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疾

养疾朗读

《养疾》是明代张宇初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沐发不整冠,
寒飙吹薄帷。
颐疾觉带缓,
编简生尘姿。
妍芳悴薮泽,
蓬蔓余春菲。
露下空阶明,
栖鸟巢故枝。
浮生等大患,
药石岂吾资。
但愧壶丘子,
荣悴何足悲。

诗意:
《养疾》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身患疾病的情景。他沐发未梳整,寒风吹动薄帷。养病使他感到身体慢慢变得衰弱,容貌逐渐消瘦。他曾经的容颜和娇艳如花的风采已经消失在荒芜的丛林中,只余下凋零的春花。在明亮的露水下,他孤独地站在空阶上,栖息的鸟儿只能停在破旧的枝条上。

诗人意识到人生就像漂浮在大海中,面临着种种重大困扰。他感叹自己无法依靠药物和石头来治愈疾病,无法摆脱这些痛苦。然而,他也自愧不如壶丘子,壶丘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尽管作者荣华已逝、身体憔悴,但他觉得自己并不足以悲伤。

赏析:
《养疾》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养病时的心境。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疾病的症状和外貌的变化,表达了对身体衰弱的感受和对逝去青春的惋惜。他用荒芜的丛林和破旧的枝条来象征自己的容貌和环境,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的孤独和凄凉。

诗中的"浮生等大患"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和困扰的思考,而"药石岂吾资"则表明他无法依靠外物解决自己的困境。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自省和豁达,他以壶丘子作为对比,认为自己的不幸和衰老并不足以引起悲伤。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养病时的心境。通过对生命和人生困境的思考,诗人传达了一种坦然面对困境的态度,表达了对逆境的坚韧和对命运的接受。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的才情和对人生的体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宇初

张宇初(1359 -1410),为明代正一派天师,历代天师中最博学者之一。有道门硕儒之称。字子旋(音XUAN,别字)别号耆山 。其是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长子,于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嗣教,为第四十三代天师。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 敕受“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总领天下道教事。二月,特召入朝,勉励修节以格神明,诰封其母包氏为清虚冲素妙善玄君,命建斋设醮于(南京)紫金山和神乐观。庚午年(1390)入觐,降敕重建大上清宫。...

张宇初朗读
()

猜你喜欢

玉壶仙骨产蓬莱,客授京璜隽武开。
曾向西山传墨印,好游东观籋兰台。
青云青上轻余子,黑发谁量未易才。
侧耳韶箫充雅奏,愿同观乐诧州来。
()

宝刹都城内,今朝旷野中。
浮图瞻宝志,书记忆刘聪。
画屋烟花绕,青松雨露浓。

()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

家近新塘曲,月明鱼可掬。尽夜澹忘归,和云汀上宿。

()

城郭淡无役,书签颇自娱。不知天下事,且作古人徒。

岁月词章老,风尘志气孤。名山如可托,蓑笠谢江湖。

()
住所真容膝,谈间便解熙。
胡能万事足,直作一生痴。
密雨惊荷叶,微风吹竹枝。
回舟吾自慊,应赋此翁诗。
()
膋芗备,玉帛陈。
风动物,乐感神。
三献终,百神臻。
草木荣,天下春。
()
迢递咸秦路,东风送子游。
几程看日落,孤影背河流。
古戍烟微敛,遥峰雨半收。
行行吟此景,应不念沧洲。
()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

故人卧病空皮骨,精气销忘神恍惚。枕上犹于笔砚亲,题诗送我游京阙。

诗来字字皆悲辛,半嗟疾病半嗟贫。况兼离别情思恶,空令游子重伤神。

()
宣华无树著啼莺,惟有摩诃春水生。
故老能言当日事,直将宫锦裹宫城。
()

红楼翠瓦不禁寒,欲剪梅花去路难。净扫竹亭聊饮酒,恰如明月照金盘。

()

受敌词章八面全,庆元书诏四方传。星辰听履聊纡步,笔墨论功即化权。

将母愿为符竹计,投诚径缴冕旒前。暂烦明月双溪照,两两台星尺五天。

()

三声猿后垂乡泪,一叶舟中载病身。

莫凭水窗南北望,月明月暗总愁人。

()

岁岁正逢只此身,漫教随俗步馀尘。聚来熟面希生侣,弹得新冠总旧人。

古貌不工优孟态,狂心且醉伯伦春。安贫便是长生诀,何用浮言赋大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