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朗读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北方的客人南来,怎能称之为家?
醉眼望着参差的半月斜挂。
未来的岁月,若想认识吴姬的容颜,
只能在三更时分,手持蜡烛与这朵花对话。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在南方与北方客人相聚时的情景。苏轼将自己称为北方的客人,意味着他在南方是陌生的,没有家的归属感。他醉眼望着天空中那弯参差的半月,感叹自己身处陌生的环境中。在未来的日子里,若想认识南方的美女吴姬,他只能在深夜时分,手持蜡烛与梅花对话,抒发自己对南方生活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北方客人与南方环境的对比,表达了苏轼在南方的陌生感和思乡之情。诗中的"北客南来岂是家"一句,直接表达了苏轼在南方的陌生感,他并不认为南方是自己的家。"醉看参月半横斜"这句描绘了醉眼望着天空中斜挂的半月,突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迷茫。"他年欲识吴姬面,秉烛三更对此花"这两句表达了苏轼对南方美女吴姬的向往和思念,他希望能在深夜时分,手持蜡烛与梅花对话,寄托自己对南方生活和吴姬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南方生活的陌生感和思乡之情。他将自己比作北方客人,强调了自己在南方的陌生感和孤独,而对吴姬的向往和思念则更加突出了他对南方的情感投射。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美的追求和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俗谐无韵作东还,源口寻来是几湾。天与素缘酬洞壑,公留玄秘属溪山。

著残野屐身长健,开尽岩花鬓未斑。安乐一窝眠较稳,悔前名姓落人间。

()

树里南湖白,阶前野菊黄。不因看好景,何事下禅床。

望月霄旻净,澄心身世忘。悠然寒夜永,亭畔落微霜。

()

今年腊月归未得,独在乌程县可怜。
隔岸横飞西塞雁,前门数缆下江船。
高城哀柝兵戈侧,短布单衣雨雪边。

()
蒲龛坐久暖如春,纸被无声白似云。
除却放生并施药,更无一事累天君。
()
柳过清明絮乱飞,感时怀旧思凄凄。
月生楼阁云初散,家在汀洲梦去迷。
发白每惭清鉴启,酒醒长怯子规啼。
北山高卧风骚客,安得同吟复杖藜。
()

辞家三见月团圆,几望南云路渺漫。忽报遥临桑梓客,晓窗倒屣问平安。

()

毕宏韦偃远莫追,画松得名今是谁?黄岩太守夸绝倒,休宁县令争新奇。
苍髯铁甲风雷动,浮云散尽青天空。
只因曾看读碑图,至今多作营丘梦。

()
篱边屋角立多时,试为骚人拾弃遗。
不信西湖高士死,梅花寂寞便无诗。
()

经年未复寄来书,索我形骸莫太疏。鲍叔相知应似旧,嵇康习懒苦难除。

白头阅世梅花老,青眼看人柳色舒。春月正圆春水滑,何须雪夜扣吾庐。

()

驱车入丛山,行行夕阳暮。人迹杳然绝,取径傥已误。

乱石来相难,崎岖有余怒。返照瞰高草,乔木奥前路。

()

楼阁隔年馀旧雪,园林连夜著新花。东皇拟作行春计,先到长生大帝家。

()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闲呼 一作:间呼)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從。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

昔年今日从宸游,綵仗纷纷已御楼。半夜众星来紫极,一春万火纵丹丘。

玉栏曾侍看山久,翠醁仍酣赐醴优。锦帐宵寒薰易歇,梦魂直欲到天头。

()
尝闻太丘长,德不负公卿。
墟暮今千载,昆云亦一城。
本怀深闭蓄,余论略施行。
故自有仁政,能传家世声。
()
菜之美者,有吾乡之巢,故人巢元修嗜之,余亦嗜之。
元修云:使孔北海见,当复云吾家菜耶?因谓之元修菜。
余去乡十有五年,思而不可得。
元修适自蜀来,见余于黄,乃作是诗,使归致其子,而种之东坡之下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