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其十三。唐代。李白。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观变穷太易。探元化群生。寂寞缀道论。空帘闭幽情。驺虞不虚来。鸑鷟有时鸣。安知天汉上。白日悬高名。海客去已久。谁人测沈冥。
《古风其十三》是一首唐代李白的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君平既弃世。
世亦弃君平。
观变穷太易。
探元化群生。
寂寞缀道论。
空帘闭幽情。
驺虞不虚来。
鸑鷟有时鸣。
安知天汉上。
白日悬高名。
海客去已久。
谁人测沈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李白对人世间变化和深奥之事的思考与感慨。诗中既有对自己的感叹,也有对世界的观察和对天地之间的奥秘的探索。同时,诗中透露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以及对名利和人生归宿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的开头两句"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离开尘世的决绝和对尘世对他的遗忘。接下来的两句"观变穷太易,探元化群生"表明作者对世间万物的变化和演化的观察与思考,他试图探求宇宙的奥秘和生命的本质。
下一句"寂寞缀道论,空帘闭幽情"描绘了作者独自一人的孤独状态,在幽静的环境中专注于思考道理和品味内心的情感。"驺虞不虚来,鸑鷟有时鸣"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对于神秘和超自然的存在的期待,他希望能够遇见神马或者听到奇异的声音,以加深对宇宙之谜的探索。
"安知天汉上,白日悬高名"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天地之间的奥秘和自己名声的质疑。作者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归宿时,对宇宙的无尽广袤产生了疑问。最后两句"海客去已久,谁人测沈冥"暗示了作者对他人离去和死亡的思考,他希望有人能够洞察死后的世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李白对人世间的离合悲欢和对宇宙奥秘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存在和生命意义的追问。通过对孤独、寂寞和追求的描绘,诗词营造了一种深邃而富有诗意的氛围,引发读者对生命和宇宙之谜的思考。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蓦山溪。清代。郑文焯。吟边灯火,梦熟城南路。归骑每侵晨,月初沈,西山缺处。残笺满袖,都是别君词,空愁语,休延伫,酒醒天涯去。飘零到此,客枕高楼雨。鹤唳似惊风,渺瓯蛮,瘴江战鼓。扁舟不繫,一夜故园心,杯未举,愁先注,白发缘行缕。
战国策引谚。清代。佚名。见君之乘下之。见杖起之。以书为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厚者不损人以自益。仁者不危躯以要名。
拟古诗十九首 其十六。明代。王夫之。和月春巳徂,林鸟有馀声。落英无返顾,流览怛中情。宝刀垂鞶带,昔我何所营。中宵不自戢,髣髴感精灵。邂逅良人姿,执手相徂征。心好自旖旎,随风飘长缨。虽非思所臻,乍觏亦不惊。愿言托白首,畴云中路倾。绸缪不相释,屡顾念平生。怀抱申此夕,感之双涕零。
续西园咏木芙蓉后十五韵 其十五。清代。成鹫。溪光斜日两相涵,清影和香上客衫。我即莲花花即我,水仙何用笑山凡。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七 六祖。宋代。黄裳。妙了形神更有人,不须捐下梦中身。逍遥便作丹台客,谁悟三丹有二真。
送郭方伯应宿致仕还滇中二首 其二。明代。欧大任。春风吹祖帐,送客上东门。行路应空橐,离情更一尊。归逢洛下社,灌似汉阴园。从此螳螂侧,悬车颂帝恩。
送林郡丞入觐二首 其一。明代。卢龙云。佐郡一隅方展骥,朝天万里且鸣驺。遐荒每藉承宣重,治行常从抚字优。竹虎分猷劳暂摄,玉麟专使更何求。赐金阙下仍增秩,遮莫儿童待细侯。
画竹。明代。卢龙云。千亩何须胜渭川,此君风节在孤妍。每怜俗态消难尽,日日平安好为传。
武康县治松桂林二首。宋代。袁说友。松桂论交久,诗书造道深。犹于官事日,不忘岁寒心。此地赓酬句,他年蔽芾阴。男邦有佳政,应促诏纶音。
郑吏部开山路成二岩对棋於上因成二诗·寿松。宋代。王洋。向来本为买山田,饶得青松不费钱。更向青冥斸峰顶,放教南斗照臞仙。
峡塾讲中庸第二章诗。宋代。方逢振。滔滔逝者若斯夫,不有耆儒孰共扶。昭揭五条皆达道,由来一本不殊途。圣贤奥义难穷尽,老笔名言妙写模。我欲研硃同点易,先生肯位此中无。
周文娄谅徐綖棹舟远迓。明代。吴与弼。暂亲铅椠向清流,忽遇波心荡漾舟。老去久于浮世淡,重逢端似梦相求。
周草窗命题异人爪搯仙境图。宋代。释文珦。幽斋众客多清如,弁翁开卷示此图。细画纤纤比毛发,老眼眴转眡若无。须臾神定乃能辨,蓬山圆峤连方荧。山川舯纡体势远,楼观缥缈棼桴铺。霓旌羽盖蔽空日,云軿鹤驭闪天衢。环丽绮错千万状,一一尽与人间殊。弁翁指陈更详悉,言是澄江惠氏所宝之旧物。昔有道人方外来,暮夜延之入其室。萧然独卧无灯明,时闻爪甲铿有声。明发道人不知处,但见桶底搯画成。吾知道人非小巧,物物之中存幻眇。更于爪画两俱忘,当与道人同一笑。
过隆中村。唐代。王质。当日隆中事,它时渭上悲。出头知几度,弹指不多时。有客吟梁甫,何人表出师。姓庞名蕴者,应笑卧龙儿。
怀履约。明代。蔡羽。载酒寻萧寺,风烟古越城。竹房穿月冷,葛屦照霜清。溪上叮咛别,歌中慷慨情。如余空自老,念子蚤峥嵘。
竹亭。明代。许相卿。曾闻居要竹,今傍竹安亭。寒意耿相对,秋声饱独听。閒情数历历,晏坐围青青。兴到谁宾主,柴门且莫扃。
和张肖甫司马题王阳德使君阳湖别墅十咏 其五 浮碧台。明代。王世贞。千寻碧皱倚空蒙,湖眼山眉态不穷。错讶楼台缘蜃气,中天涌出化人宫。
悼陈先之博士。宋代。黄裳。五行才悟已忘筌,妙旨知谁更得传。梦幻去时无别苦,旌幢归处有前缘。寂寥月伴松楸室,悽怆人逢雨露天。尚记辱书来见报,春回寒谷未踰年。
木瓜洞。。蒋国祥。匡山最绝处,厂屋托幽遐。面面赡争起,时时日照斜。石冲泉啸虎,树逼路惊蛇。道士今何在?烟萝老木瓜。
雪二首。唐代。司空曙。乐游春苑望鹅毛,宫殿如星树似毫。漫漫一川横渭水,太阳初出五陵高。王屋南崖见洛城,石龛松寺上方平。半山槲叶当窗下,一夜曾闻雪打声。
病起听雨拈得声字 其四。清代。李振钧。怯寒犹觉纻衣轻,自检青囊著药鎗。下却重帘添活火,飕飕浑似煮茶声。
题阮袭之合浦还珠卷 其二。明代。顾清。邂逅惊迟暮,暌违熟姓名。三场先后榜,四海弟兄情。病阻临溪饯,愁闻触暑行。因诗叙奇事,流咏满江城。
霜意。清代。陈忠平。因慕清风爱晚秋,清风携我上高楼。眼前飞鹭与舟竞,天外闲云向日浮。雁字做成霜意染,红尘老去梦痕留。可怜独有鄱湖水,不到沧溟不肯休。
冬夜对月怀彦逢弟。宋代。王之道。荒庭寒有月,穷巷静无声。坐想积年别,遥同今夕明。蹉跎前进士,憔悴老书生。短棹归来好,边城久偃兵。
偶赋。宋代。文天祥。苍苍已如此,梁父共谁吟。袖有忠臣传,床无壮士金。收心归寂灭,随性过光阴。一笑西山晚,门前秋雨深。
宿经山寺二首 其一。元代。萨都剌。野人一宿经山寺,十里松声半夜潮。何日挂冠寻旧隐,山中应有故人招。
减字木兰花·立春。宋代。苏轼。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赠孟浩然。唐代。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和邓子及冬至谢送笔墨韵。宋代。项安世。年华添线又浮灰,忽忽穷愁不易裁。惟有病人知客意,故冲寒雪送诗材。昔夸三窟今成缚,少倚千寻老作煤。妙用反从穷里得,一阳端自剥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