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

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朗读

《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孤臣南游堕黄菅,
君亦何事来牧蛮。
舣舟蜑户龙冈窟,
置酒椰叶桄榔间。

独自一人南下旅行,迷失在茂密的黄菅草中,
你又何故来到这里放牧蛮荒之地。
乘坐小船,停泊在龙冈洞窟,
摆下酒宴,在椰子树叶和桄榔之间。

高谈已笑衰语陋,
杰句尤觉清诗孱。
博罗小县僧舍古,
我不忍去君忘还。

高谈之辞已经消失,笑语变得平淡,
杰出的诗句也变得平庸。
博罗是一个古老的小县城,僧舍仍存,
我不忍心离开,让你忘记彼此。

君应回望秦与楚,
梦涉汉水愁秦关。
我亦坐念高安客,
神游黄?参洞山。

你应该回头望望秦地和楚地,
在梦中穿过汉水,忧心忡忡地过秦关。
我也坐在这里思念着高安的客人,
精神飘游在黄山和参洞之间。

何时旷荡洗瑕垢,
与君归驾相追攀。
梨花寒食隔江路,
两山遥对双烟鬟。

何时才能摆脱尘世的污垢,
与你一同回归,相互追寻。
梨花开放时的寒食节隔着江河,
两座山峰对峙,烟雾缭绕。

归耕不用一钱物,
惟要两脚飞孱颜。
玉床丹镞记分我,
助我金鼎光斓斑。

回归农耕不需要财富,
只希望双脚轻盈,容颜年轻。
玉床和红镞记载着我的成就,
辅助着我炼制金鼎,让它闪耀光彩。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正辅表兄的离别之情。诗中描绘了自己南游时的孤独和迷茫,表达了对表兄来到这个荒凉之地的疑惑和不舍之情。诗人与表兄一同回顾了过去的岁月和共同的梦想,思念着对方的归来。诗中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写,通过梨花、江路和山峰的意象,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归耕生活和内心追求的渴望,以及对自己才华和成就的自豪。

整体上,这首诗词充满了离别、思念和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简朴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尘事惜萦牵。再到花时又一年。佳会自应多韵事,相连。

遮莫红妆绿柳边。

()

先朝亦复愁元昊,臣子何人似范公。巳见干戈缠海内,尚留冠佩托江东。

含霜晚穗遗田里,噪日寒禽古庙中。吾欲与公筹大事,到今忧乐恐无穷。

()

路问桃花源,遥指白马渡。晻蔼云气深,秦人从此去。

秦人去千载,白云长自护。何年灵境开,花源忽呈露。

()

此游好补前游罅,挥手云声浩不闻。两度山灵濡笔记,钱塘君访洞庭君。

()

一痕轻软,受尽日沈沈,禅榻香满。别样珑松,小擘露华犹泫。

斜挑玉柱停匀,握处兜罗难辨。幽佳地,龙涎罢烧,银叶微暖。

()

脉脉清渠绕舍流,移床就柳坐溪头。镜涵霁影浮斜日,波映寒光报早秋。

村畔砧声听渐暝,林端蝉翼噪逾幽。此中偃息容疏懒,底用乘槎海上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