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
谒金门·愁脉脉。宋代。陈克。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参考资料:
1、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第一版:第141页
2、范晓燕编著,宋词三百首赏译,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6,第194页
作者所处的时代为北宋末南宋初,这是个战乱频发的时代。作者亲历两宋之交的战乱,曾随淮西军抗金。他知失地难收,也知有众多夫妻因分离而愁苦,故作了这首词,一方面描述闺愁,一方面寄托家国之恨。
参考资料:
1、傅德岷,卢晋主编,宋词鉴赏辞典,长江出版社,2006.07,第229页
这首词是登高怀人之作。词中句句有韵,而且韵脚金用入声字,读来有一句一哽咽之感。
起头“愁脉脉”三个字直抒胸臆,写自己心中积郁着脉脉的愁绪。其下全为景物描写,但因有“愁脉脉”三字贯头,故此下所有的景语亦为情语。“目断江南江北”紧接“愁脉脉”而起,写自己登高望远,但无法望尽江南江北,胸中的愁绪反而越来越浓了。
“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写“目断”的原因。这里,词人不写山峥高大,偏用“山几尺”的夸张手法来写山之小,强调的是重重“烟树”隔断了“芳信”。从而人立“小楼”之上的凄迷无助情绪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下片首句“细草孤云斜日”,一句三折,两字一意,用最经济的语言描绘出一片凄楚迷离的景象。“细草”绵绵无际更添辽远凄迷之感。写“云”曰“孤”,见出离人的影子,“孤云”实际是离人心酸处境的象征意象。“斜日”状写太阳即将落山,这一时刻往往是鸟兽归巢而离人伤怀的时候。“一向弄晴天色”,上一句凄迷的背景上,即使天气片刻转晴,也不能使人脱离忧郁。“落花”本是伤情物,更何况是阴雨浮浮,东风无力,落花连飞舞一下也是不可能的,其中传达的悲伤之情当较平时更甚了。
这首词格韵清高,轻淡绵密,含蓄幽邃。同时由于受作者身世的影响,这首词登高怀人之外似另有寄托,如“目断江南江北”似寓托山河破碎而“东风无气力”又似乎寓有无力恢复失地之意。总之,这首词凄迷的闺情背后寄托着深深的家国之恨。
参考资料:
1、华夏国学书院主编,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01,第243-244页
陈克(1081—1137)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子高,自号赤城居士。临海(今属浙江)人。...
陈克。陈克(1081—1137)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子高,自号赤城居士。临海(今属浙江)人。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既醉君子。宋代。林同。若为锡尔类,不独善其身。既念化家室,还思遗子孙。
避暑水亭作。宋代。赵葵。水停四面朱兰绕,簇簇游鱼戏萍藻。六龙畏热不敢行,海波煎彻蓬莱岛。身眠七尺白虾须,头枕一枚红玛瑙。公子犹嫌扇力微,行人多在红尘道。
仲行再示新句复次韵述怀。宋代。范成大。神仙懒学古浮丘,祖意慵参老赵州。四壁尘埃心似水,一生风露鬓先秋。病衰谨谢吴中客,技拙甘同楚国优。斥鴳蓬蒿元自足,世间何必卧高楼。
系乐府十二首·贫妇词。唐代。元结。谁知苦贫夫,家有愁怨妻。请君听其词,能不为酸凄。所怜抱中儿,不如山下麑。空念庭前地,化为人吏蹊。出门望山泽,回头心复迷。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
次韵寄谢钱塘。明代。袁华。新开别墅对西山,燕坐凝香日闭关。鶗鴂先鸣农事动,兜鍪不举羽书閒。花前五马春游乐,月下双鞬夜逻还。上番梅花曾有约,旧题重拂石苔斑。
令公岩送钟庭亨归兴国。元代。刘崧。令公读书处,归去又残冬。潭冷鱼依石,岩深鹤护松。穿云穷望眼,踏雪记行踪。明日平川道,相思隔万峰。
水调歌头(张茶马□□生日六日十八立)。宋代。魏了翁。轻露氵龠残暑,蟾影插高寒。团团只似前夕,持向老莱看。九_元开父算,六甲更逢儿换,梧竹拥檀栾。都把方寸地,散作万云烟。锦边城,云间戍,雪中山。风流老监在此,忧顾赖渠宽。天上玉颜合笑,堂上酡颜如酒,家国两平安。又恐玉川子,茗_送飞翰。
题江陵临沙驿楼。唐代。司空曙。江天清更愁,风柳入江楼。雁惜楚山晚,蝉知秦树秋。凄凉多独醉,零落半同游。岂复平生意,苍然兰杜洲。
通判茹太博惠家园新茗。宋代。宋祁。雷鼓殷山春,枪苗第一新。云供烹处碧,露饷摘时津。瓯洁凝芳乳,罗织撼练尘。贶予知有为,多渴思迟人。
踏莎行。宋代。晁端礼。萱草栏干,榴花庭院。悄无人语重帘卷。屏山掩梦不多时,斜风雨细江南岸。昼漏初传,林莺百啭。日长暗记残香篆。洞房消息有谁知,几回欲问梁间燕。
感皇恩 寿故大司马白夫人 编修秉德之母。明代。程敏政。每岁到花朝,正当称寿。青鸟将书报金母。一周花甲,重见春杓回斗。喜看华发映,朱颜久。白傅盟勋,窦郎腾茂。有福能如太君否。凤冠霞帔,笑指东风蒲柳。满听新曲度,长生酒。
中秋广江驿示韦益。唐代。李群玉。莫惜三更坐,难消万里情。同看一片月,俱在广州城。泪逐金波满,魂随夜鹊惊。支颐乡思断,无语到鸡鸣。
水调歌头(杨崇庆熹生日)。宋代。魏了翁。风露浸秋色,烟雨媚湖弦。旌旗十里小队,拟约醮坛仙。身在黄旗朱邸,名在玉皇香案,底事个人传。正恐未免耳,惊搅日高眠。虎分符,龙握节,鹿御_。于君本亦余事,所乐不存焉。一点春风和气,无限蓝田种子,渺渺玉生烟。富贵谁不有,借问此何缘。
与张山人云谷对饮言别。明代。卢楠。海上曾留赤玉舄,山中今共紫霞卮。相逢暂尔各飞去,飒飒天风驾彩螭。
立秋日效陶徵士体 其一。清代。庄培因。孟秋雨初霁,凉飔缘窗虚。溽暑渐欲阑,始觉夏葛疏。莎鸡吟砌间,水衣上庭除。感时意不昧,惜日情所纡。开轩挹新爽,散帙穷居诸。晤言一室中,游心太古初。俯仰浩无虑,密尔以自娱。
阻风宝应次顾惟庸刑部韵。明代。王缜。竟日维舟滞此湖,飘然还欲试南图。到头迟速非由我,闲听渔歌笑宦途。
减字浣溪沙 其七。清代。况周颐。惨碧鬟天问不应。护花能得几金铃。摧残风雨若为情。捣麝尘香终淡薄,飞龙骨出亦伶俜。总然无梦不如酲。
十六夜赵氏园亭玩月得轻字。明代。欧必元。一岁秋过半,池亭月更明。疏烟笼柳淡,寒露湿衣轻。坐久微云掩,谈高浊酒倾。穷交二三子,真见古人情。
惠州西湖杂诗 其九。清代。丘逢甲。山色湖光占几分,丰碑平哱此铭勋。罗浮风雨魂归处,零落松楸太保坟。
送虞大令之广济。明代。陈完。六月暑气盛,炎云朝夕生。居家苦蒸郁,况有千里行。畴昔在家林,子时方秀发。相去二十年,老我之华发。子行固不遥,宰邑蕲阳间。蕲民待新政,称治良独难。乃祖旧龚黄,贤孙今卓鲁。昭哉循吏传,视今犹视古。
友人纸帐名卧云求题。元代。胡奎。白云劈茧春重重,仙人卧云如卧龙。天风吹下太古雪,平地幻出琼瑶宫。白云来来还复去,何如一榻留云住。胡蝶庄周两不知,谁能解此云中趣。小鬟折花香满衣,霓裳夜半行云归。周公梦回日丈五,此乐人间今古稀。梨花散漫春云暖,一色瑶台月华满。醉倚仙家十二楼,夜寒不上珊瑚钩。飞琼隔花吹小凤,缟衣惊起罗浮梦。溪藤剪霜翻素涛,翠禽啼烟红日高。世间万事邯郸道,人生不及卧云好。
舍南种竹近新锄,堑北抽茨亦旧除。此日云边犹独往,何年江上却同居。
衡门拟著潜夫论,石室难藏太史书。乱定能忘酬唱乐,归来直钓锦溪鱼。
初舍弟子彦将赴赣后闻留荷山曾氏馆中喜而赋诗奉寄并呈子中大兄。元代。刘崧。舍南种竹近新锄,堑北抽茨亦旧除。此日云边犹独往,何年江上却同居。衡门拟著潜夫论,石室难藏太史书。乱定能忘酬唱乐,归来直钓锦溪鱼。
秋浦试院奉和马驹父见寄。宋代。喻良能。也知融帐多馀暇,欲往论文偶未遑。弃置亡何投辖饮,经营俱下读书行。子云但觉玄犹白,元亮应欣菊已黄。辱赠清诗不知报,剩亲灯火趁新凉。
登楚望北楼。宋代。张耒。袅袅危楼百尺梯,秋风有客独攀跻。路穷流水远更远,目断夕阳西复西。帘卷似迎轻燕入,柳深时有暗蝉嘶。洞庭落叶悲骚客,鹎鵊何劳着意啼。
颂古二十一首。宋代。释鼎需。镆铘在握当堂坐,拟欲冲前便丧躯。纵使机锋如电拂,到头未免病栖芦。
偈二十二首。宋代。释子淳。骊珠未剖价难酬,灼烁寒光映碧流。罔象未能知去处,更凭子细说端由。
寿辛太尉。宋代。李商叟。昭代群龙用,名家奕世昌。储精生辅佐,挺秀诞忠良。郁郁充闾瑞,荧荧照室祥。莲花雄址峻,竹箭庆源长。硕德宜廊庙,英材命栋梁。公清凌灏气,严肃厉秋霜。宝运符千载,威名赡八荒。量陂吞玉海,言派泻银潢。功业彝章显,谋猷棣萼芳。检身金井洁,落节翠螭骧。列郡依仁牧,千英服智囊。精忠禆主圣,膏泽致时康。邓禹重兴汉,汾阳再造唐。公心平国是,勠力振朝纲。斧钺安南服,威棱振北疆。温恭谦节著,仁惠德风扬。鸑鷟金昆盛,貔貅虎旅强。望风辞印绶,当路悚豺狼。电扫除妖孽,雷驱息叛亡。一心仁以厚,五福寿而臧。论议留青简,勋庸纪太常。鸿恩非易报,盛德固难忘。便合持枢极,那容着海乡。庄椿祈不老,辽鹤竚来翔。愿向中书府,年年荐寿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