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泉庵

铁泉庵朗读

《铁泉庵》是一首明代的诗词,作者是黎民表。这首诗以描绘一座名为铁泉庵的禅室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庵内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隐居山林的向往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铁壁临千仞,
乘危更一探。
瀑前安茗灶,
松杪出花龛。
鹤忆窥残帙,
猿经伴夜谈。
谁能开丈室,
招隐向南山。

诗意和赏析:
《铁泉庵》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山林之中的禅室。首先,诗中提到的“铁壁临千仞”形容了禅室的墙壁高耸峭立,给人一种坚固的感觉。接着,诗人以“乘危更一探”表达了他愿意冒险攀登高墙,探寻禅室内部的意愿。

在禅室前面,有一个“瀑前安茗灶”,这里描述了一个茶灶,瀑布的水声伴随着冲泡茶叶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而“松杪出花龛”,则描绘了禅室后方的松树上开满了鲜花,犹如一个花坛。这些景物的描绘凸显了禅室的幽静和自然之美。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鹤忆窥残帙,猿经伴夜谈”,这是在描写禅室内的景物和氛围。鹤是象征长寿和祥瑞的鸟,它们在禅室中似乎在回忆过去的经历,而猿则仿佛在夜晚与人们一起讨论佛理。这里表达了禅室内的宁静和静谧,以及修行者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最后两句诗“谁能开丈室,招隐向南山”表达了诗人对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作者希望能有人能打开禅室的大门,邀请隐士前来共同修行,一同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深层次的思考。这里也体现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推崇。

总而言之,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静谧幽美的禅室,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禅室内物品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内心宁静和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勾勒出禅室的静谧和自然之美,传达了诗人对精神修行和追求真理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黎民表朗读
()

猜你喜欢

荷气竹风宜永日,冰壶凉簟不能回。
题诗未有惊人句,会唤谪仙苏二来。
()

圣主崇文礼大贤,儒臣持节过林泉。太公旧履山河在,宣父遗经日月悬。

玉瓒晓分仙掌露,石门晴散御炉烟。清朝盛典于今见,勒石名山颂万年。

()

寂寞寡心知,如君是我师。对莲思古说,披卷读新词。

谊重连床夜,情深结社时。平生重然诺,白首莫相岐。

()

天女手剪五色云,鞭雷控电行青春。散作江南万锦绣,烛龙眩转空无尘。

燕儿眼寒心更苦,吴娃情酣梦无据。依然锦绣化为云,却恨风来挟云去。

()

千雉孤城枕碧流,晴天望远自生愁。金羁络绎花边马,玉雾葱茏柳外楼。

何处健儿誇仗剑,几年渔父独垂钩。白鸥飞入苍烟里,目断斜阳送去舟。

()
二十五宗诗有派,九成宫帖字名家。
何须奠去无人识,政自吟来与舅夸。
()

仙宫已降敕,雅有新迁除。
乞为此阁使,云物屡卷舒。

()
小摘吾犹惜,频来迳自成。
青虫捕仍有,蠹叶病还生。
贫里犹存灶,霜余正可羹。
窥园未妨学,抱瓮更须营。
()

风驱暴雨来,雷声出云背。
若决千仞溪,追奔下天铠。
堂堂亚夫军,吴楚不足碎。

()
邮城望繁川,渺莽天一陬。
亲知非不多,噬肯一来游。
张侯我石友,前辈放一头。
逃俗火避湿,赴义鹰韝名。
()

白石清江远俗尘,紫云苍雾拥通津。游遨不断南城兴,尊酒常多北海宾。

汀沚渚凫暄丽日,雪儿银管对芳晨。文溪溪水年年碧,歌濯于今庆有人。

()

东南云路落斜行,入树穿村见赤城。远近常时皆药气,

高低无处不泉声。映岩日向床头没,湿烛云从柱底生。

()

仰斗三年未见韩,忽惊玉节下云端。郡厨自笑尊无酒,宾馆谁教澧有兰。

铁汉楼前松叶暗,曲江祠畔杏花寒。悠肰感古伤今意,匣底清冰再四看。

()

心香爇起唱行香。真乐真闲兴味长。便觉眉头无利锁,何愁身上有名缰。

昔年曾作肥家子,今日还为出舍郎。到此逍遥常自在,哩凌哩啰又何妨。

()

不得秦中信,今传关内兵。饥荒失抚御,盗贼遂纵横。

渭北何由定,商南岂可行。不知今日将,谁是汉长城。

()
渔郎渡头灯火明,浔阳市上酒旗横。
沙白水清烟水冷,琵琶犹作断肠声。
()

长沙贾谊君仍远,南涉三湘复九疑。虎豹深山聊深雾,蛟龙得雨固须时。

行藏学阁苍梧夕,鼓角夷城白发悲。怅望适荆心岂忝,飘零极海趐非垂。

()
草径江村人迹绝,白头病卧一书生。
窗间月出见梅影,枕上酒醒闻雁声。
寂寞已甘千古笑,驰驱犹望两河平。
後生谁记当年事,泪溅龙床请北征?
()

暑退溪亭客尚留,银河清浅度牵牛。却疑云物能知候,更怯霜髯易触秋。

千里江山馀胜槩,百年鸡黍见交游。两高怪我常时别,拟办湖船宿戒驺。

()
汩汩诚甘分,空空敢自珍。
乐虽思泮水,愚恐累溪神。
怨谤从余子,称扬独故人。
功名非我事,自是葛天民。
()
八十邻翁头似葆。
为言环翠埋芳草。
不似圭塘风物闹。
清昼好。
()
曾合惜日短,别离愁夜长。
人老爱吾庐,客归悲故乡。
()

遨游携艳妓,装束似男儿。杯酒逢花住,笙歌簇马吹。

莺声催曲急,春色讶归迟。不以闻街鼓,华筵待月移。

()
内若不动,外必不乱,个是丛林知有汉。
而今识得不为冤,自家兵马何须战。
心因不生境缘断,体若虚空勿崖岸。
霜天皎月上中峰,一段光明洗痴暗。
()

词垒新收汗马劳,冲寒意气九疑高。上书北阙真馀事,拄颊西山须汝曹。

世虑薰心工制锦,时名唾手看连鳌。哦君剩欲传衣句,为解千牛绿绮袍。

()

葺金细弱。秋风嫩、桂花初著。蕊珠宫里人难学。花染娇荑,羞映翠云幄。清香不与兰荪弱。一枝云鬓巧梳掠。夜凉轻撼蔷薇萼。香满衣襟,月在凤凰阁。

()

洛阳牡丹隔万里,棘荒姚魏扶不起。
马塍近在杭州陌,野人只向诗中识。
匀朱傅粉初窥墙,海棠为屋辛夷房。

()

白玉楼为记,翩然去不辞。六旬应念父,七岁忍抛儿。

黄卷生前事,青衫死后遗。幽明从此隔,渺渺竟安之。

()

贪闲非敢曰疏狂,为爱空斋学坐忘。身世半随孤榻冷,冰心耻激玉壶光。

讵因枯坐名禅定,何必山居始退藏。寄语尘寰劳攘客,廿年何事不沧桑。

()

患难饥寒后,艰虞性命存。劳生今白发,落日几朱门。

思旧真疑梦,论交亦感恩。茫茫知己泪,寥落故衫痕。

()

西施浦头鸿雁声,苧萝山下于菟行。前村路暗愁未到,回首海天秋月生。

()

读书三十年,何曾效一字。九万里冲风,不能起蝉翅。

人间龙子藏,天上司文睡。质书典青山,勉就冬官例。

()
未到山前骑马回。
风吹雨打已无梅。
共谁消遣两三杯。
一似旧时春意思,百无是处老形骸。
()

十日踰千里,三宵滞一隈。旅情忙复缓,归棹去还来。

横飓摧高木,飞涛激迅雷。坐看村市没,行路不须哀。

()
溪岸野桥横,乌犍带犊行。
无人挂书读,雨外候春耕。
()
门外春将半,山房总不知。
可怜拄杖子,暗里自抽枝。
()

灾异何当问董生,九门宣令止牛鸣。不闻周史奔群望,坐笑班书志五行。

北斗回瞻天上象,南洼诚有地中声。苇间今日延缘路,旧事苍茫足黯惊。

()

不见江南汤惠休,芝钱今也嗣风流。
烧香弄笔一生事,蹑屐佩囊千里游。
乞酒未还黄菊晚。拟诗初就碧云秋。

()

秋气日骚骚,星星双鬓毛。凉天吟自远,清夜梦还高。

林下期同去,人间共是劳。头巾何所直,且漉瓮头糟。

()

欲死不死命相若,此心何心谁得知。
湖海逢人借问我,为说如醉如盲痴。

()

一命周行列镐京,閒官刚喜玉堂清。紫薇兰省聊通籍,绿水红莲亦宦情。

爽气钟山秋拄笏,春风鳌禁晓闻莺。白头老友难为别,飞梦先驰建业城。

()
稍经运渎过潮沟,野草闲花触处愁。
二十四航春水满,有谁来此上扁舟。
()

平原纸飞挂长棘,幼子孤坟在西北。桄榔生风溪水黑,青坭污汝好颜色。

去年四岁解学书,今日闻歌莫应识。呜呼六歌兮歌且疑,天道反覆难得知。

()
还是归来,依前问渡。
好风引到经行处。
几声啼鸟又催耕,草长柳暗春将暮。
潦倒无成,疏慵有素。
()

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

()
长袖深藏批敕手,短筇斜倚作诗肩。
有时极目愧辽汉,兴在孤鸿落照边。
()
陆羽旧茶经,一意重蒙顶。
比来唯建溪,团片敌金饼。
顾渚及阳羡,又复下越茗。
近来江国人,鹰爪夸双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