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曾元恕游龙山吕穆仲不至

同曾元恕游龙山吕穆仲不至朗读

《同曾元恕游龙山吕穆仲不至》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写了诗人与朋友曾元恕游龙山,但另一位好友吕穆仲未能到达的情景。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青春不觉老朱颜,
强半销磨簿领间。
愁客倦吟花以酒,
佳人休唱日衔山。
共知寒食明朝过,
且赴僧窗半日闲。
命驾吕安邀不至,
浴沂曾点暮方还。

诗意:
这首诗词以诗人苏轼与曾元恕游龙山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吕穆仲未能到达的遗憾和思念之情。诗人感叹青春不知不觉地逝去,容颜早已苍老。尽管有人世间的忧愁和疲倦,但他依然能通过吟咏花卉和品饮美酒来寻求慰藉。在这美丽的山景中,佳人不再唱歌,而是默默地承载着山的寂静。诗人和曾元恕都知道明天是寒食节,但他们决定共同前往僧窗,度过一个半日的闲暇时光。然而,他们邀请的吕穆仲却未能到达,只能期待下次再见。最后两句表达了浴沂(一种植物)曾点燃了暮色,但仍未能等到吕穆仲的归来。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笔触展现了时光流转和友情的情感。诗人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感慨和对未能相聚的遗憾之情。他通过描绘花卉、酒和山景,展示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和曾元恕共同度过时光,但吕穆仲的缺席让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凄美和寂寥。这首诗词通过对友情和时光的描绘,使读者产生对青春易逝和珍惜眼前人的思考。同时,描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与人情的变幻和无常形成鲜明对比。整首诗词凭借着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意境的构建,展示了苏轼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漳河河边起铜爵,烜赫威声穷朔漠。台中妖姬盛如云,凤帐鸾帏翠罗薄。

清歌一曲秋风前,飘飘吹入青云间。台前老树恨未已,至今叶染啼痕斑。

()
彩障成云母,丹墀隔上公。
才彰二纪盛,荣播一朝同。
近玉初齐白,临花乍散红。
凝姿分缥缈,转佩辨玲珑。
()

九载一相逢,百年能几何。复为万里别,送子山之阿。

白鹤久同林,潜鱼本同河。未知栖集期,衰老强高歌。

()
太阴水之精,浴水光愈洁。
常怪市中人,不识沙头月。
()

一树含桃锁曲房,金笼鹦鹉唤斜阳。霍家娘子新妆罢,拥髻来迎李十郎。

()
衮衮河渭浊,皎皎江汉清。
源流既自异,美恶终未明。
嗟我顽钝质,乃与公并生。
出处每自托,讴吟辄尝赓。
()
暮龄旌节宠旋归,感谢皇恩念细微。
已是丘园添盛事,更兼山水借清晖。
老来自合深韬晦,语妙偏能相发挥。
祝我青松君意厚,尚嫌诗瘦捐腰围。
()
天竺黄卷在,人中白发侵。
客至独扫榻,自然同此心。
()

铦利休誇砥削方,蒙恬去后代称良。拔毫载颖真无匹,入梦生花自有香。

李白因之工赋咏,江淹得此擅文章。王家妙制今为最,时献蓬莱沐宠光。

()

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几时留。何处胡笳三弄,尚有南楼余兴,风起木飕飕。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
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人间安得十客,谭笑发中流。看取横江皓彩,犹似沈河白璧,光气彻天浮。举首快哉去,灯火见神州。

()

扬州蒲锻环,百钱两三丛。不能买将还,空手揽抱侬。

()

巍巍宫庙涧之西,松桧萧森夹殿齐。白屋衣冠存伏腊,青云步武见阶梯。

江湖夜月寒惊棹,桃李春阴雨满蹊。昭代急贤无枉路,未应重席叹羁栖。

()
唐虞重逸人,束帛降何频。
风俗因君厚,文章至老淳。
玉田耕小隐,金阙梦高真。
罢钓轮生蠹,慵冠鉴积尘。
()

神游赤壁水光浮,想见元丰壬戌秋。甲子四周月长好,更无人续宋风流。

()

万物皆有托,我生独无家。蔓草野多露,眇眇天之涯。

亲戚不在旁,更与奴仆赊。落日下长坂,悲风捲惊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