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别怨诗赠期莲生。明代。郑如英。秦淮二月新柳黄,折柳贻人人断肠。可怜袅袅秦淮柳,今朝又上离人手。离人手把柔条看,柔肠低拂紫骝鞍。紫骝欲嘶人落泪,谁当此际犹能醉。绸缪执手问前期,莲子花开是到时。但恐见莲君不见,令人空忆桃花面。青青草色长干道,偏使离人颜易槁。秦淮上流即丰溪,我心随水不复西。请看不断秦淮水,有心宁不相思死。
《秦淮别怨诗赠期莲生》是明代诗人郑如英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秦淮二月新柳黄,
折柳贻人人断肠。
可怜袅袅秦淮柳,
今朝又上离人手。
离人手把柔条看,
柔肠低拂紫骝鞍。
紫骝欲嘶人落泪,
谁当此际犹能醉。
绸缪执手问前期,
莲子花开是到时。
但恐见莲君不见,
令人空忆桃花面。
青青草色长干道,
偏使离人颜易槁。
秦淮上流即丰溪,
我心随水不复西。
请看不断秦淮水,
有心宁不相思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离别之情和对离人的思念之情。诗人以秦淮河两岸的柳树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在离别时的哀愁和心情。
第一句描述了二月秦淮河两岸的柳树新黄,折下的柳枝让人心断肠。这里的柳树象征着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第二句表达了诗人对秦淮河畔的柳树的怜惜之情,这些婀娜多姿的柳枝,今天又被离人拿在手中,离人手中的柳枝仿佛是诗人心中的寄托和依靠。
第三句以离人手中的柳枝为切入点,描绘了离人低头拂拭紫骝的鞍辔,紫骝似乎也感觉到了主人的离别之情,欲嘶又欲落泪,这一情景更加增添了离别的凄凉。
第四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诗人执手询问前世的约定,莲花终会开放,但恐怕在这个时刻,莲花君已经不在身边,让人只能空想桃花般的容颜。
第五句以青青草色和长干道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离开秦淮河后的心情,离人的离去使诗人的容颜变得憔悴。这里的长干道指的是离别的道路,诗人的心随着水流向东而去,不再向西。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他请求读者看看不断流动的秦淮河水,心中是否会有思念之情。诗人借秦淮河的流水比喻他对离人的不断思念,表示他的心情如水般不停地流动,宁愿死也不愿相忘。
整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哀愁和思念之情,通过秦淮河的景物和离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对离人的深深思念。通过描写这首诗词《秦淮别怨诗赠期莲生》表达了诗人郑如英在离别时的哀愁和对离人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秦淮河两岸的柳树、紫骝的情景以及诗人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对离人的深深思念。
在描绘秦淮河两岸的柳树时,诗人用“新柳黄”来形容二月时的嫩黄色,折下的柳枝令人心断肠。诗人怜惜秦淮河畔的柳树,感叹今天又被离人拿在手中,象征着离人手中的柳枝成为诗人内心的寄托和依靠。
接着,诗人以离人手中的柳枝为切入点,描写离人低头拂拭紫骝的鞍辔,紫骝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离别之情,欲嘶又欲落泪,这一情景更加增添了离别的凄凉。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询问离人是否记得他们之间的约定,莲花终会开放,但恐怕在此时莲花君已经不在身边,只能空想她桃花般的容颜。
最后两句以青青草色和长干道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离开秦淮河后的心情,他的容颜因离人而憔悴。诗人的心随着水流向东而去,不再向西,他请求读者看看不断流动的秦淮河水,心中是否会有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秦淮河的景色和离人形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对离人的深深思念。这首诗词凭借其优美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将离别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产生对离别和思念的共鸣。
赋得枫桥流水五绝送孙建侯归金陵 其四。明代。邓云霄。浣纱人去冷姑苏,寂寞江枫怨夜乌。好掬桥边如镜水,凭君西寄莫愁湖。
春日同朱可大起部冯用韫太史同游恩隆观暨侍中园纪事二首 其二。明代。于慎行。小有兰亭胜,临流一放歌。酒边横落照,花底拂回波。何地疏狂少,吾徒聚散多。春衣浑欲绿,知是藉烟萝。
阮郎归。宋代。秦观。褪花新绿渐团枝。扑人风絮飞。秋千未拆水平堤。落红成地衣。游蝶困,乳莺啼。怨春春怎知。日长早被酒禁持。那堪更别离。
周颂·桓。清代。佚名。绥万邦,屡丰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于昭于天,皇以间之。
晚眺徐州延福寺。唐代。储嗣宗。杉风振旅尘,晚景藉芳茵。片水明在野,万花深见人。静依归鹤思,远惜旧山春。今日惜携手,寄怀吟白蘋.
题冒芥原先生编年图录八阕 浣溪沙 其四 篡修应聘。清代。熊琏。学识才兼始擅长。风云月露总寻常。乾坤大义付平章。为念重泉薶烈魄,更搜潜德发幽光。千秋笔底姓名香。
登长陵。明代。殷奎。北风吹日下长陵,乌帽欹倾与客登。幽事寻来几两屐,吟身扶得一枝藤。图经考订嗟承误,祀典流传感废兴。黄土一抔谁复禁,空遗翁仲立崚嶒。
水调歌头·送伯厄之任滨江,拟南宋士夫体赠别。清代。吴昌绶。新为东道尹,重作北庭游。征槎忆昔遥送,直到海西头。还记旧闻炎徼,又话风尘京洛,行役未遑休。执手慰劳苦,尊酒此相酬。寸心知,平生事,鬓毛羞。兵氛大地抢攘,万古伴牢愁。老我琼阴故侣,剩与邻松高卧,孤梦傲沧洲。揽辔且踯躅,来对一篱秋。
望江南 其二。清代。顾贞立。东亭好,佛阁石为龛。曾羡莲台双并蒂,愿依弥勒一花憨。还把本来参。
鹧鸪天(春思)。宋代。严仁。病去那知春事深。流莺唤起惜春心。桐舒碧叶慳三寸,柳引金丝可一寻。怜绣阁,对云岑。苦无多力懒登临。翠罗衫底寒犹在,弱骨难支瘦不禁。
舟张泾汇示诸生。明代。林光。苍田红树入霜天,独立船头思渺然。诸子欲谙云水性,试留双眼看晴川。
寄东林同参。元代。耶律楚材。东林屡有寄来诗,忙里何尝报一辞。岂是玉泉生吝惜,言无滋味不宜时。
送王本一如辽阳。明代。边贡。送君无奈别情何,五日生朝客里过。心逐悬旌离汉徼,梦随春柳渡辽河。重关复岭狼烟接,暮雨朝云海气多。应有大篇吟出塞,不须停马问干戈。
史记引谚。清代。佚名。死者复生。生者不愧。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皆黑。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摸鱼儿(和韵)。宋代。刘辰翁。道醉乡、无边无岸,一尊到彼殊径。是间转海人知处,尺地不教渠剩。尊亦癭。同一斗消酲,一石犹难信。临风小等。记我友醒狂,相从有意,中路恨羌永。梅花晚,早已雪堆余鬓。此花宁复风韵。空寒独倚天为主,天又几时曾定。今为晋。看秦女山中,绿发垂垂顶。百年一瞬。叹高卧北窗,闲过五十,无说答形影。
曾谦父以且园诗见投次韵赠之 其一。明代。陈子壮。为园恨不息深深,摇落犹馀半亩阴。雪里芭蕉偏可画,柯亭椽竹有遗音。蹁跹好为舒长袖,慷慨凭谁折寸心。一自诗笺才鬼哭,风樯阵马等如林。
感怀十七首 其十三。清代。陈恭尹。览镜在中夜,莫辨影与形。人苦不自知,所赖友与朋。圭璧贵攻瑕,龙阿期发硎。如何末世士,怀利忘平生。责望疑似间,谗间忽然兴。陈张交里门,白刃生侯王。富贵尚相负,贫贱宁相能。结交始以义,全交终以明。安得兼黄金,以铸鲍子灵。
江城子。金朝。元好问。行云冉冉度关山。别时难。见时难。怅望南风,早晚送云还。心事情缘千万劫,无计解,玉连环。夕阳人影小楼间。曲阑干。晚风寒。料得而今,前后望归鞍。寂寞梨花枝上雨,人不见,与谁弹。
沉醉东风·息斋画竹。元代。徐再思。葛陂里神龙悦形,丹山中彩凤栖庭。风吹粉箨香,雨洗苍苔冷,老仙翁笔底春生。明月阑干酒半醒,对一片儿潇湘翠影。
览古四十二首 其十二。元代。杨维桢。汉廷古遗直,免官归田园。已闻御史奏,严李有飞言。矫制独无罪,加冠礼终存。谁谓淮阳召,淮阳为寡恩。
寒食上已杂吟八章。宋代。程公许。碧桃花底小寒轻,绰约仙姿格外清。锦绣卷还春去了,蓝桥风露放云英。
玉莲堂。宋代。董嗣杲。仙根曾就华峰移,净引湘波出浴妃。龙护先皇三字在,燕居旧尹一清非。风檐摇影凉姿媚,月槛迷香冷艳肥。平展水天菱唱远,竹山苍翠自成围。
怀石鉴姜山。明代。释函是。发棹已一月,行程计二千。螺川接风日,匡埠望林泉。幽谷危楼隐,深溪古木悬。三杯招隐下,怀我石梁边。
和叔夏水仙时见於宣卿坐上叔夏折一枝以归八。宋代。胡寅。梅后宁知花便无,不从香草寄相如。为君表出风流冠,只有春兰仅比渠。
兰溪解舟四首。宋代。杨万里。日开五色暖征裘,雪满群山爽病眸。道是诗人穷到骨,暖边爽里放兰舟。
次韵钱勰待制秋怀。宋代。苏辙。壮心老自消,秋思悲不怨。中怀不堪七,那用日食万。朝阳净涂潦,白露沾草蔓。夹衣搜故褚,酒债积新卷。狙猿便林薮,冠带愁槛圈。梦追赤松游,食我青精饭。归心久已尔,佳句聊复劝。近闻洮东将,间出边马健。裨王坐受缚,右袂行将献。念此愧无功,归欤适吾愿。
寄魏菊庄庆之。宋代。韦居安。一庄纯种菊,此地著诗仙。再世陶元亮,三生魏仲先。餐英知正味,饮水得长年。每见君吟稿,予怀亦洒然。
分得黄幡绰墓送客。明代。郑文康。天宝年中一老伶,孤坟三尺旧题名。沉香亭畔曾供奉,太液池边得从行。蜀道马騑尘衮衮,梨园人散草盈盈。置君夜雨淋铃曲,三迭阳关自有情。
林中独醒。唐代。刘言史。晚来林沼静,独坐间瓢尊。向己非前迹,齐心欲不言。微凉生乱筱,轻馥起孤萱。未得浑无事,瓜田草正繁。
念奴娇 月夜汎溧阳天目湖。明代。汪洋。露凝烟浪,撷鲛人清梦,水晶宫里。摒息鱼龙三百万,上有群峰环翠。澹月双圆,轻舟孤寂,半是瀛洲味。跳珠风细,为予微湿诗袂。独卧无际苍茫,高台耸冷,今古如飞骑。玉斗低飘松柏响,远近离离堆髻。众岛围棋,一湖缥碧,空莽皆浮世。虚槎谁下,或为星火斜坠。
徐献仲挽词。宋代。张纲。一尊相别未经时,情话如今忍复思。老去交亲能有几,年来怀抱更谁知。溪桥路断秋风急,香火庭空晓日迟。三尺孤坟闭千古,伤心东望涕交颐。
尊经堂诗。元代。柳贯。圣人言纯如,载道行万世。贞明配日月,广大侔天地。简牍之所资,包络无巨细。上而建皇极,重睹人文丽。下以开民彝,性初均秉畀。训行宣光熙,道否隔氛曀。千人万人心,揭揭皆经谊。此息则彼消,刚柔乃殊位。进乘休复机,迪哲蹈仁智。自绝其本根,奈何取天劓。燔灭滋秦瘝,网罗兴汉利。存亡书岂知,论者常不置。济南耄言出,孔壁发神秘。百篇始昭垂,五代著成乂。鲁齐韩毛《诗》,其传迭兴废。审音以知乐,亦各徵四至。乐崩名仅存,缅想歌钟肆。礼失野可求,谁明射乡义。制氏记铿锵,后苍详数制。区区象声容,讵得作者意。赖夫《春秋》家,尚识王道贵。载事或称诬,推凡疑翼伪。田何受孔易,其全缘卜筮。杨施孟梁徒,别出踵焦费。挟书律始除,六籍岂俱逝。伤哉居下流,众恶所奔萃。驾言拾灰残,我道犹未坠。乘之以颛门,中复縻谶纬。党同护朽竹,攻弱击枯骴。文字日荄滋,编策亦鳞比。孟荀与杨韩,先后参舆卫。择精语益详,炳炳诏来裔。一籥节众音,八风无滥吹。方张乃遂翕,已矣更五季。大明升殿郊,荧奎属炎彗。舂陵南标正,陕洛黄离继。经世偶潜虚,象图合而异。举隅岂无反,仅若小星暳。肫肫紫阳翁,敷贲了群视。在时张吕间,建学特超诣。一鼓行无旁,八区同教肄。矧兹龙德中,美化纯渐被。家书动盈屋,人事各康济。恭惟罔极恩,圣哲布嘉惠。经尊道则尊,有合严庋寘。覆之以堂庭,牖户亦崇邃。古史洎今诠,珠骈而玉缀。高名以经揭,酌原知水味。譬如登乔岳,冈阜左右睇。草木流华滋,烟云撤纤翳。观生老其间,面背俱盎睟。岂惟一身谋,直作数世计。是家离石宗,遭乱藁城寄。劬书自玉峰,菑播实深穊。子孙刈其熟,穰穰收秉穗。后来及门士,妙合若龟契。尊闻行所知,况复躬自致。过逢诧师资,忍负筑场志。我愿安氏堂,广作天下治。矜式表国都,弦歌行党术。蓄诚以端蒙,达生以知类。惇典叙彝伦,三郊而五禘。与世开隆平,吾经固无累。自微可之显,道岂不在器。世间有形物,展转资弊弊。游谈亦何根,阁束祇自弃。是将比镇宝,前人所数遗。手泽尚鲜新,一展一流涕。昼诵夕思之,上帝俨临涖。作诗谂苏子,孙曾戒无替。
修本草。清代。洪亮吉。《七略》详《素问》,《七录》升《本草》,吴公华公所搜讨。唐兴百事皆修明,李姚史学贾孔经,医方亦校于志宁。
烟中梅。宋代。周弼。冷花疏蕊竹间横,浅薄笼烟淡作晴。怊怅野桥春水断,几回相见不分明。
代萱花答。明代。符锡。山花随意度山城,何处忘忧浪得名。却笑息心尘外客,也凭鸡卜问阴晴。
归途过麻姑山。宋代。戴炳。山行十里少人家,客子贪程怕日斜。倦坐松根需足力,轻风满面落藤花。
减字木兰花。宋代。黄庭坚。使君那里。千骑尘中依约是。拂我眉头。无处重寻庾信愁。山云弥漫。夹道旌旗联复断。万事茫茫。分付澄波与烂肠。
春朝雪后。明代。皇甫涍。拂曙启荒扉,雪照兰林莹。迥榭眺氛氲,层原阅弥亘。春动鸟数声,晴开烟一径。欲访垂纶人,悠然五湖兴。
春夏之交奉呈胡总领。宋代。白玉蟾。残红点点尚春光,小立芳台送夕阳。莺语只闻花里面,鸥飞宛在水中央。风前绿草无人管,烟外青山底处藏。柳幄张天槐幕静,一川涨起麦云黄。
华亭十咏 其七 华亭谷。宋代。唐询。深谷弥千里,松陵北合流。岸平迷昼夜,人至竞方舟。照月方诸泣,迎风弱荇浮。平波无限远,极目涨清秋。
咏史上·班超。宋代。陈普。三十六人抚西域,六头火炬走匈奴。古今参合坡头骨,尽是离披见鹘乌。
登西楼呈桑彦周。宋代。李新。独自行藏莫倚栏,市廛野色不相干。是中门户也罗雀,何处身心更梦棺。锦水背人朝暮去,雪山随我久长寒。一生著作惊磨灭,欲借君家铁砚看。
贫女吟二首。宋代。褚伯秀。夜续晨炊贫自由,强教涂抹只堪羞。闭门静看花开落,过却春风不识愁。
烟雨楼。元代。方回。楼压重湖实壮哉,楼前图画若天开。鸥从沙际冲烟去,燕向花边卷雨来。傍柳一桥相掩映,隔林双塔共崔嵬。栏干倚尽催诗处,晴日须来三四回。
和孟坚二月晦同出城 其二。宋代。郑侠。城中未必闷,出郭喜还生。浓淡山原气,高低溪涧声。鸣棋振幽谷,把酒听流莺。疏旷还随分,何须学步兵。
阅《湘绮楼诗集》三绝 其一。清代。黄锡朋。秦灰吹尽问耆英,九十传经见伏生。艳说扶风绛纱帐,累人清节是才名。
忆小女银娘。唐代。韦庄。睦州江上水门西,荡桨扬帆各解携。今日天涯夜深坐,断肠偏忆阿银犁。
从萧君来茶二首。宋代。赵蕃。园官阙菜犹形讽,年例求茶可欠诗。为报萧郎勿多怪,已令汲涧拾松枝。
用韵寄陈振先同舍。宋代。林景熙。心事凄凉寄雁声,石田苔满未妨耕。西风戍角催年换,残夜江楼见日生。煮茗敲冰贫有味,看花隔雾老无情。湖山犹忆笙歌底,笑领春香绿满觥。
杜侍郎挽词三首。宋代。陈师道。身去风流在,人难玉石分。平生才一见,治行已多闻。更觉知音少,还修地下文。他年九原泪,仍是两冯君。
登乐游园望。唐代。白居易。独上乐游园,四望天日曛。东北何霭霭,宫阙入烟云。爱此高处立,忽如遗垢氛。耳目暂清旷,怀抱郁不伸。下视十二街,绿树间红尘。车马徒满眼,不见心所亲。孔生死洛阳,元九谪荆门。可怜南北路,高盖者何人。
估客乐。唐代。元稹。估客无住著,有利身则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求名有所避,求利无不营。火伴相勒缚,卖假莫卖诚。交关但交假,本生得失轻。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亦解市头语,便无邻里情。鍮石打臂钏,糯米吹项璎。归来村中卖,敲作金石声。村中田舍娘,贵贱不敢争。所费百钱本,已得十倍赢。颜色转光净,饮食亦甘馨。子本频蕃息,货贩日兼并。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心已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市卒酒肉臭,县胥家舍成。岂唯绝言语,奔走极使令。大儿贩材木,巧识梁栋形。小儿贩盐卤,不入州县征。一身偃市利,突若截海鲸。钩距不敢下,下则牙齿横。生为估客乐,判尔乐一生。尔又生两子,钱刀何岁平。
送邹尊师归洞庭(一作杨达诗)。唐代。杨逵。众岛在波心,曾居旧隐林。近闻飞檄急,转忆卧云深。卖药唯供酒,归舟只载琴。遥知明月夜,坐石自开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