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圣山。宋代。詹初。抠衣上圣山,徘徊四望通。下视小区邑,上视高苍穹。小者吾诚高,高者吾何从。浑浑道无极,求之不可穷。而欲穷其际,亦曰执一中。一中苟在斯,卑高大小同。
登圣山
抠衣上圣山,徘徊四望通。
下视小区邑,上视高苍穹。
小者吾诚高,高者吾何从。
浑浑道无极,求之不可穷。
而欲穷其际,亦曰执一中。
一中苟在斯,卑高大小同。
中文译文:
穿着破衣登上圣山,四周一览无余。
低下眺望小村庄,抬头仰望高远的天穹。
小的人而心向往高远,高的人我又何依从。
追求无穷无尽的道理,却不可得。
然而想要极尽其境,也可以说是坚守一种中道。
只要坚守这种中道,卑高的大小就都相同。
诗意和赏析:
《登圣山》是宋代诗人詹初所写的一首诗。诗人通过描述登上圣山的情景,抒发了对追求和境界的思考。
诗中,诗人穿着破衣登上圣山,四周远望,感叹自然的广阔和壮丽。他下视小村庄,上视高远的天穹,对比了个体的渺小和宇宙的广大。他认为即使个体能够争取高远,却无法超越宇宙的辽阔。对于追求无穷无尽的道理,他认为是求之不可得的。然而,他也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境界,即坚守一种中道。只要坚守这种中道,卑高的大小就没有差别。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追求的思考和对于境界的思索。他对于无限追求的否定,认为求之不可穷;而提出坚守一种中道,表达了对于平衡和稳定的渴望。这种境界的追求,表明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理性思考和对于心境的独立把握。
夜投临颍陆周仲馆待甚悉。宋代。李之仪。冥行眼忽明,乃是到临颍。倦马倚风嘶,冻仆望门逞。初非敢此期,势逼岂容顷。是身虽无难,从者固当省。主人颇料理,灯烛分炯炯。炽炭解噤颐,重帷护寒领。招魂几剪纸,感惠非尚褧。粲然一笑开,那复嗟断梗。我生且莫落,随遇辄自警。转盼已归空,区区徒画饼。
为仪凤山作。元代。朱德润。物灵不自显,凤兮在山楸。文章日益著,律吕音相求。山川何岧峣,摇落关河秋。征雁度空碧,乌鸟集林丘。仲尼久已往,郊薮谁能留。行看太平日,君臣协成周。瑞世当一见,孤鸣扬九州。
赠严彦醇。宋代。王之道。一别三年久,重来两鬓苍。瘦筇扶蹇步,新茗搅枯肠。得句情还适,逢人话颇长。湖山元不改,丧乱我心伤。
荆轲。明代。朱邦宪。匕首无功壮士丑,函封可惜将军首。秦庭一死谢田光,社稷何曾计存否。不知秦王环柱时,舞阳在前何所为。当时太子不早遣,待客俱来应未知。
奉和思黯自题南庄见示兼呈梦得。唐代。白居易。谢家别墅最新奇,山展屏风花夹篱。晓月渐沉桥脚底,晨光初照屋梁时。台头有酒莺呼客,水面无尘风洗池。除却吟诗两闲客,此中情状更谁知。
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宋代。张耒。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阑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和孙中丞登马鞍山韵 其一。明代。王世贞。千山如笏拱朱楼,平楚将云势欲浮。见说兴公新赋就,坐令王粲亦销忧。
步虚词四首 其二。明代。陆深。风露满山深翠微,暗尘不上芰荷衣。夜来拄杖成龙去,斜倚枯藤送落晖。
杂歌谣辞 其三 步虚词。唐代。韦渠牟。上帝求仙使,真符取玉郎。三才闲布象,二景郁生光。骑吏排龙虎,笙歌走凤凰。天高人不见,暗入白云乡。
清平乐 题碧梧苍石图 珊瑚网名书题跋卷八。元代。施可道。峡云飞断。锦石秋花岸。犹记尊前情烂漫。脉脉慵移筝雁。碧梧图子谁成。主人以墨为卿。莫道凤枝栖老,西风长寄新声。
题姚叙卿凤麓草堂。明代。欧大任。凤凰台倚帝城隅,五马归来宅一区。兴寄自堪同谢傅,隐居何以学王符。航临骠骑新成馆,苑接江潭半带湖。谁为清时频劝驾,十年功已赋三都。
白鹭儿。唐代。刘禹锡。白鹭儿,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清明后一日同诸友湖上值雨。宋代。韩元吉。出游初不计阴晴,聊喜湖山信马行。弱柳自随烟际绿,幽花还傍雨边明。嫩蒲碧水人家好,密竹疏松野寺清。烂醉一春才几日,可无佳景付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