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蚕市。宋代。苏轼。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千人耕种万人食,一年辛苦一春闲。闲时尚以蚕为市,共忘辛苦逐欣欢。去年霜降斫秋荻,今年箔积如连山。破瓢为轮土为釜,争买不翅金与纨。忆昔与子皆童aa3,年年废书走市观。市人争夸斗巧智,野人喑哑遭欺谩。诗来使我感旧事,不悲去国悲流年。
《和子由蚕市》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蜀人衣食常苦艰,
蜀人游乐不知还。
千人耕种万人食,
一年辛苦一春闲。
闲时尚以蚕为市,
共忘辛苦逐欣欢。
去年霜降斫秋荻,
今年箔积如连山。
破瓢为轮土为釜,
争买不翅金与纨。
忆昔与子皆童心,
年年废书走市观。
市人争夸斗巧智,
野人喑哑遭欺谩。
诗来使我感旧事,
不悲去国悲流年。
译文:
蜀地的人们衣食常受困苦,
他们忘却了繁忙的游乐时光。
千人耕种以供万人食用,
一年中辛勤耕作只有一春闲逸。
闲暇时,人们热衷于养蚕贩卖,
共同忘却劳苦,追求欢愉。
去年霜降时割下秋荻,
今年垛积的稻谷堆如连绵山峦。
破瓢为车轮,土为釜,
争相购买金丝绣品。
回忆起与朋友们童年时光,
每年都废书追逐市场的景象。
城市人争相夸耀巧妙智慧,
乡野人却默默遭受欺辱和讥讽。
这首诗让我感慨往事,
不是为离国而悲伤,而是为流逝的时光感到悲怆。
诗意和赏析:
《和子由蚕市》以描写蜀地人民的生活为主题,展现了他们艰辛努力的一面以及闲暇时对欢愉的追求。诗中描述了蜀地人们忘记辛苦,投身于蚕丝市场的场景,蚕丝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苏轼通过对比蚕市与耕种的对照,表达了人们在辛劳与闲暇之间的追求和生活的复杂性。
诗中还描绘了蜀地城乡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城市人在夸耀自己的智慧和巧妙时,乡野人却默默忍受着欺凌和嘲笑。这种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性。
整首诗以苏轼的个人感慨和回忆为线索,通过描绘蜀地人民的生活来表达对往事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悲伤。诗人以自己的情感和视角为基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手法,展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折射出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江月五首(并引)。宋代。苏轼。岭南气候不常。吾尝云: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不须以日月为断也。今岁九月,残暑方退,既望之后,月出愈迟。予尝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杜子美云: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此殆古今绝唱也。因其句作五首,仍以“残夜水明楼”为韵。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冰轮横海阔,香雾入楼寒。停鞭且莫上,照我一杯残。二更山吐月,幽人方独夜。可怜人与月,夜夜江楼下。风枝夕未停。露草不可籍。归来掩关卧,唧唧虫夜话。三更山吐月,栖鸟亦惊起。起寻梦中游,清绝正如此。驱云扫众宿,俯仰迷空水。幸可饮我牛,不须违洗耳。四更山吐月,皎皎为谁明。幽人赴我约,坐待玉绳横。野桥多断板,山寺有微行。今夕定何夕,梦中游化城。五更山吐月,窗迥室幽幽。玉钩还挂户,江练却明楼。星河澹欲晓,鼓角冷知秋。不眠翻五咏,清切变蛮讴。
赵氏一瓢春轩。明代。袁华。斋居如壶,迥非人间。傲睨太虚,心超古先。霁月光风,湛然天真。维赵颜子,一瓢之春。
送吴秀才赴举。宋代。林逋。一战词场定策勋,麻衣西笑仕纷纷。风神已负青云气,艺业兼携白地文。辇下春华期纵辔,野中林色惜离群。明年新榜看看见,第甲嘉名且认君。
秋晓。清代。缪公恩。峭寒入夜逼窗纱,敲彻晨钟静不哗。老树迷离横瘦影,半天残月听啼鸦。
次韵广文贺太守祈雨感应。宋代。许及之。天上为霖正玉衡,农家占雨验书檠。黄堂恳恻烦精祷,绿野欢呼得遍耕。束晰未游犹要雨,苏端好过莫教晴。广文饭足浑閒事,吉语时闻更动情。
梅六首 其五。宋代。谢逸。杨花榆荚风流浅,秾李夭桃气味凡。只有寒香无俗韵,不烦吹笛恼掺掺。
赠州守。宋代。吴芾。天赋奇才属意深,一时人望冠儒林。文章世有中和气,政术家传清白箴。屏翰岂能淹大手,江山聊助发高吟。寒梅已有调羹意,寿斚何妨且满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