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四首。宋代。苏轼。陂水初含晓渌,稻花半作秋香。皂盖却迎朝日,红云正绕宫墙。
《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四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陂水初含晓渌,
稻花半作秋香。
皂盖却迎朝日,
红云正绕宫墙。
诗意:
这首诗是苏轼在奉敕祭祀西太一和韩川时创作的。诗中描绘了清晨的景色和祭祀仪式的氛围。诗人以简洁的笔墨,表达了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传统的敬仰。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短而精确的描写,展现了清晨的宁静和祭祀仪式的庄严。以下是对诗中每个句子的解析:
1. "陂水初含晓渌":诗人用几个简单的字眼,描绘了清晨的景色。"陂水"指的是陂塘中的水,"初含晓渌"则形容水面上刚刚泛起的微光,意味着夜晚刚刚过去,清晨的曙光即将到来。
2. "稻花半作秋香":这句描述了稻田中的景象,稻花已经开放了一半,散发出淡淡的秋香。这里的"秋香"指的是稻谷成熟的香味,也表达了秋季的氛围。
3. "皂盖却迎朝日":皂盖指的是祭祀所使用的神轿,这里形容神轿迎接朝阳的初升。皂盖却迎朝日,表达了祭祀仪式的庄严和神圣。
4. "红云正绕宫墙":红云环绕着宫墙,描绘了朝阳初升时的美景。红云象征着朝阳的初霞,也暗示了皇宫中举行祭祀的场景。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景色和祭祀仪式的赞美之情,展现了苏轼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历史仪式的重视。通过对清晨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静谧与庄严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一种神圣的气息。这首诗词融合了自然景色和文化仪式,展示了苏轼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达能力。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次韵祷雪有感。宋代。苏颂。终过元朝欲首春,条风先度海东门。寒凝一雨成飞雪,泰长三阳应上坤。疵沴渐消和气满,咏歌频发味言温。人情共喜年光好,不向樽前未易论。
莘县途次。清代。李长霞。客路过莘野,孤村落日低。荒田多白卤,矮屋尽黄泥。饥下呼群雀,寒栖上距鸡。萧条民业少,生计悯苍黎。
夜话清梵阁限韵。明代。袁宏道。萧骚叶满窗,枫落话吴江。坐久枯兰烬,言深倒酒缸。寒泉鸣废圃,邻月影高幢。碧楯方塘曲,昂藏老鹤双。
题叶硕父画卷二首 其一。宋代。陈克。扁舟欲向山阴去,端为林泉作此行。不独卷中携栗里,还于句里得渊明。
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为梓上人赋 其十二 目云亭。元代。张翥。两公俱古佛,遗迹在新亭。塔寺疑神造,山川本地灵。峰秋阳雁断,潭暮雨龙腥。老宿忘言久,閒抛案上经。
答兄平原诗。魏晋。陆云。悠悠涂可极。别促怨会长。衔思恋行迈。兴言在临觞。南津有绝济。北渚无河梁。神往同逝感。形留悲参商。衡轨若殊迹。牵牛非服箱。
赠陈眉公。唐代。李贞。每从山水忆音徽,遗逸如君世所稀。松叶春庭听鹤唳,荻花秋水钓鲈归。采芝自分随黄绮,补衮人争逊白衣。两奉徵书浑不起,冥冥谁不羡鸿飞。
霜天晓角。宋代。赵长卿。合儿幽静处,围炉面小窗。好是斗头儿坐,梅烟炷、返魂香。对火怯夜冷,猛饮消漏长。饮罢且收拾睡,斜月照、满帘霜。
故家乔木老盘根,苍翠离离庇后昆。自是勺轩有贤嗣,不徒延庆得文孙。
祖宗种德源流远,子弟联芳道义敦。伫看润园荣草木,再游佳胜倒清樽。
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 其十九 章先生孙宜。清代。祝廷华。故家乔木老盘根,苍翠离离庇后昆。自是勺轩有贤嗣,不徒延庆得文孙。祖宗种德源流远,子弟联芳道义敦。伫看润园荣草木,再游佳胜倒清樽。
万庄稍憩。明代。郭之奇。罢游因晚兴,花坞得秋颜。霜叶红相胜,云林绿未删。较山微绮丽,踞野亦深閒。夕照寒峰外,何人此未还。
甲子春趋太学过华山赋仙掌峰。宋代。李新。一掌巍然占碧巅,分明高举欲擎天。升沉尽待招携力,指点都归造化权。好与清霄扶日月,莫留寒嶂弄云烟。不知千古兴亡事,屈指而今是几年。
尹喜哀叹五首 其五。清代。佚名。昔往学道时,踪迹亦难寻。东到日出界,树木郁郁深。南到阎浮提,大火烧我身。西到俱地
南天酒楼饯别王映霞。。郁达夫。自剔银灯照酒卮,旗亭风月惹相思。忍抛白首名山约,来谱黄衫小玉词。南国固多红豆子,沈园差似习家池。山公大醉高阳日,可是伤春为柳枝。
中秋寄南海梁侍御。唐代。李群玉。海静天高景气殊,鲸睛失彩蚌潜珠。不知今夜越台上,望见瀛洲方丈无。
三品石。宋代。曾极。一士真能重本朝,中原劲敌是天骄。无情石却登三品,不念忠贤屈下僚。
正月四日燕饮江氏。宋代。刘攽。献岁发春阳,青炜焕城邑。群公三朝暇,冠盖如云集。主人高阳老,馔客素丰给。开门陈壶觞,从使来者入。春盘具柔蔬,香稻进玉粒。高谈剧倾波,纵饮甚啜汁。战棋效军实,度曲俪风什。欢穷罍不空,顾惜驰景急。东风卷初雨,泱漭天地湿。震雷动龙蛇,稍复离幽蛰。而我独何为,无闻既三十。人生行乐尔,身外非所及。
送从兄赴洪州别驾兄善琴。唐代。李端。援琴兼爱竹,遥夜在湘沅。鹤舞月将下,乌啼霜正繁。乱流喧橘岸,飞雪暗荆门。佐郡无辞屈,其如相府恩。
晚兴。宋代。陆游。壮游车辙遍天涯,晚落农桑不自知。许国虽坚身遽老,读书未倦眼先衰。云深岭路樵归晚,雨细江亭渡发迟。一事犹堪慰孤寂,锦囊倾倒有新诗。
题黄山人庭前孤桂。唐代。方干。映窗孤桂非手植,子落月中闻落时。仙客此时头不白,看来看去有枯枝。
延卿将之广东招同诸子集于其家次何氏山林十首 其九。清代。范当世。每念山东友,惟看海上云。几人仍绿鬓,万里寄回文。霜木垂垂下,风花故故分。直须连夜饮,莫使百忧纷。
题凌波采莲图。宋代。杨冠卿。绰约风姿云雾衣,波心新月映明辉。更深折得清香去,烟霭不知何处归。
木芙蓉。宋代。姜特立。美人{左女右便}娟隔秋江,翠罗织裳楸叶光。醉香艳粉凋斜阳,更使诗人感杏殤。
经废寺(前半首一本作五言绝句)。唐代。顾况。不知何世界,有处似南朝。石路无人扫,松门被火烧。断幡犹挂刹,故板尚支桥。数卷残经在,多年字欲销。
戏跋朱元晦楚辞解二首。宋代。杨万里。注易笺诗解鲁论,一帆径度浴沂天。无端又被湘累唤,去看西川竞渡船。
登北邙山二首 其一。元代。杨果。干戈丛里过壬辰,原上累累冢墓新。寒食清明几家哭,问来都是陈亡人。
汾阴十首 其一 降神用《靖安》。。宋代。郊庙朝会歌辞。茫茫坤载,粤惟太宁。资生光大,品物流形。瞻言汾曲,允宅神灵。圣皇躬享,明德惟馨。
送张瑶贬五谿尉。唐代。高适。他日维桢干,明时悬镆铘。江山遥去国,妻子独还家。离别无嫌远,沉浮勿强嗟。南登有词赋,知尔吊长沙。
菩萨蛮。宋代。卢炳。石榴裙束纤腰袅。金莲稳衬弓靴小。娇騃□羞人。伞低遮半身。恩情如纸薄。方信当初错。邂逅苦匆匆。还疑是梦中。
九日西山燕集次靖之韵追怀虚白高士。明代。蓝仁。九日重登卧月台,西风愁对菊花开。空闻玉女宾云曲,不见铜仙白露杯。葛井丹成龙自化,枫江霜冷雁空哀。杜陵老去多诗兴,不待尊前急雨催。
次韵看花四首 其二。元代。徐贲。一枝香雪倚东阑,开过清明半已残。若到东风无几日,凋零也作盛时看。
迢然影事未能忘,郑重停车问草堂。借箸漫言山聚米,引杯兼笑海生桑。
秦关鹿走当年火,吴苑乌啼此夜霜。指点旧京愁历历,为公枨触恨偏长。
梅村先生枉驾相访,酒间商榷绥寇纪略,有感赋此。清代。钱曾。迢然影事未能忘,郑重停车问草堂。借箸漫言山聚米,引杯兼笑海生桑。秦关鹿走当年火,吴苑乌啼此夜霜。指点旧京愁历历,为公枨触恨偏长。
黄岩黄宗贤为余筑室羽山招与共学方有心事未。明代。郑善夫。不分委沟壑,上林安一枝。官随年少后,拙负故人知。彝鼎终难就,箪瓢定不辞。故园方苦乱,去采羽山芝。
正月三十日作三首(万历庚申)。明代。王惟俭。近说阮生病,将无鸡骨妨。贫家移二室,奇字检三仓。相别已经岁,得诗凡几囊。报君张武仲,革履学胡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