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护国志

送僧归护国志朗读

《送僧归护国志》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祖士衡。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雪中询问佛法的传宗印,
日暮时裁剪出诗篇,变化成楚骚。
香烟升起,献给众多天界修行者,
蒲茸(一种软细的植物纤维)制成的袈裟授予三殿僧侣。

夜晚,僧人们在青鸳刹(佛寺名)敲禅钟,
黎明时分,他们渡过杯陵的白露波涛。
禅堂中的僧人结束了参禅,只剩下宴坐,
风吹拂松树,露水洒落在桂花树上,海蟾(指月亮)高悬天空。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送别僧人归去的场景。作者以雪中向僧人请教佛法的场景作为开篇,表达了对僧人修行的钦佩和尊敬。接着,他描述了日暮时分,僧人裁剪出的诗篇,以及这些诗篇所带来的变化和灵感,将他们与楚辞(楚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相联系。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作者描述了僧人献香给天界修行者的场景,以及将蒲茸制成的袈裟赐予僧侣的仪式。这一部分表达了僧人们对佛法的虔诚与奉献。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描绘夜晚青鸳刹的禅修和清晨渡过杯陵的景象,表现了僧人们坚守修行的决心和精神。最后,他以虚堂中的宴坐、风吹拂的松树、露水洒在桂花树上以及高悬天空的月亮作为结束,展示了一种宁静与高远的心境。

赏析:
《送僧归护国志》以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宋代佛教文化的特点。诗中通过雪中问法、日暮裁诗、献香供奉等场景,表达了对佛法的尊崇和敬仰。同时,通过描绘禅修和自然景观,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高远的境界。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如雪中、日暮、香积、蒲茸、青鸳刹、杯陵、风松、露桂等,使诗句充满了视觉和感官的美感。同时,通过楚骚与佛法相联系,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碰撞和交融。

整首诗词以送别僧人为主题,表达了对佛教修行的赞美和祝福。通过描绘各种场景和意象,诗人将读者带入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境地,引发对生命意义、修行追求的思思考。这首诗词的诗意深邃而含蓄,赏析时可以欣赏其细腻的描写和意象,感受其中所蕴含的宗教情怀和人生哲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祖士衡

字平叔,蔡州上蔡人。 少孤,博学有文,为李宗谔所知,妻以兄子。举进士甲科,授大理评事、通判蕲州,再迁殿中丞、直集贤院,改右正言、户部判官。未几,提举在京诸司库务,迁起居舍人、注释御集检阅官,遂知制诰,为史馆修撰,纠察在京刑狱,同知通进、银台司。天圣初,以附丁谓,落职知吉州。言者又以在郡不修饬,复降监江州税。年三十九,卒于官。...

祖士衡朗读
()

猜你喜欢

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

来暮歌声此际欢,王程深雪拥征鞍。搴帷坐见青山入,布政行看紫气团。

月影秋河光更动,鸡鸣荒戍树尤寒。分明记得斯时节,他日还寻共倚阑。

()

曾坐春风醉叵罗,风流谈麈听悬河。棱棱气节生难敌,籍籍声名死不磨。

洛社衣冠知有几,襄阳耆旧惜无多。可堪执绋溪前路,烟雨凄凄听薤歌。

()
透网金麟犹滞水,识神照觉非知已。
肯心鸟道即菩提,三文买竭庐陵米。
()

已过荼蘼未艺兰。蝶愁蜂笑两无端。旁人刚道好阑干。

排日清歌巾有泪,凭春短袂手惊寒。早知芳节挽回难。

()

六月繁阴远,荒村计亦赊。作池堪积雨,除草为妨花。

遂觉茅亭敞,还依水槛斜。凉风披绿野,幽意在桑麻。

()

草树葱茏山有衣,稻秧刺水绿生漪。眼中风物方人境,犬吠鸡啼间扊扅。

()

棘闱受得树凉多,耿耿孤灯奈夜何。
后夜中秋可无月,雨工先为洗银何。
中秋此去日无多,笑问青天雨若何。

()

此生何良苦,白首愧穷经。纷纷事笔札,一艺不成名。

常为十口累,俯仰不解营。块然如木石,笑比偶人形。

()
壁槿扶疎当缚篱,山深不用掩山扉。
客来踏破松梢月,鹤向主人头人飞。
()

出门好山色,况值风日暄。
依依杨柳庄,郁郁桑柘村。
行游蹊路曲,如在故林园。

()
玉山曾醉凉州梦,图芳京无今古。
露颗虬藤,风枝蠹叶,遗墨何人收取。
当时赠与。
记轻别西湖,笑离南浦。
()

灌菊分兰正此时,凭公休讶赴筵迟。石桥流水去非远,白雪阳春和却稀。

真率岂须麟作脯,逍遥应与鹤为期。同来贺客多骚思,落笔云烟纸上飞。

()
廿载犹劳好护持,气粗语大旧吟诗。
而今律细才偏退,可许情怀似昔时。
()

浮云蔽白日,风雨近秋天。车马欲安适,户庭方阒然。

世涂高枕外,身事曲肱前。似觉松生腹,迢遥不记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