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四首

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四首朗读

《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四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陂水初含晓渌,
稻花半作秋香。
皂盖却迎朝日,
红云正绕宫墙。

诗意:
这首诗是苏轼在奉敕祭祀西太一和韩川时创作的。诗中描绘了清晨的景色和祭祀仪式的氛围。诗人以简洁的笔墨,表达了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传统的敬仰。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短而精确的描写,展现了清晨的宁静和祭祀仪式的庄严。以下是对诗中每个句子的解析:

1. "陂水初含晓渌":诗人用几个简单的字眼,描绘了清晨的景色。"陂水"指的是陂塘中的水,"初含晓渌"则形容水面上刚刚泛起的微光,意味着夜晚刚刚过去,清晨的曙光即将到来。

2. "稻花半作秋香":这句描述了稻田中的景象,稻花已经开放了一半,散发出淡淡的秋香。这里的"秋香"指的是稻谷成熟的香味,也表达了秋季的氛围。

3. "皂盖却迎朝日":皂盖指的是祭祀所使用的神轿,这里形容神轿迎接朝阳的初升。皂盖却迎朝日,表达了祭祀仪式的庄严和神圣。

4. "红云正绕宫墙":红云环绕着宫墙,描绘了朝阳初升时的美景。红云象征着朝阳的初霞,也暗示了皇宫中举行祭祀的场景。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景色和祭祀仪式的赞美之情,展现了苏轼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历史仪式的重视。通过对清晨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静谧与庄严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一种神圣的气息。这首诗词融合了自然景色和文化仪式,展示了苏轼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达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终过元朝欲首春,条风先度海东门。
寒凝一雨成飞雪,泰长三阳应上坤。
疵沴渐消和气满,咏歌频发味言温。
人情共喜年光好,不向樽前未易论。
()

客路过莘野,孤村落日低。荒田多白卤,矮屋尽黄泥。

饥下呼群雀,寒栖上距鸡。萧条民业少,生计悯苍黎。

()

萧骚叶满窗,枫落话吴江。坐久枯兰烬,言深倒酒缸。

寒泉鸣废圃,邻月影高幢。碧楯方塘曲,昂藏老鹤双。

()

扁舟欲向山阴去,端为林泉作此行。不独卷中携栗里,还于句里得渊明。

()

两公俱古佛,遗迹在新亭。塔寺疑神造,山川本地灵。

峰秋阳雁断,潭暮雨龙腥。老宿忘言久,閒抛案上经。

()

悠悠涂可极。
别促怨会长。
衔思恋行迈。

()

每从山水忆音徽,遗逸如君世所稀。松叶春庭听鹤唳,荻花秋水钓鲈归。

采芝自分随黄绮,补衮人争逊白衣。两奉徵书浑不起,冥冥谁不羡鸿飞。

()
合儿幽静处,围炉面小窗。
好是斗头儿坐,梅烟炷、返魂香。
对火怯夜冷,猛饮消漏长。
饮罢且收拾睡,斜月照、满帘霜。
()

故家乔木老盘根,苍翠离离庇后昆。自是勺轩有贤嗣,不徒延庆得文孙。

祖宗种德源流远,子弟联芳道义敦。伫看润园荣草木,再游佳胜倒清樽。

()

罢游因晚兴,花坞得秋颜。霜叶红相胜,云林绿未删。

较山微绮丽,踞野亦深閒。夕照寒峰外,何人此未还。

()
一掌巍然占碧巅,分明高举欲擎天。
升沉尽待招携力,指点都归造化权。
好与清霄扶日月,莫留寒嶂弄云烟。
不知千古兴亡事,屈指而今是几年。
()

昔往学道时,踪迹亦难寻。东到日出界,树木郁郁深。

南到阎浮提,大火烧我身。西到俱地

()
郁达夫
自剔银灯照酒卮,旗亭风月惹相思。
忍抛白首名山约,来谱黄衫小玉词。
南国固多红豆子,沈园差似习家池。
山公大醉高阳日,可是伤春为柳枝。
()
海静天高景气殊,鲸睛失彩蚌潜珠。
不知今夜越台上,望见瀛洲方丈无。
()

一士真能重本朝,中原劲敌是天骄。无情石却登三品,不念忠贤屈下僚。

()

献岁发春阳,青炜焕城邑。群公三朝暇,冠盖如云集。

主人高阳老,馔客素丰给。开门陈壶觞,从使来者入。

()

援琴兼爱竹,遥夜在湘沅。鹤舞月将下,乌啼霜正繁。

乱流喧橘岸,飞雪暗荆门。佐郡无辞屈,其如相府恩。

()
壮游车辙遍天涯,晚落农桑不自知。
许国虽坚身遽老,读书未倦眼先衰。
云深岭路樵归晚,雨细江亭渡发迟。
一事犹堪慰孤寂,锦囊倾倒有新诗。
()

映窗孤桂非手植,子落月中闻落时。

仙客此时头不白,看来看去有枯枝。

()

每念山东友,惟看海上云。几人仍绿鬓,万里寄回文。

霜木垂垂下,风花故故分。直须连夜饮,莫使百忧纷。

()

绰约风姿云雾衣,波心新月映明辉。
更深折得清香去,烟霭不知何处归。

()
美人{左女右便}娟隔秋江,翠罗织裳楸叶光。
醉香艳粉凋斜阳,更使诗人感杏殤。
()

不知何世界,有处似南朝。石路无人扫,松门被火烧。

断幡犹挂刹,故板尚支桥。数卷残经在,多年字欲销。

()
注易笺诗解鲁论,一帆径度浴沂天。
无端又被湘累唤,去看西川竞渡船。
()

干戈丛里过壬辰,原上累累冢墓新。寒食清明几家哭,问来都是陈亡人。

()

堂有期颐母,天涯事远游。
人生归养乐,薄宦一萍浮。

()

茫茫坤载,粤惟太宁。资生光大,品物流形。瞻言汾曲,允宅神灵。

圣皇躬享,明德惟馨。

()

他日维桢干,明时悬镆铘。江山遥去国,妻子独还家。

离别无嫌远,沉浮勿强嗟。南登有词赋,知尔吊长沙。

()
石榴裙束纤腰袅。
金莲稳衬弓靴小。
娇騃□羞人。
伞低遮半身。
()

九日重登卧月台,西风愁对菊花开。空闻玉女宾云曲,不见铜仙白露杯。

葛井丹成龙自化,枫江霜冷雁空哀。杜陵老去多诗兴,不待尊前急雨催。

()

一枝香雪倚东阑,开过清明半已残。若到东风无几日,凋零也作盛时看。

()

迢然影事未能忘,郑重停车问草堂。借箸漫言山聚米,引杯兼笑海生桑。

秦关鹿走当年火,吴苑乌啼此夜霜。指点旧京愁历历,为公枨触恨偏长。

()
祀惟古典,食乃民天。
歆兹洁祀,以应祈年。
()
小溪一曲绕山绿,虎绕龙蟠记丹熟。
空想云軿佩玉鸣,夜深屋角风吹竹。
()
不分委沟壑,上林安一枝。
官随年少后,拙负故人知。
彝鼎终难就,箪瓢定不辞。
故园方苦乱,去采羽山芝。
()
近说阮生病,将无鸡骨妨。
贫家移二室,奇字检三仓。
相别已经岁,得诗凡几囊。
报君张武仲,革履学胡装。
()
衲僧公验,突出难辨。
手眼通身,只得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