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待制游东坡留题十一绝。宋代。喻良能。吞舟尺泽岂能容,此地谁知著卧龙。当日春风生笔底,至今山色十分浓。
《次韵王待制游东坡留题十一绝》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吞舟尺泽岂能容,
此地谁知著卧龙。
当日春风生笔底,
至今山色十分浓。
中文译文:
湖中浩渺的泽国,如何容纳得下这座舟船,
这个地方有谁能明白内蕴的卧龙。
当初春风吹醒了我的灵感,
至今山色变得更加浓郁。
诗意:
《次韵王待制游东坡留题十一绝》是宋代喻良能所作的一首题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卧龙山的赞美和思考。
首句“吞舟尺泽岂能容”,以寓舟泛舟于泽国之中,表达了对卧龙山壮丽景色的惊叹。泽国被舟船所吞噬,彰显了山势的伟大和壮美。
第二句“此地谁知著卧龙”,表达了卧龙山的灵秀而鲜为人知。卧龙是指古代传说中的贤臣伍子胥,他曾著名卧龙居于卧龙山,喻指此地隐藏着极高的人才。
第三句“当日春风生笔底”,描绘了作者在卧龙山饱受春风吹拂的美好时刻。春风给予了作者生机和创作的灵感,使他能够把笔者付诸纸上。
最后一句“至今山色十分浓”,表达了卧龙山不仅美丽,而且历经岁月变得更加浓郁。山色的浓郁与岁月的积淀相呼应,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味与魅力。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卧龙山的壮丽景色、隐藏的人才和迷人的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卧龙山的赞美和思考。作者通过舟泛泽国的比喻来形容山势的伟大,抒发了情感的激荡和慨叹之情。另外,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在卧龙山所受的春风的滋养和启发,以及岁月的延续和积淀。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词句表达出对卧龙山的景色和历史的深情厚意,揭示出山水之间的壮丽和人情之间的博大,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和人文历史的关注和思考。
婺州义乌人,字叔奇,号香山。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广德尉。历迁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出知处州,寻以朝请大夫致仕。尝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即命颁行。为文精深典雅。有《香山集》、《家帚编》等。...
喻良能。婺州义乌人,字叔奇,号香山。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广德尉。历迁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出知处州,寻以朝请大夫致仕。尝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即命颁行。为文精深典雅。有《香山集》、《家帚编》等。
录别 其二。明代。李之世。灿灿中林月,迢迢夜向徂。游子不能别,忼忾悲以呼。行役无远近,出门尽畏途。况值严冬日,身上无完襦。非无室家好,其奈饥所驱。
四时词。明代。胡俨。开遍梅花雪初落,深寒尚觉貂裘薄。纸帐偏宜白发酣,茶瓯却被青娥谑。闲来索笑对汤婆,枕席相从年颇多。莫怪老夫今冷落,故衾犹是赐兜罗。
建州人歌。清代。佚名。令我州郡泰,令我户口裕,令我活计大,陆员外。令我家不分,令我马成群,令我稻满囷,陆使君。
读离骚经。元代。张昱。三闾楚同姓,怨生于所爱。谗人在君侧,绳墨日偭背。虞兹宗社陨,繁辞冀收采。反覆三致忠,九死犹未悔。灵修终不察,遂投汨罗水。斯文幸未丧,风雅接三代。岂惟南国士,汲汲仰沾溉。
书斋四咏 其四 盆中草兰。清代。缪思勃。昔作骚人佩,今为处士栽。虽非空谷比,亦是少尘埃。
颂证道歌·证道歌。宋代。释印肃。何表无生慈忍力,洞庭撞倒虚空吃。不留丝发与人知,摩诃般若波罗蜜。
纳凉诗。宋代。李正民。铄石流金正此时,乍收羲驭霁馀威。屋头艳艳蟾蜍满,草际荧荧熠耀飞。沉李浮瓜聊自适,披襟散发欲忘归。只愁玉漏频催转,坐使清凉与愿违。
皇后阁春贴子词五首 其五。宋代。真德秀。御沼春融冰半澌,偶观流荇已参差。因时有感关雎咏,寤寐难忘窈窕思。
送袁令尹复任赣州雩都县。明代。曹义。一别词垣几度秋,共誇宰邑政优游。花村机楙声连屋,春雨桑麻绿满畴。奏绩才看飞玉舄,承恩又见棹兰舟。一杯酒尽离亭晚,后夜相思独倚楼。
舟中漫兴六首 其二。唐代。刘琏。溪上茆庐山上田,苍松翠竹复森然。老农自得生涯乐,閒共行人说往年。
岁暮夜雪招二王诗人齑果小饮。明代。徐渭。二王二王来何难,榼榼清酤顿欲乾。何处王门无短衱,最傩客路是长安。齑盐雪糁充瓶立,蔗藕霜消饱膈酸。四海论交头尽白,至今胆落醴交寒。
赠僧。唐代。薛能。尽日行方到,何年独此林。客归惟鹤伴,人少似师心。坐石落松子,禅床摇竹阴。山灵怕惊定,不遣夜猿吟。知古斋主精校
答吴献臣大尹 其三。明代。祁顺。读礼三年守故庐,形容衰槁鬓毛疏。聪明不及前时远,虚负牙签架上书。