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天汉台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天汉台朗读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天汉台》是苏轼创作于宋代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漾水东流旧见经,
银潢左界上通灵。
此台试向天文觅,
阁道中间第几星。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名为"天汉台"的园池景观。诗人通过描绘水流、建筑和星辰来表达自己对这个园池的赞美和探索。诗人展示了对自然景观和天文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融合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笔触展示了他对园池景观的热爱和对天文现象的好奇心。以下是对每个句子的赏析:

1. "漾水东流旧见经":漾水指的是这个园池中的水流,东流表示水流向东流动。"旧见经"表明这个景观在以前就已经存在,并且是苏轼旧时所熟悉的。

2. "银潢左界上通灵":银潢是对水面光亮的形容,暗示着水面明亮如银。"左界上通灵"指的是园池的左边界,这里可能指的是园池中的一座建筑物。"通灵"可以理解为与神灵相通或有灵性。

3. "此台试向天文觅":诗人提到了一座名为"天汉台"的平台或建筑物。"试向天文觅"表明诗人在这个台上试图寻找或观察天文现象,可能包括星星和星座。

4. "阁道中间第几星":诗人在阁道中,也就是台上的过道中,试图辨认出第几颗星星。这句话表明诗人对星星的观察和记录,以及对天文知识的渴望。

整首诗词以简洁精炼的语言描绘了苏轼对园池景观和天文现象的热爱和好奇心。通过与自然和宇宙的互动,诗人展示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细腻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界的深层理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不浅停车兴,宁因恋浊醪。客颜回把袂,吾手任持螯。

十日市衣饮,千秋冠盖劳。北风寒赵瑟,明月隐吴刀。

()

西来异兽路应迷,金锁何年落此溪。
不比李侯心似水,归舟自掷石门西。

()

金丹换凡骨,诞幻若无实。如何杯杓间,乃有此乐国。

天生至神物,与世作酣适。岂曰无妙理,滉漾莫容诘。

()

乞我一枝筇,经行又别峰。水流仙界叶,风落化城钟。

锡去泉无恙,车行石有踪。却怜磨衲老,曾见两儒宗。

()

幂䍥湖云淡带烟,渔镫明灭大堤边。风声夜半幽篁里,疑是湘灵廿五弦。

()
吉祥亭下万年枝,看尽将开欲落时。
却是双红有深意,故留春色缓人思。
()

筑馆当阳月,驱车及上旬。盈分劝美酒,排旨聚佳宾。

阙里推高第,姬朝倚乱臣。全医参老手,驽驾望清尘。

()

谪宦滁上欲何为,唯把高闲度岁时。
费尽俸钱因合药,忙於公事是吟诗。
京中吏去慵传信,江外僧来与撰碑。

()

胡雁依朔风,群飞逐南翔。
游子方北征,朔风吹我裳。
揽辔望云间,夜色正苍苍。

()
赵某
许多清意思,都在此乡间。
有石半枕水,无窗不面山。
侵衣青霭润,拥钓白云閒。
未许嫌幽寂,古人曾闭关。
()

林下天书起遁逃,不堪移疾入尘劳。黄河近岸阴风急,

仙掌临关旭日高。行野众喧闻雁发,宿亭孤寂有狼嗥。

()

吴楚封疆接,东南泽国宽。江流秋日尽,山对暮云闲。

囊有离骚赋,头馀骑省斑。前秋聊把酒,一笑且开筵。

()
高亭春望思无穷,千里人烟指顾中。
比屋如云浓被野,颐颐醇俗乐时丰。
()
自饥犹可忍,民饥谁恻隐。
吾评首阳薇,不若石竺笋。
()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炉开小火深回暖,

沟引新流几曲声。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