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城南梅庵追忆湖守使君叔晦

过城南梅庵追忆湖守使君叔晦朗读

《过城南梅庵追忆湖守使君叔晦》是宋代郑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重过梅庵不记春,
花残树老绿阴成。
开元宰相肠应断,
楚国骚人魄尚清。
古屋参差疏影动,
水澉深浅宿枝横。
主人祗在云深处,
弄月吟风取次行。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重返城南梅庵,追忆已故的湖守使君叔晦的故事。诗人发现梅庵的景象已经改变,春天的景色已不再记得,花已凋谢,树已苍老,绿荫已经形成。开元时期的宰相应该感到内心痛苦,楚国的骚人的精神依然清明。古老的屋子在昏暗的光影中摇曳生姿,水的深浅与枝干的交错形成美丽的景色。梅庵的主人只在深深的云彩之中,吟唱着月亮的诗歌,抓住风的旋律,随行不息。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梅庵的景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已故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梅庵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它曾经承载了湖守使君叔晦的记忆和精神。诗人通过描绘梅庵的景色,展示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花残树老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有限和时光的无情。开元宰相的肠应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敬意。楚国骚人的魄尚清,强调了文人的志向和追求。古屋的参差疏影动,水的深浅和枝横的描绘,给人一种静谧而古老的感觉。主人在云深处吟唱,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追逐。整首诗词以梅庵为背景,通过景物描写和抒发情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已故朋友的追忆与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郑玠

郑玠,字太玉,浈阳(今广东英德县东)人。理宗嘉熙初以上舍对策,极言天下事。官潮阳尉。淳祐四年(一二四四)知博罗县。擢太府寺丞。明崇祯《博罗县志》卷二有传。今录诗七首。...

郑玠朗读
()

猜你喜欢

彩女迎金屋,仙姬出画堂。
鸳鸯裁锦袖,翡翠帖花黄。
歌响舞分行,艳色动流光。
庭际花微落,楼前汉已横。
()

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

()

今我对酒哽咽不能饮,诸君且为尽一觞。南山耿雉入兔网,北山甜李代桃僵。

直弦曲钩那足问,齐竽赵瑟不相当。少年读书数万字,一字不入五侯七贵场。

()

春闱期近也,望帝乡迢迢,犹在天际。懊恨这一双脚底。一日厮赶上五六十里。争气。扶持我去,转得官归,恁时赏你。穿对朝靴,安排你在轿儿里。更选个、宫样鞋,夜间伴你。

()

笑指斜阳天外山,无端长作翠眉攒。岂知男子桑蓬志,万里东西不作难。

()
宝坊郁郁满松桧,独有小轩花数辈。
榜以观空作正观,要识转物大三昧。
世间眩人万红紫,心君已落色界内。
那知心境无异法,真见元非色尘外。
()

坐把钓鱼竿,虚潭翠如泻。轻舟浮不动,只在松阴下。

()
门地何人论甲乙,碧梧丹凤重徘徊。
前时五相继三相,此日西台望北台。
器业云霄能我有,功名钟鼎待时来。
重言四海宫师德,季子白头谁识哉。
()

一枕之甘,万户不愿。清风之快,万玉不价。为我谢避俗翁,谁在羲皇之下。

()
已露明年造化机,便将六十四年推。
后天八八无穷数,一声初阳自此基。
()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度 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