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灵歌。近现代。鲁迅。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参考资料:
1、吴传玖.鲁迅诗释读:昆仑出版社,2005年:60-63页
2、孙中田 关德富.鲁迅诗词解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85页
《鲁迅日记》1931年3月5日记:“午后为升屋、松藻、松元各书自作一幅,文录于后……”这首诗手稿题“辛未仲春偶作,奉应松元先生雅属”,可见是赠给松元的。鲁迅的日本友人松元三郎毕业于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当时是上海日本女子学校的教师。
参考资料:
1、夏明钊.鲁迅诗全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125页
湘灵是神话中的湘水之神,屈原曾以《湘夫人》为题写过她们。这时的鲁迅,同当年的屈原有相似的悲愤心情,这时的中国也同当年楚国一样的黑暗和腐败,因此,鲁迅在这一时期写作的诗歌大多跟《离骚》同调。如《送O.E.君携兰归国》中的“椒焚桂折佳人老”,《无题》中的“花树已萧森”,此诗中的“芳荃零落”等,都可看出鲁迅对屈原的学习与借鉴。
这首诗的正面是写“秋象”,全诗都笼罩在一派秋色的肃杀的氛围中,这正是中国那时一片政治氛围的象征。首句:“昔闻湘水碧如染”,暗点一个“秋”字,但“昔”时的秋是美丽的;接着,诗人不避重,用了“今闻湘水”一语,一个“闻”字把今、昔紧紧联系起来,作了鲜明对比:富有诗情画意的“碧如染”,一变而为触目惊心的“胭脂痕”。这一巨变,不仅震惊,连作为神的湘灵也没有想到。她照常梳妆打扮,妆成临水而照,才发现湘水已经变色。“皎如皓月窥彤云”,一个“窥”字写出了湘灵惊骇的神态,她简直不敢正视那惨烈的情景。这句诗意,可能取意于刘安评《离骚》的话:“嚼然泥而不滓”。作者鲁迅在这里除了写湘灵的神貌,还在于说明:阴云不能毁损皓月的皎洁,比喻革命者的精神是摧毁不了的。“芳荃零落无余春”,比喻革命力量被摧残殆尽,社会了无生气。颈联既是湘灵鼓瑟歌唱的内容,也是作者鲁迅真情实感的写照。他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写道:“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中,……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这段话可以说是对上述两句诗的最切实的注释。“鼓完瑶瑟人不闻”,比喻由于军阀的禁锢和封锁,人们难以知道生活中发生的悲惨事实。“太平成象盈秋门”,末句明写出“秋”字,与首句的暗点遥遥呼应。
全诗爱憎分明,对比强烈。激荡的湘水与寂寞的高丘,鲜艳的红云与漆黑的寒夜,皎美的湘灵与零落的芳荃,互相反衬,层层加深。这首诗的格调,尤其是前四句描绘和歌颂红色革命根据地的那种明快和优美的境界,在鲁迅诗作中是比较特殊的。
参考资料:
1、吴传玖.鲁迅诗释读:昆仑出版社,2005年:60-63页
2、张盛如 康锦屏.鲁迅名篇分类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931-932页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辞。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此特两阕。未知孰是?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余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余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辞之怨抑也。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霓裳中序第一·亭皋正望极。宋代。姜夔。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辞。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此特两阕。未知孰是?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余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余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辞之怨抑也。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飘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饯骆四二首。唐代。李峤。平生何以乐,斗酒夜相逢。曲中惊别绪,醉里失愁容。星月悬秋汉,风霜入曙钟。明日临沟水,青山几万重。甲第驱车入,良宵秉烛游。人追竹林会,酒献菊花秋。霜吹飘无已,星河漫不流。重嗟欢赏地,翻召别离忧。
题石桥。唐代。韦应物。远学临海峤,横此莓苔石。郡斋三四峰,如有灵仙迹。方愁暮云滑,始照寒池碧。自与幽人期,逍遥竟朝夕。
明月棹孤舟(木樨)。唐代。黄公绍。雁带愁来寒事早。西风把鬓华吹老。猛省中秋,都来几日,先自木樨开了。淰淰轻阴天弄晓。平白地、被花相恼。一枕云闲,半窗秋晓,时有阵香吹到。
秋忆罗浮。明代。利宾。野兴登临秋更浓,罗浮念念寄尘踪。神驰四百飞云杪,目断千寻瀑布淙。洒墨犹存坛里竹,遗丹难老涧边松。稚川精爽依然在,杖履何年许尔从。
画竹为僧人题 其一。明代。徐庸。性质孤高绝点埃,法华山上久培栽。中虚不异龙光出,曾带曹溪衍派来。
点绛唇(天圣宫)。宋代。郭章。翠柏丹崖,碧云深锁神仙府。势盘龙虎。楼观雄中土。我欲停时,又恐斜阳暮。黄尘路。客怀良苦。满目西山雨。
杂兴五首 其三。元代。艾性夫。蚕丝自缠缚,蛛网费经营。智巧同役役,得丧何不平。益人者损己,害物乃利生。一抱仰天愧,一甘就镬烹。祸淫与福善,此理未分明。
臧郎中挽歌二首。宋代。司马光。积庆承前烈,呈才会圣时。践扬朝有籍,治行吏为师。僚友皆亲誉,黎民每去思。惜哉违世早,志业未全施。
出塞。明代。欧大任。秋风吹大漠,落日望长安。北地霜威早,南庭朔气寒。曲新传鼓吹,令肃驻旌竿。汉节临戎重,胡笳出塞难。扬鞭清瀚海,仗剑下楼兰。日逐思鸣镝,天山速据鞍。狼烟原上直,鸟阵谷中盘。玉帐云初散,金河月正团。军容光授钺,将略定登坛。氛祲何时息,旄头夜夜看。
濯缨石。宋代。吴元美。杖履叨从五马行,山翁醉舞乐升平。昨朝台上观垂钓,今夕江边伴濯缨。瘴水东流头半白,仙山南望眼双明。他时诵得使君句,绝似寒潭彻底清。
寄易使君。明代。胡应麟。独把芙蓉越水湄,青衿长忆问奇时。虚疑剡曲帆来近,转愧延平剑合迟。指顾风云随八翼,踟蹰岁月上双眉。青山万叠黄堂外,柱笏谁同望武夷。
季秋晦日同贾汝诚陈伯化张和卿崔德卿周之祯集何仁甫宅得间字。明代。欧大任。旬假方优赐,金钱月自颁。秋能随节尽,客不厌官閒。酒气琴书畔,厨烟杞菊间。郫筒今满否,烧烛未言还。
和葛天民南翔寺韵。宋代。释普洽。折鹤南翔何日返,香云不运春风转。屋为鳞次枕江安,江作蛇行到门远。的的明灯金殿寒,沈沈複道长廊晚。老翁矍铄皎须眉,爱客将迎笑盈面。自言天临拓基来,食指数知犹共饭。断碑壁下试摩挲,龟趺剥落生苔藓。茫茫往事比寒潮,苍烟落日愁难遣。遣中何处惬深深,玉甃新池开别院。二齐已去老堪殂,故壘空来巢旧燕。吾宗有弟知此怀,炊黍功名岂去愿。便呼阿买写新诗,研池涩拥清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