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襄阳従事李友谅归钱塘。宋代。苏轼。居杭积五岁,自意本杭人。故山归无家,欲卜西湖邻。良田不难买,静士谁当亲。髯张既超然,老潜亦绝伦。李子冰玉姿,文行两清淳。归従三人游,便足了此身。公堤不改作,姥岭行开新。幽梦随子去,松花落衣巾。
《送襄阳从事李友谅归钱塘》是苏轼的一首诗,描述了苏轼在杭州居住期间与李友谅一同游览西湖的情景,并送别他返回襄阳的情景。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居住在杭州已经有五年,
本以为自己是杭州人。
如今故乡已无家可归,
打算在西湖附近安家。
买一块好田地并不难,
但找到一位宁静的士人做邻居却不容易。
髯张(指李友谅)既然超然物外,
老潜(指苏轼)也非同凡响。
李友谅有着冰玉般的仪态,
他的文才和行为都纯朴清雅。
他回去后我将与他一同游玩,
这样一生就足够了。
公堤也不会改变,
姥岭也将开辟新景。
我将随着李友谅去往幽梦之地,
松花将会洒在我的衣巾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苏轼和李友谅在杭州的离别为主题,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和对友谅的赞美。首先,苏轼自称已经在杭州居住了五年,认为自己已经是杭州人,但故乡已经无家可归,打算在西湖附近安家。这表明苏轼对杭州的归属感和留恋之情。
接下来,苏轼提到了买田和找邻居的难题。他认为买好田地并不难,但找到一位宁静的士人做邻居却不容易。这里暗指李友谅,将他描述为一个超然物外的人,与苏轼自己的境遇相似。苏轼赞美友谅的仪态冰玉般,文行清雅纯朴。
最后,苏轼表达了与友谅一起游玩的愿望,并描述了一些景点,如公堤和姥岭,并暗示了自己将随友谅去往幽梦之地,松花将洒在衣巾上,寓意着友谅的离去带给他的思念和回忆。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描绘了苏轼与友谅在杭州的情景和情感,同时也展示了苏轼对友谅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诗中融入了对离别和友情的深情表达,展示了苏轼对人情世故的独特洞察和细腻感悟。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赠崇教寺颜上人。宋代。洪适。禅窟夸金碧,经行失旧踪。钟声穿茂竹,辙迹荫长松。远到水常莹,前陈山更重。勤勤紫藤杖,一览为从容。
减字木兰花 其二 咏梅。宋代。廖行之。应是南枝向暖。那更青春未晚。竹外见红腮,芳意与香撩乱。肠断。肠断。无奈东风独占。
杨州得小孙潘少承椷诗寄贺喜而有作。明代。欧大任。五年奔走客燕都,老作江阳一腐儒。忆母家园惭负米,抱孙官舍喜悬弧。旧书颇解藏三箧,清酒谁能送百壶。惟有故人诒秀句,独留明月似秦珠。
送令狐相公赴太原。唐代。白居易。六纛双旌万铁衣,并汾旧路满光辉。青衫书记何年去,红旆将军昨日归。诗作马蹄随笔走,猎酣鹰翅伴觥飞。此都莫作多时计,再为苍生入紫微。
哭陈太仆。清代。顾炎武。陈君鼌贾才,文采华王国。早读兵家流,千古在胸臆。初仕越州理,一矢下山贼。南渡侍省垣,上疏亦切直。告归松江上,歘见胡马逼。拜表至行朝,愿请三吴敕。诏使护诸将,加以太仆职。遂与章邯书,资其反正力。几事一不中,反覆天地黑。呜呼君盛年,海内半相识。魏齐亡命时,信陵有难色。事急始见求,栖身各荆棘。君来别浦南,我去荒山北。柴门日夜扃,有妇当机织。未知客何人,仓卒具粝食。一宿遂登舟,徘徊玉山侧。有翼不高飞,终为罻罗得。耻污东支刀,竟从彭咸则。尚愧虞卿心,负此一悽恻。复多季布柔,晦迹能自匿。酹酒作哀辞,悲来气哽塞。
失题。金朝。王明伯。钓鳌公子铁心胸,兴在三山碧海东。千尺云帆己高揭,不知何日得秋风。
幽事。宋代。陆游。老夫病起日支离,幽事关心只自知。社近邻翁馈新酿,客归童子拾残棋。功名已付来生了,笔墨尤非晚岁宜。余习可怜除未尽,移花引水伴儿嬉。
僧房 其二。宋代。韩淲。僧床午睡梦初成,展转轻安分外清。搔首起来神观定,一窗山影正虚明。
幽怀(四首)。明代。李东阳。雨深门巷半苍苔,十日幽怀郁未开。刚道官闲忙又惜,偶教身健病还来。酒杯尚籍驱除力,诗债惭非应答才。犹有旧堂堪系马,水边鸥鹭莫惊猜。¤
题云石深趣堂。宋代。陈宓。广文官舍先无尘,谁着岚光几上陈。个里尽消三伏暑,胸中长作四时春。不因泉石耽成癖,那褒箪瓢味更真。顾我年来羁吏鞅,清闲羞见读书人。
代友赠人。明代。何巩道。村家忽见野花开,几度微风拂草来。红泪暗添帘外雨,玉浆亲乞手中杯。难教明月光长在,却恨秋波去不回。自失武陵无路到,一生心事化秦灰。
初秋 其二。明代。王夫之。夕绮摇虹影,疏云上碧波。中宵动雷雨,斜月半星河。世事残书耐,吾生睡眼过。青枫无限叶,珍重响危柯。
汪发强中见遗佳篇笔势高妙且从仆求诗以归辄。宋代。毛滂。落落湖边松,济济松下风。冷然入君怀,萧飒诗脾中。清露泻笔端,一扫浮埃空。以遗愚参军,仅免按剑凶。三年耳目昏,此语岂易逢。亦岂务炳粮,邂逅乃自王。归囊一钱尽,足用仍三冬。他年太羹熟,宁俟盐酷供。
山堂积翠。明代。严而舒。轩豁岩西一草堂,窗虚四望海天长。红蕖出水争榴火,绿柳含烟并竹苍。客拥寒炉霜气减,雁来阳月菊花忙。因时正好开吟社,半作诗狂半酒狂。
送邓玄度给谏出佥楚宪。明代。卢龙云。几烦封事达明光,请剑还期出尚方。祇信臣衷元粹白,难符众论不雌黄。君门渐远恩非薄,宪府新开画自长。岂为食鱼思建业,将同回雁起衡阳。
颂证道歌·证道歌。宋代。释印肃。几回生,几回死,汩没海中如泡子。猛风击浪了无休,风静源平非我所。
和陈郎中时举清夜不寐。宋代。陈杰。四檐残溜杂风铃,长夜遥空候启明。绿鬓望郎犹不寐,白头遗老得无情。几时画角吹愁彻,何处黄粱做梦成。一笑诗来扶杖起,满湖烟霁晓寒轻。
圭峰溪居寄怀韦曲曹秀才。唐代。李洞。南北飞山雪,万片寄相思。东西曲流水,千声泻别离。巴猿学导引,陇鸟解吟诗。翻羡家林赏,世人那得知。
以爱汝玉山草堂静七字分韵诗成者五人 得草。明代。顾晋。客从桃源游,爱此玉山好。清文引佳酌,玄览穷幽讨。流莺答新歌,飞花落纤缟。分坐有杂英,醉眠无芳草。
早春雪中闻莺。唐代。韩愈。朝莺雪里新,雪树眼前春。带涩先迎气,侵寒已报人。共矜初听早,谁贵后闻频。暂啭那成曲,孤鸣岂及辰。风霜徒自保,桃李讵相亲。寄谢幽栖友,辛勤不为身。
同乡杨太宰吾宗少廷尉路户部沈比部袁参军王司训会饮赵中贵园亭分韵得风字。明代。王世贞。楼倚仍吾土,筵开傍帝宫。莺花二月半,虾菜一尊同。获侍关西震,叨为吴下蒙。吾家阿咸辈,大有竹林风。
自述 其一。元代。朱希晦。吾闻汉中郎,琴斲焦桐尾。縆以朱丝绳,遗音中宫徵。上弦操白雪,下弦弹绿水。世无赏音人,谁能一倾耳。
南湖二亭落成各书长句一首。宋代。张镃。望处阴云纵复横,落梅那更两关情。清愁入梦时飞蝶,远树和烟欲啭莺。多病半春诗债满,经旬无客酒缘轻。湖亭记取初成日,正是菖蒲斫水生。
怀扬通州。宋代。文天祥。范叔西来变姓名,绨袍曾感故人情。而今未识春风面,倾盖江湖话一生。
赠北磴和尚。明代。怀海。橘州骨冷不容呼,正始遗音扫地无。一代文章归北涧,十年梵语落西湖。人皆去献辽东豕,我独来看屋上乌。春尽闭门无恙否,杨花飞作雪模糊。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惟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郑庄公戒饬守臣。先秦。左丘明。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惟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序民人 一作:序人民)
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三首。宋代。杨万里。仰枕糟丘俯墨池,左提大剑右毛锥。朝兰夕菊都餐却,更斫生柴烂煮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