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七夕送陈令举

鹊桥仙 七夕送陈令举朗读
【注释】:
这首词咏调名本意 ,是为送别友人陈令举而作。
全词在立意上一反旧调,不写男女离恨,而咏朋友情意,别有一番新味。
此词上片,也紧切七夕下笔,但用的却是王子乔飘然仙去的故事。据刘向《列仙传》载,周灵王太子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被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 ,三十余年后于山上见柏良,对他说:“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颠 。”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 ,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苏轼此词上片,借这则神话故事,称颂一种超尘拔俗、不为柔情羁縻的飘逸旷放襟怀,以开解友人的离思别苦。发端三句,赞王子乔仙心超远,缥渺云天,不学牛郎织女身陷情网,作茧自缚。一扬一抑,独出机杼,顿成翻案之笔。缑山,在河南偃师县。缑山仙子,指王子乔,因为他在缑山仙去,故云。“ 凤箫 ”两句,承“不学”句而来,牛女渡河,两情缱绻,势难割舍;仙子吹箫月下,举手告别家人,飘然而去。前者由仙入凡,后者超凡归仙,趋向相反,故赞以“不学痴牛呆女”。
下片写自己与友人的聚合与分离,仿佛前缘已定,事有必然 。据东坡《记游松江》(《东坡志林》卷一)说 :“吾昔自杭移高密 ,与杨元素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皆从余过李公择于湖 ,遂与刘孝叔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 。”苏轼于熙宁七年九月从杭州通判移任密州知州,与同时奉召还汴京的杭州知州杨元素同舟至湖州访李公择,陈令举、张子野同行,并与刘孝叔会于湖州府园之碧澜堂,称为“六客之会”,席上张子野作《定风波令》,即“六客词”,会后同泛舟游吴松江 ,至吴江垂虹亭畅饮高歌 ,“坐客欢甚,有醉倒者 ”。但作者不是径直叙写这段经历,仍借与天河牛女有关的故事来进行比况。张华《博物志》载一则故事说:天河与海相通 ,年年有浮槎定期往来,海滨一人怀探险奇志,便多带干粮,乘槎浮去。经十余日,至一城郭,遇织布女和牵牛人 ,便问牵牛人,此是何处 。牵牛人告诉他回去后问蜀人严君平便知。后来乘槎人还,问严君平。君平告以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算年月,正是乘槎人到天河之时。词人借用这则优美的神话故事,比况几位友人曾冲破澄澈的银浪泛舟而行。“ 槎 ”,即竹筏;“客槎”,一语双关:明指天河的“浮槎”,暗喻他们所乘的客船。“尚带天风海雨”,切合“浮槎 ”通海之说。煞拍两句笔墨落到赠别 。“相逢一醉是前缘”,写六客之会;“风雨散 、飘然何处”,“风雨”承上“天风海雨”,写朋友分袂 ,各自西东。“ 一醉是前缘 ”,含慰藉之意;“飘然何处”,蕴感慨无限。
这首词不但摆脱了儿女艳情的旧套,借以抒写送别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紧扣七夕,格调上以飘逸超旷取代缠绵悱恻之风,读来深感词人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入山采琼瑶,云深白石坚。琼瑶不可采,中心抱悁悁。

悁悁思美人,青青见芳草。芳草在空山,美人隔长道。

()
小阁於吾有大功,清凉冠绝洛城中。
自惭虚薄诚多幸,襟袖长涵万里风。
()

血竭疗来逢义士,鹿鸣歌罢对英公。导旗张乐都门外,归取寒衾纳桶中。

()

水木肃清夜,江空人独行。渔镫穿苇乱,山月落船明。

角动严城闭,滩回宿鸟鸣。秋风琴鹤里,仿佛听遗声。

()

道号安闲,法名德远。法名道号开方便。安闲常要性逍遥,悟其德远归真善。外貌如愚,内通修炼。下功进火犹争战。金乌飞向曲江池,玉蟾

()

黾采澄鲜片玉词。春波溶漾放生池。延年美意嗣萱闱。

佳谶旧溪龟左顾,长生新曲鹤南飞。鸳鸯遐福本相宜。

()

玉帛常思拜冕旒,此生谁道竟无由。九重宫阙风云惨,万里山河草木愁。

昧谷日沈天漠漠,鼎湖龙去路悠悠。宗臣一掬伤心泪,洒向黄河日夜流。

()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

君即刘越石,雄豪冠当时。

凄清横吹曲,慷慨扶风词。

()

水阁三斋架碧虚,亭亭华表映门闾。
力田岁取千箱稻,好事家藏万卷书。
旋对杯盘烧野笋,别开池沼养溪鱼。

()
手轮摩尼珠,身坐盘陀石。
普请大地人,念彼观音力。
()
山前湖外。
初日浮云退。
荷气馥,槐阴碎。
葵花红障锦,萱草青垂带。
()

夕阳衰草暮秋时,廛里荒凉客到迟。争向残骸夸义烈,孤城未肯竖降旗。

()

长林谁复忆弹冠,畏路犹嗟伏枕难。巳订烟岚成石友,更惊风雨动泥蟠。

青山自送千寻碧,白首宁销一寸丹。几度月梁怀有道,清光真作玉容看。

()

镜里衰颜失旧红,当年豪逸梦魂中。山城对月中秋夜,陇雁寄书西北风。

遣兴与谁同酒盏,相思无处附诗筒。凭高想到消䰟处,落日无言水自东。

()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

福为祸始,祸作福阶。天地盈虚,寒暑周回。夫差不祀,衅在胜齐。

句践作伯,祚自会稽。

()

萧条人事逢佳节,云净天高景倍生。落帽几人羞短发,繁霜空自对寒英。

愁飘红叶减山色,爱耸青松听鹤声。岁岁茱萸看不尽,江帆溪月此时情。

()

英英陇上云,随日递晴阴。汎汎河中水,与波自浮沉。

浩荡云水中,轸兹郁陶心。我心良足伤,结交费黄金。

()
钓台先生谏大夫,建中初元起江湖,是是非非玉座侧,身可死徙志不渝。
烟汀月岛二十载,白发短*藏菰蒲。
晚蒙湔洗得一障,上奏犹自称粗疏。
此公造处直奇特,竺乾先生分半席。
()

虽慵兴犹在,虽老心犹健。昨日山水游,今朝花酒宴。

山榴艳似火,王蕊飘如霰。荣落逐瞬迁,炎凉随刻变。

()
凿开何自来,名得因形似。
似欲使先生,因兹号居士。
()

归老云门著句多,往年豪气未消磨。杜陵集里收京咏,垂老悬悬望两河。

()
新橙初试蟹螯肥,一曲清歌酒一卮。
料得故园秋正好,黄花应怪客归迟。
()
向来百丈有清规,此日山中肯者谁。
檐外萧萧群玉立,不由客子不题诗。
()
仁义功高泽子孙,衣冠由是古王门。
位升五品鵷鸾贵,政在三州民社尊。
一旐岂期江汉远,千年惟有德风存。
了知大末渊源在,功业皋夔付后昆。
()
云师来宝山,一住十五秋。
读书尝闭户,客至不举头。
去年造其室,清坐忘百忧。
我初无言说,师亦无对酬。
()
方愧无由洗俗尘,喜逢竹外一枝春。
看来未敢轻攀折,待侑诗篇赠故人。
()

从君勇断抛名后,世路荣枯见几回。门外红尘人自走,

瓮头清酒我初开。三冬学任胸中有,万户侯须骨上来。

()
智不如愚,辩何如讷,大巧又何如拙。
螳黠蝉痴,鹤长凫短,总是一番消歇。
逝者如斯,挠之不浊,止水本来明澈。
君试看、云散天开,现出自家秋月。
()

小径深通竹,疏篱巧过藤。冷猿啸古木,饥鹭啄寒冰。

贵客终难屈,蓬门不用应。此中有佳处,黄卷短檠灯。

()
去日滔滔似易得,来日藐藐若大难。
一日且作一日调,百年莫作百年看。
晋侯竟尔见新麦,楚王更要食熊蹯。
勿轻白发翁,勿恃青杨质。
()
窗满蕉荫小洞天,香风时度竹栏边。
东君管领春无价,笑倩金蓬上玉肩。
()

长安孟春至,枯树花亦发。忧人此时心,冷若松上雪。

自知才不堪,岂敢频泣血。所痛无罪者,明时屡遭刖。

()

大明丽天圣人作,弘宣治化昭礼乐。华夷向风四海清,人和岁丰物咸若。

翠华五载重巡幸,经营北都同卜洛。惟时帝京值重午,习武驰毬戒程约。

()
海若有丑鱼,乌图有乌贼。
腹膏为饭囊,鬲冒贮饮墨。
出没上下波,厌饫吴越食。
烂肠来雕蚶,随贡入中国。
()

老松如蛟龙,秋来露鳞甲。
雷霆昨夜雨,奋迅以时发。
道人粲可流,出世雨相法。

()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
士生万里合鹏抟,憔悴青衫且自宽。
薄禄及亲虽共喜,远途将父亦诚难。
关山可厌风麈恶,蓬荜应思菽水欢。
只道耄年心似铁,诗成也作鼻辛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