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倅萧大夫借前韵见赠,复和答之,二首。宋代。苏轼。心闲诗自放,笔老语翻疏。赠我皆强韵,知君得异书。滔滔沮叟是,绰绰孟生余。一笑沧溟侧,应无愤可摅。
这首诗词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题为《广倅萧大夫借前韵见赠,复和答之,二首》。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心闲诗自放,笔老语翻疏。
赠我皆强韵,知君得异书。
滔滔沮叟是,绰绰孟生余。
一笑沧溟侧,应无愤可摅。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写给萧大夫的回赠诗,以对方所借用的前一首诗的韵脚作为创作的基础。苏轼表达了自己心境闲适,随心所欲地写诗,尽管年岁渐长,文字可能有些粗糙,但仍然能够表达意境。他称赞对方所赠诗句都使用了优美的韵脚,同时也表示知道对方得到了一本独特的书籍。诗中还提到了滔滔沮叟和绰绰孟生,暗示诗人对于人生的洞察和追求。最后一句表达了对于人世间的一切事物的豁达和不愤怒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自由自在的写作风格和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他以自己的心闲来写诗,表现了一种无拘束的创作状态。尽管他承认自己的笔已经老矣,语言也有些粗糙,但他仍然能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赞美对方所赠诗句中使用的韵脚,显示出对于优美的诗歌形式的欣赏和认可。诗中的滔滔沮叟和绰绰孟生是指具有智慧和学识的人,展示了苏轼对于知识和人生追求的态度。最后一句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态,表示对于世事的冷静和不受愤怒和困扰的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豁达自得的心态和对于诗歌创作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对于人生境界和智慧追求的思考。诗中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索。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题松溪渔隐图。明代。完璞琦公。我昔楚江上,钓船时往还。长歌送落日,濯足对青山。鱼游春草里,鸟去白云间。此意孰能解,忘言心自闲。
荥阳马氏二子。唐代。储光羲。圣君封太岳,十月建行旃。辇路开千里,寒云霁九天。故人多侍从,二子留伊川。河兖冰初合,关城月屡圆。暝过荥水上,闻说郑卿贤。材蔽行人右,名居东里先。制岩开别业,桑柘亦依然。待至金园侧,相将居一廛。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宋代。黄庭坚。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宋代。释祖钦。只此见闻非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岭梅破雪偷开眼,一点清香欲断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