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岳原事

衡岳原事朗读

《衡岳原事》是明代傅汝舟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扶桑枝上交王父,
七凤车前谒羽君。
天遣玉笙谁得弄,
时时吹起掌中云。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衡山(又称衡岳)游览时的情景。诗中通过描写扶桑枝上的鸟儿、七凤车前的神仙以及天上的玉笙,展现了衡山神奇的景色和仙境般的氛围。

赏析:
《衡岳原事》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衡山的神秘和美丽。首先,诗人提到扶桑枝上的鸟儿,这里的扶桑是一种神话中的仙木,象征着祥和和幸福。鸟儿与王父相交,表达了自然与人类之间和谐相处的意境。

接着,诗人描述了七凤车前的羽君,这是指仙人或神仙。七凤是祥瑞的象征,而羽君则代表着高尚的仙人形象。诗人仿佛在描绘一个仙山仙境中的场景,展示了衡山作为道教文化胜地的特点。

最后两句中,诗人提到了天上的玉笙,玉笙是一种神秘的乐器,与仙境相联,使得整个描绘更加唯美。诗人问道:"天遣玉笙谁得弄",表达了对仙乐的向往和渴望。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神秘的意象展示了衡山的魅力和奇观。通过诗人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境氛围,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衡山之中,共同领略这座山的神奇和美丽。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诗家会诗客,池阁晓初晴。鸟尽山中语,琴多谱外声。

映花相劝酒,入洞各题名。疏野常如此,谁人信在城。

()

疏风弄影梅初放。月圆春树笼烟飏。细雾拂灯华。琼卮落彩霞。

轻云飞送碧。寒雪凝光白。一管紫琼箫。声声出画绡。

()
买断铅红为送春,殷勤料理白头人。
蔷薇开遍东山下,芍药遗将南浦津。
香泽暗菲罗袂解,歌梁声揭翠眉颦。
颠狂真被寻花恼,出饮空床动涉旬。
()

晨登广武山,萧萧古战场。徘徊京洛间,日落盻荥阳。

秦鹿昔奔走,中原共翱翔。项王气扛鼎,叱咤重瞳光。

()

落叶流风向玉台,夜寒秋思洞房开。水精帘外金波下,

云母窗前银汉回。玉阶阴阴苔藓色,君王履綦难再得。

()

太行与王屋,离之自夸娥。浮山海上来,谁为合之罗?

想见初来时,驱海生洪波。连巢移凤鸾,闭穴潜蛟鼍。

()

粥香饧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坐绮筵。今日寄来春已老,凤楼迢递忆鞦韆。

()

夜色槐阴重,雨声官舍寒。野农安敢问,环堵未能完。

尽日流云度,何时大块乾。正愁开霁晚,霜雾满红栏。

()
一气融万象,大哉造化仁。
自耕还自凿,熙熙康衢民。
()

同是缑山裔,况同花甲周。唯偏金坛隐,独领瑶池秋。

瑶池碧桃若鸡卵,更有交梨大于盌。君如欲勒弇岭名,共策踰轮追穆满。

()
秋鞑人散雨千丝,谁把秦笙隔院吹。
但觉小桥烟外柳,春风无力逞腰支。
()
竹洞深深处,斯游契采真。
故来非俗客,同道是幽人。
日暗能休影,风清不受尘。
行行无限意,满目涨修筠。
()

宝镜空圆,薄情犹忆当初否。指环在手。对面成拖逗。

自悔无端,信得虚名骤。重阳后。安排消瘦。愁病长相守。

()

溪上谁哦柳恽蘋,杼山斜日飏花尘。杜鹃只管催春去,不信东风老得人。

()
千寻堆冷碧,极顶绝尘踪。
雨霁闻清籁,云开见别峰。
落泉喷怪石,惊鸟入深松。
吟罢凭栏久,遥天起暮钟。
()

十年南北走东西,豪气峥嵘老不衰。
快斩妖魔三尺剑,郎吟风月五言诗。
山无福地吾焉往,神有灵丹世不知。

()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