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涵虚亭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涵虚亭朗读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涵虚亭》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水轩花榭两争妍,
秋月春风各自偏。
惟有此亭无一物,
坐观万景得天全。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轼和他的朋友文与可洋在川园池中的一座亭子——涵虚亭。诗人观察到水轩和花榭之间的竞相绽放,秋月和春风各自偏爱不同的景物。然而,只有涵虚亭是空无一物的,而坐在这里观赏却能获得全天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园中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领悟。诗中的水轩和花榭象征着世间的繁华和美丽,而秋月和春风则代表不同季节的景色。然而,诗人指出只有涵虚亭是空无一物的,这里没有花木草地,没有繁华景象,却能坐观万景,得到全天的美景。这种对无为自然、虚无和空灵之美的赞美,反映了苏轼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涵虚亭作为诗人的静思之地,象征着诗人的心灵净土。它不受外界繁杂的事物干扰,只有空灵的美景,给予诗人宁静和安详。诗人通过坐在涵虚亭中,观赏天地间的万象,达到超脱尘俗、心境宁静的境地。这种境界的追求与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理想有关,他们倡导“以文会友”,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越,与自然相融合。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内心世界的感悟,以及对虚无的追求。这种追求虚无、超然于世的境界,是苏轼文学思想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他对人生境界追求的体现。诗中描绘的涵虚亭成为了诗人心灵的净土,展现了苏轼对自然之美和内心宁静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朱栏画栋最高楼,海色天容万象收。海底鱼龙应变化,天中云雨每蒸浮。

无波不具全潮势,此日真成广汉游。仙客钓鳌非我意,凭轩惟是羡安流。

()

百粤临南海,儒冠任使轺。馈我兼金佩,和之美玉箫。

清风生四座,丽日正良霄。意气宜令契,公忠岂古饶。

()

松林日暮雨凄凄,十里陂田五里泥。一月离家归未得,桐花落尽子规啼。

()

春色变园姿,虚亭袅烟雾。绿萼间琼朵,团团低入户。

一夜折繁枝,凄凄风雨妒。错落水晶毬,苔痕杂委露。

()

独醉任腾腾,琴棋亦自能。卷帘山对客,开户犬迎僧。

看蚁移苔穴,闻蛙落石层。夜窗风雨急,松外一庵灯。

()

梦草西堂射圃连,兰苕初日露华鲜。晕含画的弦开月,牙算行筹酒满船。

镂管思催吟韵剧,妓帘阴薄舞衣翩。当筵独愧探牛炙,俭府芙蓉客尽贤。

()

花尽春阑闭草庐,从容论古寸阴馀。汉朝兴废凭三杰,楚国存亡出二胥。

有客逃名身似叶,何人弹铗食无鱼。安贫老衲忘年月,一枕松风梦亦虚。

()

杨公休簿领,二木日坚牢。直甚彰吾节,清终庇尔曹。

幽阴月里细,冷树雪中高。谁见干霄后,枝飘白鹤毛。

()

金张许史竞东风,魏紫姚黄醉眼中。宾客贵人吾不预,独将清韵照禅宫。

()

稽首叩微妙,下笔书符若风雨。又复沃之琼丘泉,过口腹肠如火煮。

临行戒以食腥秽,转首蘧然成栩栩。吾闻有梦皆想成,此梦怪奇非想取。

()
溪溪绿树间红花,道是桃源是若耶。
西近青山东近郭,白云低处是君家。
()

渭南兵火照城山,十八盘西探马还。
似倚燕支好颜色,秋风欲向妙娥关。

()
小舟何处问通津,二月东湖柳色新。
老向天涯频见画,一枝曾折送行人。
()

初更催县鼓,倒履迓仙槎。细雨销红烛,连床语白沙。

()
草色将寒上客衣,柔情只了得花飞。
湘帘不隔社公雨,百姓人家燕未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