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吕仲善之北平搜访遗事。明代。赵滂。龙庭返骑如飞烟,真人端拱收中原。北平图籍载连舸,挂一漏万无完篇。妖星夜半躔奎宿,山川千载还清淑。国书不使外廷传,翰林青简空如玉。监殷监夏思前车,诏起群儒当疾书。皇家制作贵传信,未许太史征无目。旧事遗文更搜访,狼籍幽燕藉君往。五车上送见书成,一代兴亡如指掌。
诗词:《赠吕仲善之北平搜访遗事》
龙庭返骑如飞烟,
真人端拱收中原。
北平图籍载连舸,
挂一漏万无完篇。
妖星夜半躔奎宿,
山川千载还清淑。
国书不使外廷传,
翰林青简空如玉。
监殷监夏思前车,
诏起群儒当疾书。
皇家制作贵传信,
未许太史征无目。
旧事遗文更搜访,
狼籍幽燕藉君往。
五车上送见书成,
一代兴亡如指掌。
中文译文:
龙庭返回,骑马如飞烟,
真人端坐,整理中原。
北平的图籍载满了船,
挂起的漏斗,万无一完。
妖星在夜半踏过奎宿,
山川千载依然清秀。
国书不让外廷传阅,
翰林的青简空如玉。
监察官殷监和夏思念着前车,
诏令群儒加快速度写书。
皇家制作的贵重信函,
不允许太史写错。
旧事和遗文更加搜寻,
狼藉的幽燕托付给您。
五辆车载着完成的书信,
一代兴亡尽在掌握之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赵滂所作,题为《赠吕仲善之北平搜访遗事》。诗中描绘了一个重要官员吕仲善在北平进行文献搜集的情景。
首先,诗中出现的“龙庭返骑如飞烟”,形象地描述了吕仲善回到中原的情景,显示了他的迅捷和威武。接着,他被称为“真人”,表明他的学识高深、品德高尚。
诗中提到北平的图籍载满了船,挂满了漏斗,意味着文献非常丰富,但却难以一一完整地整理。这反映了当时文献繁杂、整理困难的情况。
接下来,诗中提到妖星夜半踏过奎宿,山川千载依然清秀。这两句表达了历史的长久和山川的美丽,与文献的保存和整理相呼应,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诗中还提到国书不让外廷传阅,翰林青简空如玉,暗示着这些搜集的文献都是机密文件,只有内廷官员才能接触。这体现了当时的政治体制和文化秘密。
最后几句描述了吕仲善作为监察官,监察前朝文官的行动,他奉诏加快速度写书,表明他的职责和使命。皇家制作的贵重信函要求太史准确无误地记录,强调了文献保存的严谨性。
整首诗以吕仲善搜集文献的事迹为主线,描绘了他快速返回中原、整理文献的场景,展示了文献丰富但难以完整整理的情况,同时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诗中还揭示了官方对文献的保密和严格管理,以及吕仲善监察文官的责任和使命。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以及对历史、文化和政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文献价值和历史使命的思考与赞美。
赠友园居 其二。清代。钱嵩期。徙宅还同鸟易柯,闲园望里足烟萝。青藤白袷时还往,张丈殷兄共啸歌。野狖窥人来渐熟,山云湿径扫偏多。期君采药铜官路,曳杖携筐入涧阿。
游女曲。明代。宗臣。翠鬟玉佩游春风。百花拂袖来湖东。朱颜灼灼惊飞鸿。惊飞鸿,耀明月。人不见,心如结。
白鹤词 其八。宋代。赵佶。白毛鲜洁映霜华,丹顶分明夺绛纱。千六百年神气就,飞鸣长伴玉仙家。
渡钱塘江。宋代。释行海。东风晓出凤凰城,烟棹悠悠春水平。征雁北归乡有思,大江东去世无情。渡人来往青山在,霸业兴亡白鸟惊。惆怅鲸吞心未死,至今朝暮逐潮生。
如梦令。宋代。刘辰翁。落叶西风满地。独宿琼楼丹桂。孤影抱蟾寒,寄与月明千里。休寄。休寄。粟粟蕊珠心碎。折桂
上三峡。唐代。李白。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园居六十章 其二十五。明代。张萱。云开风定雨常移,雨我新畬及旧菑。老圃年来曾学稼,请听布谷莫愆期。
白雪翻匙晚稻香,已移茶灶置糟床。百年几度逢丰岁,一石堪携入醉乡。
野兴淹留鸡黍局,波光浮动水云庄。诸君剩有诗中画,得似红霞带夕阳。
孟冬二日彭贞元陈永平过访小酌共拈七阳与自得同赋。明代。邓云霄。白雪翻匙晚稻香,已移茶灶置糟床。百年几度逢丰岁,一石堪携入醉乡。野兴淹留鸡黍局,波光浮动水云庄。诸君剩有诗中画,得似红霞带夕阳。
古行宫。唐代。章孝标。瓦烟疏冷古行宫,寂寞朱门反锁空。残粉水银流砌下,堕环秋月落泥中。莺传旧语娇春日,花学严妆妒晓风。天子时清不巡幸,只应鸾凤集梧桐。
戏成示客。清代。孙元衡。瀛南曾见几浮槎,望古多才似尚誇。文祭鳄鱼悲瘴岭,赋成鵩鸟哭长沙。一身绝国真逢鬼,万里沧溟浪忆家。最笑青衫白司马,九江便道是天涯。
夜宿汪氏园。明代。王守仁。小阁藏身一斗方,夜深虚白自生光。梁间来下徐生榻,座上惭无荀令香。驿树雨声翻屋瓦,龙池月色浸书床。他年贵竹传遗事,应说阳明旧草堂。
长平怀古。明代。何乔新。寒云起崇冈,厉风振林木。山鸟鸣嘤嘤,恍如赵兵哭。低徊忆往事,感我泪相续。哀哉长平战,虎吻厌人肉。翩翩佳公子,虑事何不熟。括也喜谈兵,身死家亦覆。忍哉白氏子,欺天逞淫毒。雄兵纷若林,一旦填溪谷。至今耕垦者,往往得遗镞。孰云天网疏,报应如转毂。杜邮岂为冤,万死未足赎。嗟嗟秉钺士,起传宜三复。前车谅未远,后乘慎驰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