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舜举画黄花翠竹。明代。梦观法师。拟买陶家地一弓,却看图画感秋风。向来翠竹黄花圃,多在空山暮雨中。
诗词:《钱舜举画黄花翠竹》
朝代:明代
作者:梦观法师
拟买陶家地一弓,
却看图画感秋风。
向来翠竹黄花圃,
多在空山暮雨中。
中文译文:
模拟购买陶家的一块土地,拿起弓箭准备射击,
却看着图画而感受到秋风的凉爽。
素来翠竹黄花的园圃,
常在空山的夜雨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梦观法师创作的作品,描述了一个观赏图画的场景,并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感受。
首先,诗中提到“拟买陶家地一弓”,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原本打算购买陶家的土地来进行射箭活动,但最终他放下了弓箭,转而欣赏图画。这里的弓箭可以视为一种武器和战争的象征,而图画则代表了艺术和美的表现。通过这种转折,诗人表达了对和平与艺术的追求,选择了欣赏美好事物而非战斗。
其次,诗中描绘了翠竹和黄花的园圃,这是一幅自然景色的图画。翠竹和黄花代表了自然的美丽和繁荣。然而,这样的景色却常常出现在空山暮雨之中。这里的空山暮雨给人一种幽静、寂寥的感觉,使得景色更加凄美。诗中的翠竹黄花圃可以被视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颂,同时也蕴含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和平、艺术和自然之美的追求。通过对比弓箭和画图、翠竹和黄花、空山和暮雨等元素,诗人展示了对宁静、美好、变幻的瞬间的追求和赞叹。这首诗唤起读者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传递了一种深邃而内省的情感。
送何水部蒙出牧袁州。宋代。盛度。文昌郎位改清资,乞领鱼符赋式微。雉省月寒慵夜直,隼旟风细喜秋归。宜春酒助新开宴,侍史香余旧赐衣。客向西山思井旧,莫教沤鸟见人飞。
转调蝶恋花。宋代。沈蔚。渐近朱门香夹道。一片笙歌,依约楼台杪。野色和烟满芳草。溪光曲曲山回抱。物华不逐人间老。日日春风,在处花枝好。莫恨云深路难到。刘郎可惜归来早。
李士弘枯木风竹图。元代。袁桷。狂蛟舞空苍髯挐,双铁蒙顶云交加。亭亭霜标不受侮,惨澹天籁扶槎牙。西山古渊人莫测,一柱承天万牛力。会须截玉化陂龙,拂拭苔光遗剑迹。
陈元常醉眠庵。宋代。李复。渊明喜閒放,自号葛天民。我眠君且去,人谓此语真。无机物莫猜,鸥鸟犹狎驯。欲眠何遣客,一念已生尘。岂如庞德公,相对忘主宾。陈生性嗜酒,大白举浮身。众中时酣卧,常贮满腹春。澒洞更何物,知容几辈人。
偶题。唐代。裴廷裕。微雨微风寒食节,半开半合木兰花。看花倚柱终朝立,却似凄凄不在家。
久别离。明代。陈瑚。久别离,别离不见成伤悲。雒溪采葛女,远寄日南絺。缭绕千百尺,一尺一相思。精诚感天天不违,韩凭之妻化为连理枝。其上有鸟啼雄雌。人亦有言,山高水深。山亦不高,水亦不深。自古至今,高深者心。天地有穷时,此心无终极。一年复一年,一日复一日。一日复一日,花落又花开。川流何时回,人去何时来。狐之无知,尚死首丘。龙之矫矫,终复其仇。舜巡苍梧,崩于何所?二女有泪,滴成湘浦。不见所思,如此其苦。所思不见,不如不思。今日白发,昨日青丝。中心之灰谁知之。
次韵受益再题荆浩山水图当是洪谷子自写所居。元代。方回。太行荆浩之乡里,佳处立参仍坐倚。崖树涧石皆写真,想见今毫吮沁水。当年自号洪谷子,画成署名细如蚁。此岂自图其所居,屋上峰峦插天起。栅门鸡犬锁寒林,僮马盘山暮烟紫。高者佛寺平者川,关仝范宽焉得比。我少学画中弃之,时到古斋漫随喜。好古人多识古希,不意永嘉闻正始。
颂古五十五首。宋代。释绍昙。颺下山藤设意深,嗅乌喙药祸沾身。脚跟未断红丝线,智鉴难逃明眼人。
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宋代。洪适。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