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柳。元代。郑梦周。江南柳,江南柳,春风袅袅黄金丝。江南柳,年年好,江南行客归何时?苍海茫茫波万丈,乡关远在天之涯。天涯之人日夜望归舟,坐对落花空长叹。但识相思苦,那识行人行路难。人生莫作远游客,少年两鬓如霜白。
《江南柳·江南柳》是明代诗人郑梦周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南柳,江南柳,春风轻轻吹拂黄金丝。
江南柳,年年茂盛,江南的旅人何时回归?
广阔的海洋波涛汹涌,乡关遥远在天涯之外。
天涯的人日夜盼望着归船,独自坐着对着落花空空叹息。
只有明白相思之苦,才明白行人行路的艰难。
人生不要远游漂泊,少年时的青春已被岁月染白。
诗意:
《江南柳·江南柳》描绘了江南地区的景色和江南行人的归乡之苦。诗中的江南柳柔韧婆娑,受春风吹拂,形成了如黄金丝般的美景。然而,诗人提醒行人们不要远离家乡,避免漂泊的艰辛。诗人表达了对归乡的向往和对人生追求稳定的思考。
赏析:
《江南柳·江南柳》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柳的美丽和行人的归乡之苦。首句“江南柳,江南柳,春风袅袅黄金丝”通过反复的呼唤,使得读者对江南柳的形象有了深刻的印象。接着,诗人提出了问题:“江南柳,年年好,江南行客归何时?”这表达了作者对江南行人归乡的期盼和疑问。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海洋、乡关和天涯的描绘,加强了行人离乡之苦和思乡之情的表达。最后两句“但识相思苦,那识行人行路难。人生莫作远游客,少年两鬓如霜白。”警示行人不要远离家乡,避免追求浮华而忽视人生的真正价值。
整首诗以简洁、朴实的语言表达了郑梦周对故乡的眷恋和对行人漂泊的思考,既有对江南美景的描绘,又有对归乡之苦的抒发,给人以深思和思考人生的启示。
郑梦周(1337年-1392年),草名梦兰,9岁改名梦龙,字达可,号圃隐,谥号文史,朝鲜高丽王朝末期时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朝鲜理学之祖。庆尚北道永川人。梦周祖上皆是武官,幼年发奋学文,自学成才,高丽恭愍王王祺九年(1360年)中举,十六年(1367年)受李穑赏识,出任学官,负责讲解朱子集注。后因父亲去世,辞官守孝三年,回朝后任大司成,负责同中国明朝重建朝贡关系。...
郑梦周。郑梦周(1337年-1392年),草名梦兰,9岁改名梦龙,字达可,号圃隐,谥号文史,朝鲜高丽王朝末期时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朝鲜理学之祖。庆尚北道永川人。梦周祖上皆是武官,幼年发奋学文,自学成才,高丽恭愍王王祺九年(1360年)中举,十六年(1367年)受李穑赏识,出任学官,负责讲解朱子集注。后因父亲去世,辞官守孝三年,回朝后任大司成,负责同中国明朝重建朝贡关系。
留别刘将军。明代。陈克侯。猛将需方急,听鼙共惜君。风沙迷昼日,雕隼失秋云。且慎全身术,休伤次骨文。眼看多醉尉,无说故将军。
吊林和靖二首 其一。宋代。朱淑真。不见孤山处士星,西湖风月为谁清。当时寂寞冰霜下,两句诗成万古名。
哭蔡彦规二首。宋代。张耒。文章不世用,沦落掩山阿。命也人无奈,悲哉天谓何。至交嗟我少,双泪为君多。遥想山阳暮,秋风吹薜萝。
观荷叶露珠。唐代。齐己。霏微晓露成珠颗,宛转田田未有风。任器方圆性终在,不妨翻覆落池中。
锦堂春(中秋)。宋代。詹玉。露掌秋深,花签漏永,那堪比夕新睛。正纤尘飞尽,万籁无声。金镜开奁弄影,玉壶盛水侵棱。纵帘斜树隔,烛暗花残,不碍虚明。美人凝恨歌黛,念经年间阻,只恐云生。早是宫鞋鸳小,翠鬓蝉轻。蟾润妆梅夜发,桂熏仙骨香清。看姮娥此际,多情又似无情。
前出塞九首。唐代。杜甫。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