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虏凯歌二十四首。宋代。周麟之。昨从北邙山下过,旋移狼纛驻鸡笼。此身已是邻尸冢,又欲飞投鼎鑊中。
《破虏凯歌二十四首》是宋代文学家周麟之所作。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生死考验,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思考。
中文译文:
昨天从北邙山下经过,
回转中军营地,挂起战旗。
我已身临战场,身处尸堆,
但我仍渴望投身火海。
诗词的中心思想主要表达了作者的忠诚和勇气。他曾经经历了北邙山的战斗,亲身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死亡的威胁。"破虏凯歌"意味着取得了胜利,但这并不代表战争的结束,作者依然站在生死的边缘,准备再次投身于火海,为国家的安全和和平奋斗。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心境和对战争的思考。诗中的北邙山是一个象征战争的地方,作者回顾自己曾经在那里经历的战斗,展示了他的勇气和忠诚。他身临战场,周围是尸堆,但他并没有畏惧,反而渴望再次投身于战火中。
这首诗词通过对战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思考。作者深知战争的残酷和代价,但他仍然选择为国家的安全和和平奋斗,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精神和牺牲奉献的精神。
整首诗词以简练而有力的表达方式,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对战争的深思熟虑和对国家的忠诚,使得这首诗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思想深度,让人们对战争的代价和和平的珍贵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1118—1164)泰州海陵人,一说江宁人,字茂振。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兼给事中。绍兴二十九年,充金国哀谢使,言辞详雅,金人为加礼。次年为同知枢密院事。金主背盟,复奉命出使,以主张俟金来南,尽锐奋击,必能成功,辞之。因被劾,责授秘书少监分司南京,筠州居住。有《海陵集》。...
周麟之。(1118—1164)泰州海陵人,一说江宁人,字茂振。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兼给事中。绍兴二十九年,充金国哀谢使,言辞详雅,金人为加礼。次年为同知枢密院事。金主背盟,复奉命出使,以主张俟金来南,尽锐奋击,必能成功,辞之。因被劾,责授秘书少监分司南京,筠州居住。有《海陵集》。
武林狱中作三首 其二。明代。张煌言。曾闻古侠士,相送白衣冠。生死关原重,兴亡案肯宽!空思供橐膳,谁识报壶餐!羞杀无鱼铗,从今莫浪弹!
雪里觅梅花诗。南北朝。萧纲。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俱羞惜腕露,相让到腰羸。定须还剪彩,学作两三枝。
青楼曲。明代。吴文泰。青楼少妇悬明榼,软金刺绣罗衣裳。纤歌宛转声绕梁,围屏狎坐飞琼觞。流苏锦帐双鸳鸯,梦魂醉入温柔乡。东风破暖吹红香,落花点点更漏长。游丝飞絮春茫茫,柔肠一寸生秋霜。吴山青青江水绿,燕语莺啼空断肠。
送僧归饶阳。宋代。释智圆。执手离亭暮,言归思不禁。故乡千里外,为客十年心。帆影寒江静,猿啼雪峤深。饶阳泉石在,讲退自堪吟。
咏从化景三首 其三 鼓楼济渡。明代。黎邦璘。孤村临野渡,轻烟罥前渚。借问往来人,孰是停桡处。
寿日和林别驾韵。明代。区越。小算梅花不记年,花边长此共开筵。青青竹树吴中景,表表衣冠洛下贤。谈笑底须誇末俗,遨游真可挟飞仙。山厨岂得愁供馔,圣主新加惠老钱。
立秋日作。宋代。林景熙。苦热如焚想雪山,清商一夕破愁颜。炎光断雨残虹外,凉意平芜远树间。忙踏槐花犹入梦,老催蒲扇共投闲。城头遥望累累冢,辽海荒寒鹤未还。
庚戌八月虏变 其一。明代。梁有誉。白草萧萧大野间,单于猎火照秋山。坐令鸣镝侵周甸,不见封泥守汉关。郡邑疮痍嗟正苦,边庭供饷转多艰。九重已命嫖姚将,为报苍生一解颜。
湖水涨入龙头山无复畔岸舟人迷惑误入兴真观会道士茶话戏题一绝。明代。张吉。柔橹萦迂度林杪,落花深处闻啼鸟。仙翁出洞笑相迎,流水悠然天杳杳。
挽潜斋王枢相。宋代。王柏。总角思先友,同宗丽泽传。典刑诸老尽,文献旧家全。交道从公晚,知音去我先。渊源谁与遡,愁绝伯牙弦。
莹老自浙归住东广光孝移住南华五首。宋代。曾丰。重脱袈裟挂广州,与人说法口如流。放生池里鱼倾耳,受戒坛前石点头。
相逢若问西园老,地僻林深客少过。住世白头犹矍铄,凌云綵笔更嵯峨。
著书幸有名山托,抵戏时闻俗眼诃。为语年来最烦恼,酒魔终日竞诗魔。
黎是因馆甥计偕北上海内旧游不能治书遍候倘有见讯者幸以此诗语之。明代。张萱。相逢若问西园老,地僻林深客少过。住世白头犹矍铄,凌云綵笔更嵯峨。著书幸有名山托,抵戏时闻俗眼诃。为语年来最烦恼,酒魔终日竞诗魔。
商德符画幽篁古木。宋代。虞集。湘君宫在洞庭湖,幽篁古木龙所都。石坛雨长碧苔藓,水屋风动青珊瑚。老人攲枕看蝼蚁,嫠妇停舟听鹧鸪。江南蜀道问来往,商公商公今有无?
宁国道中。宋代。沈与求。山石荦确行路难,山风萧萧吹早寒。十步九歇仆马瘁,兔蹊鸟道穷跻攀。崖谷空笼瀑泉走,碎玉零乱飞前滩。石堤捍水几百级,落处疑有蛟龙盘。两山之间开畎亩,石罅著锄那得宽。前村后村烟火冷,土墙茅盖常掩关。我行不知记近远,官游岁晚良自叹。岂如家家一饱外,鸡豚社酒相追欢。那知亦有简书畏,里胥剥啄惊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