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岳原事。明代。傅汝舟。扶桑枝上交王父,七凤车前谒羽君。天遣玉笙谁得弄,时时吹起掌中云。
《衡岳原事》是明代傅汝舟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扶桑枝上交王父,
七凤车前谒羽君。
天遣玉笙谁得弄,
时时吹起掌中云。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衡山(又称衡岳)游览时的情景。诗中通过描写扶桑枝上的鸟儿、七凤车前的神仙以及天上的玉笙,展现了衡山神奇的景色和仙境般的氛围。
赏析:
《衡岳原事》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衡山的神秘和美丽。首先,诗人提到扶桑枝上的鸟儿,这里的扶桑是一种神话中的仙木,象征着祥和和幸福。鸟儿与王父相交,表达了自然与人类之间和谐相处的意境。
接着,诗人描述了七凤车前的羽君,这是指仙人或神仙。七凤是祥瑞的象征,而羽君则代表着高尚的仙人形象。诗人仿佛在描绘一个仙山仙境中的场景,展示了衡山作为道教文化胜地的特点。
最后两句中,诗人提到了天上的玉笙,玉笙是一种神秘的乐器,与仙境相联,使得整个描绘更加唯美。诗人问道:"天遣玉笙谁得弄",表达了对仙乐的向往和渴望。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神秘的意象展示了衡山的魅力和奇观。通过诗人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境氛围,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衡山之中,共同领略这座山的神奇和美丽。
春日同会卫尉崔少卿宅。唐代。姚合。诗家会诗客,池阁晓初晴。鸟尽山中语,琴多谱外声。映花相劝酒,入洞各题名。疏野常如此,谁人信在城。
菩萨蛮 元夕。明代。沈宜修。疏风弄影梅初放。月圆春树笼烟飏。细雾拂灯华。琼卮落彩霞。轻云飞送碧。寒雪凝光白。一管紫琼箫。声声出画绡。
朝云诗五首。明代。程嘉燧。买断铅红为送春,殷勤料理白头人。蔷薇开遍东山下,芍药遗将南浦津。香泽暗菲罗袂解,歌梁声揭翠眉颦。颠狂真被寻花恼,出饮空床动涉旬。¤
广武吟。明代。欧大任。晨登广武山,萧萧古战场。徘徊京洛间,日落盻荥阳。秦鹿昔奔走,中原共翱翔。项王气扛鼎,叱咤重瞳光。江东提八千,独伯诸侯王。沛中赤帝子,入关约三章。烧栈定咸秦,蜀租给军粮。成皋跳玉门,引兵食敖仓。相与临广武,鸿沟竟分疆。追击过固陵,雌雄颇低昂。垓下楚歌声,骓逝虞亦亡。汉业定关中,乃公留未央。千年系马树,此地悲风长。君不见沛公入关秦婴走,东井煌煌五星守。蛇分云聚徵灵久,新城遮说兵缟首。乌江不渡马童来,亚父何劳撞玉斗。
杂歌谣辞。古歌。唐代。沈佺期。落叶流风向玉台,夜寒秋思洞房开。水精帘外金波下,云母窗前银汉回。玉阶阴阴苔藓色,君王履綦难再得。璇闺窈窕秋夜长,绣户徘徊秋月光。燕姬彩帐芙蓉色,秦子金炉兰麝香。北斗七星横夜半,清歌一曲断君肠。
游罗浮 其四。清代。丘逢甲。太行与王屋,离之自夸娥。浮山海上来,谁为合之罗?想见初来时,驱海生洪波。连巢移凤鸾,闭穴潜蛟鼍。仙山落人间,一失成蹉跎。我亦海上来,今日相经过。登高极远望,去日常苦多。转眼沧与桑,麻姑鬓应皤。蓬莱渺何许!奈此仙山何?
评事翁寄赐饧粥走笔为答。唐代。李商隐。粥香饧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坐绮筵。今日寄来春已老,凤楼迢递忆鞦韆。
八月七日夜省直苦雨三首 其一。宋代。司马光。夜色槐阴重,雨声官舍寒。野农安敢问,环堵未能完。尽日流云度,何时大块乾。正愁开霁晚,霜雾满红栏。
金坛王叟六十寿之。明代。王世贞。同是缑山裔,况同花甲周。唯偏金坛隐,独领瑶池秋。瑶池碧桃若鸡卵,更有交梨大于盌。君如欲勒弇岭名,共策踰轮追穆满。
采真洞。宋代。郭印。竹洞深深处,斯游契采真。故来非俗客,同道是幽人。日暗能休影,风清不受尘。行行无限意,满目涨修筠。
点绛唇。明代。沈宜修。宝镜空圆,薄情犹忆当初否。指环在手。对面成拖逗。自悔无端,信得虚名骤。重阳后。安排消瘦。愁病长相守。
杼山闻鹃。宋代。周密。溪上谁哦柳恽蘋,杼山斜日飏花尘。杜鹃只管催春去,不信东风老得人。
登武林高峰。宋代。释智圆。千寻堆冷碧,极顶绝尘踪。雨霁闻清籁,云开见别峰。落泉喷怪石,惊鸟入深松。吟罢凭栏久,遥天起暮钟。
挂搭松窝。宋代。刘过。十年南北走东西,豪气峥嵘老不衰。快斩妖魔三尺剑,郎吟风月五言诗。山无福地吾焉往,神有灵丹世不知。却恐松窝知此意,一丝挂搭去何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