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1、(唐)柳宗元著,吴文治选注.柳宗元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02月:34
2、赵乃增编著.好风如水:唐诗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01月:143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参加王叔文新政改革。宪宗即位(806年),参与永贞革新者均遭贬黜。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作此诗时,在永州贬所已七年之久。诗人随永州刺史赴黄溪黄龙祠祈雨,中途听到猿猴哀鸣,遂有感而作。
参考资料:
1、赵乃增编著.好风如水:唐诗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01月:143
这首诗首句紧承“题中意”而来,从“溪略”写起,使人开篇即进入“溪路千里曲”的山间小溪境界。开篇明义,单刀直入,省去许多闲笔。“千里”极言“溪路”之长,“曲”字极绘“溪路”之形。“千里”而又“曲”,可见“溪路”依山就势、蜿蜒曲折之态。次句点题,写“闻猿”。“哀猿何处鸣?”正是“两岸猿声啼不住”,时断时续,此起彼伏,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山势之陡峭,森林之莽苍,“溪路”曲折回旋,山水相连又相隔,尽在不言之中。正因为“溪路千里曲”,故不知“哀猿何处鸣”。“猿”前着一“哀”字,富于感情色彩。诗人此时,正处在寂寞、凄怆、哀怨的心境之中,由情及景,故所闻“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以上两句,一从视觉上写“溪路”,一从听觉上写“猿鸣”,而“千里曲”与“何处鸣”又互相映衬,“入黄溪”后的情景宛然清晰。
这样写,尚属平常,当读到三四句时,才使人品出“奇趣”来。诗承上,紧扣“闻猿”写感受。君不闻:“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的是古代渔民舟子的痛苦生活,故闻猿鸣而下泪,倍感其声凄厉。诗人理当“猿鸣三声泪滂沱”才是。然而不然,诗却说:“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言下之意:孤寂的我早已被贬边州,申诉无效,前途无望;泪已流干,愁肠寸断;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我已经没有泪可流,没有肠可断了。这看似“反常”的写法,却更深沉地道出了诗人难以言状的身世之感和“哀莫大于心死”的极度的惆怅和痛苦。
此诗头二句写景,景为情设;后二句抒情,情由景生。溶情于景,情景交融,自不必说。妙在抒情不落俗套。苏东坡曾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诗人闻哀猿长啸,不写“泪沾裳”而说“泪已尽”,不写“肠欲断”而说“肠已断”,由此带出一个掷地有声的“虚”字来—— “虚作断肠声”。就本应“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常理来说,是“反常”;就实际“孤臣泪已尽”的心境来说,又是“合道”—— 合乎泪尽愈苦之道。所谓“翻出新意”,所谓“奇趣”,正在这“反常合道”之中。诗人所以“自放山泽间”,原是为了借山水以遣悲怀,然而结果正如李白所说借酒浇愁一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掩卷沉思,诗人遭遇之不幸,生活之痛苦,情思之含蓄,寄慨之深远,都包孕在这二十字之中。诗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此。
参考资料:
1、周萧天主编.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06月:520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赠邓景华南还诗。明代。罗玘。黔商檐为舟,海贾舶作室。檐头雾霿霿,舶底浪潏潏。岂无犭区与貐,磨牙恣搪突。岂无鳄与蛟,掉尾变恍惚。就如底变髳,相对两吃吃。倍蓰如丘山,退走甚搒掖。达人固勤生,其择亦有术。长航下江淮,风伯甚呵叱。朝浮清冷地,莫宿歌舞窟。神京万宝渊,群驵纷授质。联翩巧趋跄,璀璨罗百镒。炰羞进醍醑,纤指铿在瑟。侵晨鞚锦鞯,臧获十六七。赏心適飞飞,舟子已候日。彼迷寤斯言,勇撤弃簪笏。
径山夜坐闻钟。元代。释英。凉气生毛骨,天高露满空。二三十年事,一百八声钟。绝顶人不到,此心谁与同。凭阑发孤啸,宿鸟起长松。
厌乱。明代。韩殷。日日水流西复东,干戈短景去匆匆。一身避乱辞乡国,几处移家类转蓬。桂岭瘴来云似墨,海门潮上日初红。不知何日东瀛变,马足车轮处处通。
项王歌。宋代。曹勋。提三尺兮臣诸侯,争天下兮裂九州。时不得兮绝淮流,江虽可渡兮吾何求,宁斗死兮羞汉囚。
萧郸草书歌。唐代。顾况。萧子草书人不及,洞庭叶落秋风急。上林花开春露湿,花枝濛濛向水垂,见君数行之洒落,石上之松松下鹤。若把君书比仲将,不知谁在凌云阁。
弟萧远雪夜同宿。唐代。张籍。数卷新游蜀客诗,长安僻巷得相随。草堂雪夜携琴宿,说是青城馆里时。
再和元夕。宋代。熊瑞。落梅香影放华灯,快我来寻采若盟。花醉羽觞金谷酒,连开蜡炬锦官城。家家珠翠成群戏,处处笙箫簇队行。惟有天津桥上月,无人能复记新声。
挽少师相国李公。宋代。张元干。望表公师位,身兼将相权。三朝更出入,一德奉周旋。盍为苍生起,曾扶大厦颠。何知老宾客,拥篲扫新阡。
咏怀诗十三首 其八。魏晋。阮籍。日月隆光,克鉴天聪。三后临朝,二八登庸。升我俊髦,黜彼顽凶。太上立德,其次立功。仁风广被,玄化潜通。幸遭盛明,睹此时雍。栖迟衡门,唯志所从。出处殊涂,俯仰异容。瞻叹古烈,思迈高踪。嘉此箕山,忽彼虞龙。
十离诗·笔离手。唐代。薛涛。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笺纸上撒花琼。都缘用久锋头尽,不得羲之手里擎。
朝中措(为人寿)。宋代。辛弃疾。年年金蕊艳西风。人与菊花同。霜鬓经春重绿,仙姿不饮长虹。焚香度日尽从容。笑语调儿童。一岁一杯为寿,从今更数千钟。
情诗其二十六。清代。仓央嘉措。故园迢迢忆双亲,每对卿卿泪满襟。?千山万水相追寻,始信卿心胜娘心。
怀仙引和黎君献 其二。明代。李云龙。珠官芸局竟难留,一谪人间二十秋。当日灵姿何处在,白云无尽水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