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夜

寒食夜朗读

《寒食夜》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漏声透入碧窗纱,
人静秋千影半斜。
沉麝不烧金鸭冷,
淡云笼月照梨花。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清寒的寒食夜景。在这个夜晚,时间的流逝通过碧玉窗纱传入,人们静静地坐在秋千上,秋千的影子斜斜地晃动。寒食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禁火之日,所以诗中描述的沉香木不被烧来熏香,金鸭也不烤来享用,整个夜晚都显得冷清而寂寞。淡淡的云彩遮蔽着月亮,月光透过云层照耀在梨花上,给整个夜晚增添了一丝温柔的光辉。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安静、寒冷的寒食夜晚的景象,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淡雅、清寂的意境。苏轼运用了寥寥几笔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感受时间的静谧流转。

首句“漏声透入碧窗纱”,通过漏声传入的方式,突出了夜晚的静谧,窗纱的碧绿色也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接着,“人静秋千影半斜”,通过描写人们坐在秋千上,秋千影子的晃动,展现了夜晚的宁静和凄凉。

诗的下半部分描述了寒食节的特点。沉麝不烧金鸭冷,暗示了禁火之日的寒冷和静默,金鸭不被烤来享用,反映了人们对于物质享受的禁制。最后一句“淡云笼月照梨花”,通过云彩的遮蔽,月亮透过云层照耀在梨花上,给整个夜晚带来一丝柔和的光辉,增添了一丝温情。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凝练的表达,展现了苏轼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创造出一种优美、凄凉的寒食夜景,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时光流转、物我两忘的美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燕子风高,小桃枝上花无数。
乱溪深处。
满地飞红雨。
唤得春来,又送春归去。
()

贞白祠前扫赤霞,大江明月走晴沙。天风吹落阳春曲,散作千门杨柳花。

()
骄阳重郁结,凉飙惊豁开。
排户始奔突,转隙少徘徊。
仄闻风伯言,敬为邦君来。
邦君著之诗,快心吾已灰。
()

神女乘云去,灵泉满涧清。蛟龙馀窟宅,雷雨变阴晴。

乐饮来浮斝,劳歌对濯缨。还期明月夜,同听佩环声。

()

美人在桂林,贻我金琅玕。高情与逸思,遥下青云端。

相去万馀里,黄鹄飞犹难。湘滩何悠悠,衡麓峭增盘。

()

旄头昨夜坠妖星,宪节东移向朔庭。万里兵威开虎镇,一天霜气扫鲲溟。

民心拟乐桑榆暖,战血从沾草木腥。不日玉关飞捷奏,茂勋应入太常铭。

()

八幅丹青速置邮,谁知半落馆人廋。从教今古同佳话,妙画通灵顾虎头。

()

寒光彻骨俗缘空,恍在罗浮醉梦中。披氅忘情如独鹤,踏泥留迹似飞鸿。

安贫可慕输东郭,携手谁甘赋北风。四壁一灯清入画,省郎偏我一官穷。

()

烽火戍楼明万里,昏昏漠月萧关。数声羌笛夜漫漫。

边愁听不尽,乡泪望潸然。

()

交友沦殁尽,悠悠劳梦思。平生所厚者,昨夜梦见之。

梦中几许事,枕上无多时。款曲数杯酒,从容一局棋。

()

处处风波逐枕衾,相看今又到秋深。千阑百就多辛苦,只愿君心似妾心。

()
奔走何时得小闲,几年心事入苍湾。
小楼正在湖深处,输与吾徒日夜看。
()

潘郎买得扬州镜,团团比似扬州月。持向扬州住十年,旦暮照人头上雪。

明月楼前问月人,琼花观里赏花春。回头不觉红颜改,对面应嗟白发新。

()
闻君孤泛荆谿,陇首云随别恨飞。
杜牧旧居凭买取,他年藜杖愿同归。
()

三十年来逐宦场,自怜肝胆照秋霜。胸中别有炎凉意,半是冰心半热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