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留金山两日

大风留金山两日朗读

《大风留金山两日》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大风来袭时金山的景象和人们的反应。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塔上一铃独自语,
明日颠风当断渡。
朝来白浪打苍崖,
倒射轩窗作飞雨。
龙骧万斛不敢过,
渔舟一叶従掀舞。
细思城市有底忙,
却笑蛟龙为谁怒。
无事久留童仆怪,
此风聊得妻孥忏。
灊山道人独何事,
半夜不眠听粥鼓。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大风来临时金山的景象,以及人们对风的反应和思考。诗中通过描写风的力量和独特的形象,表达了风的威力和人们对其的敬畏。诗人通过对风景的描绘,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笔触展现了风的威力和金山的景象。首句“塔上一铃独自语”,通过塔上的铃声传达了风的来临,预示着明天将会有一场狂风暴雨。接着,诗人描绘了朝阳下白浪拍打苍崖的场景,形象生动。第四句“倒射轩窗作飞雨”,通过对风雨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风势之大。接下来,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将龙和渔舟进行对比,表达了对风势的敬畏和对渔舟勇敢面对风浪的赞赏。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而思考城市的繁忙和人们对风的态度。他认为人们对于风的威力不够重视,反而嘲笑那些因风而怒的人。接着,诗人以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了自己和城市中的童仆对于风的态度,以及风对于家庭生活的影响。最后两句,“灊山道人独何事,半夜不眠听粥鼓”,描绘了一个道士在深夜中听着粥鼓声,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和遐想。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描写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展现了风的力量和金山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和人们态度的思考。这首诗词具有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度思考的内涵,是宋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矫矫鹤盘空,{左口中邕右隹}{左口中邕右隹}雁鸣旭。
过雨沐遥岑,一日浣尘俗。
久欲抱琴书,栖霞潄澄绿。
刘安鸡犬仙,世岂夫其术。
()

寂寂朱葵着意栽,相投情景自徘徊。每因擎露含珠泣,恐误倾阳带晓开。

疏影风移摇夜月,晴烟云拥覆西台。幽香暗度重华殿,时有游蜂送雨来。

()
停云,思亲友也。
罇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

剧孟不知名,千金买宝剑。出入平津邸,自言娇且艳。

()

千花百蕊一园春,花落金闺亦落尘。嫁尔呼韩汉天小,赎归蔡琰汉何人。

()

布袖龙钟两眼尘,丹诚如旧白头新。暮云西畔犹怀汉,晓日东边才是秦。

酒贱不妨连夜醉,花繁长发四时春。花繁酒贱无佳思,谁念天涯万里人。

()

轻装才卸梅花里,匆匆带春归去。妓馆笼灯,僧畦斸笋,招尽西湖鸥鹭。

青溪梦雨。苦夜夜催人,挂帆南浦。未了游情,更寻鸳水旧吟侣。

()

名山标勾曲,秀岭蔚层云。层云散浩彩,中有三茅君。

度世三千秋,流芳浩无垠。丹光耀朱阳,琴心传玉文。

()

秦女卷衣咸阳宫,兰烟桂霰茱萸芳。泥金烂烂辉五綵,新衣新赐苏合房。

朝拥群仙行,羲和御车驾飞龙。暮从天女游,月中吹笙凤鸣空。

()

谁无胸次著林丘,脚底黄尘到白头。不羡雪溪成卜筑,羡他卜筑备归休。

()

别公知阅几桑阴,玉笋山中旧隐寻。
郾暮联镳来自旧,泾舟共楫继由今。
一门翁季芝兰味,四海弟兄金石心。

()

笑玉女兮箭壶,轰丰隆兮鼓车。后蜚廉兮启途,驾屏翳兮游太虚。

麾冯夷兮与之俱,鞭海若兮叱天吴。掩归墟兮泄尾闾,㪺九江兮瓢五湖。

()
桂殿吹笙夜不归,苏仙诗板挂空悲。
世人舐鼎何须笑,犹胜先生梦石芝。
升降三田自有丹,浪寻盘鼎斸仙坛。
扣门倦客惟思睡,容膝庵中一枕安。
()
当年识君恨不早,丽句清高人缥缈。
有如商律变初秋,慢绿夭红俱一扫。
自亲兰杜袭馀芳,归爇寒炉陋昏枣。
乃知形骨纵龙钟,胜处精神不衰老。
()
霜日炫晴昼,意行春色随。
平林花淡淡,荒墅草离离。
竹径通幽处,山云薄暮时。
壶觞情未极,飞鞚返青丝。
()
三乡过日君年几,今日君年五十馀。
不独年催身亦变,校书郎变作尚书。
()

已观瑚琏登宗庙,未觉龙渊露颖铓。好看和风将瑞露,更飞紫电极青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