物,从他们身上汲取智慧和启示。

3. 浮云无根蒂,黄潦能须臾:这两句表达了世事变幻无常的观念。浮云没有根基,黄潦(黄土)的存在只是短暂的。诗人通过这种描写,暗示人生的短暂和世间事物的虚幻,进而强调珍惜眼前的时光和人际关系。

4. 羽旄照城阙,谈笑安边隅:这句话描绘了诗人送别范纯粹时的场景,将范纯粹比作羽旄照耀官阙的使臣,而诗人自己则处于边境之地,与范纯粹谈笑安详。这句话抒发了诗人对范纯粹的敬佩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境遇的一种豁达和坦然。

5. 当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诸郎更何事,折箠鞭其雏:这几句描述了范纯粹年轻时的经历。范纯粹作为年轻的使臣,曾经艰难地降服了菟国(古代外族)的敌人,展示了他的英勇和才干。诗人通过这个故事,呼唤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

6. 吾知邓平叔,不斗月支胡:这句话提到了邓平叔,表达了对他的赞赏。邓平叔是古代历史上的一位贤臣,他不与月支胡(古代民族)争斗。这句话传达了诗人对和平、宽容和智慧的崇敬,呼吁人们以和睦的方式解决争端。

这首诗词主要通过对人才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表达了苏轼对范纯粹的敬佩和送别之情。诗中提到了历史上被忽视的贤臣赵魏和滕大夫,呼吁人们关注那些经历丰富的长者,从他们身上获取智慧。诗人通过描绘世事变幻无常的形象,强调人生的短暂和珍惜眼前的时光。他将范纯粹比作羽旄照耀官阙的使臣,自己则处于边境之地,与范纯粹谈笑安详,表达了对范纯粹的敬佩和祝福,以及对自身境遇的豁达和坦然。诗中还提到了范纯粹年轻时的英勇事迹,呼唤更多年轻人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最后,诗人赞扬了邓平叔的智慧和和平之道,倡导以和睦的方式解决争端。

整体上,这首诗词既表达了对范纯粹的敬佩和送别之情,又通过范纯粹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反思了人才的命运和社会的现实。通过对世事变幻无常、人生短暂和珍惜时光的描绘,诗人呼唤人们关注长者智慧、年轻人的奋斗和和平的智慧之道。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恹恹灯火。和合窗边人一个。风袅炉烟。不见工夫有线添。

日长思寝。梦也凭空能作忏。悔把鸳丝。不绣连枝绣折枝。

()

■■■■■■云岭,帘开处,佩珊珊。谁家姊妹当窗立,腰肢如柳貌■■。

■■■■,■色上眉尖。说一语、惟知轻与细,回一顾、许多娇与媚,都欲倩、画图传。

()

排空几阵留难住。写不尽、潇湘雨。托寄音书浑漫许。

裴回欲下,家鸡野鹜,那是临池侣。

()

日夕登高楼,矫首瞩寰宇。寒暑递佳迁,中处皆逆旅。

独雁无长鸣,秋林多宿雨。揽衣起徘徊,无言倚南户。

()

八龄梦到矍相国,今日五君来做主。我欲射侯陈礼容,可惜行装无白羽。

()

西成已在望,早作更呼欢。刈穗香生把,盈筐露未干。

啄遗鸦欲下,拾滞稚争欢。主伯欣相庆,丰年俯仰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