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两桥。宋代。赵崇琏。一溪夹道枕流水,上有两桥横绝流。乌鹊互飞银汉夜,彩虹交映玉潭秋。东西雨过苔痕润,左右晴分浪影收。谁是当年题柱者,不应并驾到瀛洲。
《题两桥》是宋代赵崇琏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条小溪夹在两道山岸,宛如一条细细的枕头,静静地枕着流水。
在上方横跨着两座桥,将溪水一分为二,形成了一道阻隔。
夜晚里,乌鹊互相飞翔,宛如银河在天空中流动。
秋天的湖水中,彩虹与湖水相映,美得如同玉潭一般。
东边和西边的雨水过后,湿润了苔藓的痕迹,左右两岸的波浪影子渐渐消散。
究竟是谁在当年题写了这两座桥的名字,不应该同样地被并列在瀛洲这个名岛上。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山水景色,以及其中蕴含的一些意象和哲理。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然界的美妙景色和变幻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赏析:
《题两桥》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山水景色的美丽。诗中的一溪夹道、两桥横绝流,形象地表达了溪流受到桥梁的影响而被分割成两段的情景,给人一种清幽宁静的感觉。夜晚的乌鹊相互飞翔,与银河流动交相呼应,给人以宇宙间的宏大景象和生命的脆弱之感。而彩虹与玉潭的交映,则展现了秋天湖水的美丽和多彩斑斓的景象。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诗中的雨过苔痕、晴分浪影,则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幻,以及对时间的流转和事物的更替的感悟。最后两句"谁是当年题柱者,不应并驾到瀛洲",则以疑问的方式向读者提出了思考,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表达了对历史和人事的思考,暗示了过去的事物和人物不应一概而论,应该根据其不同的贡献和地位进行区别对待。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并通过景色的变化和对历史的思考,传达了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思索。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带给读者一种静谧和思考的氛围,使人产生共鸣。
刘平妻。明代。李东阳。谁谓虎力猛,赤手亦可屠。谁谓妾无身,妾身虽在不如夫。妾身与夫争虎口,生同道涂死川薮。呼儿拔刀儿不怖,厉声摧山虎为沮。携夫夜归车下宿,蓐食趋程烹虎肉。夫身有死死不孤,生当为君西击胡。
九月初十日值宿玉堂七绝。宋代。刘克庄。转枕依然梦不成,小窗颇觉晓寒生。昏花却怕宫莲照,垂下纱幮听六更。
山斋。宋代。丘葵。草色苔痕挟雨骄,山齐一巷似渔樵。三叉路口时时犊,一曲溪流片片桥。风木参差泉上庙,烟帆来往海西潮。飘然忽起云间想,白鹤高飞不可招。
中秋京师对月。宋代。强至。今夜皇州月,秋光共几分。未全成皓魄,犹胜隔浮云。白发愁偏照,清樽喜独醺。遥怜江国弟,北望首殷勤。
寓居写怀。金朝。赵沨。平陆温风雪半消,孤烟篱落隔溪桥。趁墟人去林皋静,时有晚鸦衔堕樵。
西出居庸关。清代。陈璋。西出雄关路屈盘,风云重接旧征鞍。山如屏合窥天小,水作虹流入耳寒。万里女墙连雁塞,百年兵甲洗桑乾。太平气象无中外,镇朔台高立马看。
送友人游湖南。唐代。张乔。所投非旧知,亦似有前期。路向长江上,帆扬细雨时。春生南岳早,日转大荒迟。尽采潇湘句,重来会近期。
思佳客(春感)。宋代。陈亮。花拂阑干柳拂空,花枝绰约柳蓬松。蝶翻淡碧低边影,莺啭浓香杪处风。深院落,小帘栊,寻芳犹忆旧相逢。桥边携手归来路,踏皱残花几片红。
次韵喻存道二首。宋代。郭印。访道寻师积有年,晚逢夫子叹高坚。玄关启处功深矣,妙指传来意豁然。气会三宫驰圣毂,理归一辙弃尘编。工夫到后神明出,夺得天机动用权。
二十九日大雨。宋代。韩淲。钱塘祷雨上天竺,大士往来烧宝香。支郡神祠亦照答,自鸣山出气苍茫。风投襟袖带衣宽,短发重搔为整冠。待得成霖三日后,出门沿涧看清湍。
诗偈 其三十一。唐代。庞蕴。无念清凉寺,蕴空真五台。对镜心无垢,当情心死灰。妙理于中现,优昙空里开。无求真法眼,离相见如来。若能如是学,不动出三灾。
春雨轩。明代。张羽。霢霂洒空蒙,凭轩望不穷。温迷回雁渚,暖带落花风。着柳应催绿,□桃更上红。气萦蛛网□,润合燕泥融。送响苔阶上,飘寒绿琐中。此时须下榻,琴酌暂相同。
莲港夜泊。明代。张佃。港口维舟正落潮,北风吹雨夜萧萧。故乡此去三千里,归梦不知江水遥。
碧落洞。清代。方朝。日暮棹秋水,烟花满江曲。翠壁何嵯峨,幽岩凿山麓。我来纵游观,天风振樛木。其外不可攀,其内可以屋。洞底上回磴,兹山乃空腹。石阁两三层,苍莲根地轴。香烟老苔藓,佛床女萝绿。老僧击晚磬,寂寞共云宿。
即事三绝 其三。元代。赵孟頫。绕屋扶疏竹树清,飞飞燕雀共生成。贫家自笑无金弹,数树枇杷总不生。
寄吴舍人明卿。明代。王世贞。忆尔含香供奉班,书题腊日到江关。沨沨诗句云霄里,落落吾侪天地间。别思孤琴临大泽,生涯双屐满青山。汉宫秋湛仙人掌,沆瀣文园好自攀。
和舜元杂诗二首 其一。元代。赵秉文。瘦马龙钟两鬓华,敲门避雨野人家。门前篱落犹悬露,十里晚风吹断霞。
村居 其一。明代。伍瑞隆。不到驼山向一年,归来犹及暮春前。萍开碧沼见藤影,花落闲窗闻杜鹃。在处未妨多酒债,看春应辨买花钱。兴来幽意道不得,落日长风吹紫烟。
毛竹洞。宋代。李纲。洞生毛竹绿猗猗,枝干扶疏满洞垂。传是群仙游息地,蔽藏不许世人知。
某比以笔劄逋缓应酬为劳且闻有露章荐留者才伯贻诗见戏辄亦用韵解嘲 其五。明代。文徵明。平生艺苑说荆关,点笔虽忙意却闲。何用更骑黄犊去,右丞胸次有江山。
重到江州感旧游,题郡楼十一韵。唐代。白居易。掌纶知是忝,剖竹信为荣。才薄官仍重,恩深责尚轻。昔征从典午,今出自承明。凤诏休挥翰,渔歌欲濯缨。还乘小艛艓,却到古湓城。醉客临江待,禅僧出郭迎。青山满眼在,白发半头生。又校三年老,何曾一事成。重过萧寺宿,再上庾楼行。云水新秋思,闾阎旧日情。郡民犹认得,司马咏诗声。
时当春社,庵里闲眠。梦魂飞上峰颠。忽见山中神道,万万千千。个个无些喜色,予闲问、因何惨然。闻此语,便一齐大恸,却诉因缘。某等当元学道,都缘谓,贪杯爱恋腥膻。*做灵只,以是失了神仙。如今才方省悟,便见他、酒肉如冤。须当避,劝先生进道,戒行精专。
满庭芳 因梦作。金朝。马钰。时当春社,庵里闲眠。梦魂飞上峰颠。忽见山中神道,万万千千。个个无些喜色,予闲问、因何惨然。闻此语,便一齐大恸,却诉因缘。某等当元学道,都缘谓,贪杯爱恋腥膻。*做灵只,以是失了神仙。如今才方省悟,便见他、酒肉如冤。须当避,劝先生进道,戒行精专。
次韵毕裕之喜雨。宋代。李弥逊。急雨翻盆破郁蒸,疏檐冰簟正关情。维摩示疾元非病,庚信裁诗老更清。游戏云生春浪势,吉祥风动夜潮声。麦秋未饱千畦润,更遣丰隆为一行。
题豫章馆。唐代。崔国辅。扬柳映春江,江南转佳丽。吴门绿波里,越国青山际。游宦常往来,津亭暂临憩。驿前苍石没,浦外湖沙细。象晚宴且久,孤舟迥然逝。云留西北客,气歇东南帝。独有萋萋心,谁知怨芳岁。
偈颂九首。宋代。释如净。钻冰取火凭谁信,拚命工夫入死门。脱体一交翻得活,金刚正焰透乾坤。
卜算子 苏幕遮。金朝。王哲。坑休显貌。脉婴儿,*饲长令饱。定真元诚傻俏。似清风,明月玄中妙。如*若豹。勺归期,见地谁堪*。吐桃花香杳袅。内珍珠,全得三光
七十二弟子。清代。顾炎武。乱国谁知尔,孤生且辟人。危情尝过宋,困志亦从陈。籥舞虞庠夕,弦歌阙里春。门人惟季次,未肯作家臣。
伯言见和拙作以汉隶书之谢以七韵。宋代。刘翼。李潮善八分,求歌杜陵叟。有人和我诗,半纸余科斗。风云生其怀,剑戟出其手。石经中郎蔡,新样元和柳。元常文不传,退之书何有。待我农隙时,载笔随君后。袖手眼亦明,聊与之饮酒。
次韵郭宰兼简丞尉三首。宋代。邓肃。只将诗律对晴窗,我本无为人自降。曹子棒头施色五,崔侯厅下植松双。千篇堪友骑鲸李,八咏当奴梦笔江。文字兴余行乐耳,肯容碧玉自盈缸。
偈颂二百零五首。宋代。释正觉。朔风拂旦吹秋过,时节薄寒宜就火。拱默威音世外游,放闲枯木堂中坐。尘劫空时却有空,道环虚处元无我。灵灵不昧寂而知,衣钵少林分付可。
咏怀。南北朝。庾信。日色临平乐,风光满上兰。南国美人去,东家枣树完。抱松伤别鹤,向镜绝孤鸾。不言登陇首,唯得望长安。
太祖皇帝挽诗。明代。陈琏。鼎湖龙去众凄然,云暗苍梧万里天。虞舜升遐原有数,华封祝寿竟虚传。当年仁育齐高厚,此日哀思罄幅员。伫看史臣修实录,神功圣德著瑶编。
洛阳女儿行。唐代。王维。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羸老。宋代。陆游。羸老幸未死,敢嗟生理微。牛闲牧童卧,犬吠市船归。月落见收纲,灯青闻踏机。时时语邻里,井臼幸相依。
再次韵十首。宋代。陈造。朝家无阙政,秋萗继春雩。恤纬怜吾怯,知言敢自诬。闭阴宁董傅,为己肯杨朱。未断蜗缘壁,仍多豕负涂。
香山僻在海岛素称乐土再用前韵为友志喜。明代。饶与龄。纷纷英俊拱神京,乐泮需君若有情。槐市高谈今古事,春风杯酒短长更。蓿枝漫长栏杆影,琴调何妨车马惊。桃李栽馀多暇昼,氤氲云气席中生。
荻港。清代。宁熙朝。帆与鸟争飞,日行五百里。用风不可竭,快意且须止。来日岂无风,再行未晚耳。荻港山色佳,人家枕流水。忽惊幽谷人,绝胜苎萝美。地僻况家微,重聘焉到此。我亦待嫁身,自嫁素所鄙。展转五更头,又报顺风起。
中秋呈程少山。明代。邱云霄。小院开帘待月来,清秋三度醉金台。凄凉共话十年迹,潦倒还同此夕杯。素影渐移流几席,轻云初起近蓬莱。悲歌肮脏成南调,愁见联翩雁北回。
寄清溪居士秀玉。元代。耶律楚材。鹪鹩犹欠一枝栖,不得燕山半土犁。时复有琴歌碧玉,年来无梦绕清溪。数行文字聊遮眼,半纸功名苦噬脐。回首故人今健否,馀生甘老碧云西。
南池杂咏五首·寒山。唐代。皎然。侵空撩乱色,独爱我中峰。无事负轻策,闲行蹑幽踪。众山摇落尽,寒翠更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